航空机务军士学员“军政文”核心素质协同育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航空机务军士学员“军政文”核心素质协同育人研究

胡春阳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航空路23号 464000

摘要:随着新式航空装备的列装和职业化改造的深入推进,对航空机务军士学员核心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主要从“军政文”协同育人的内涵意义、实施路径和实践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升航空机务人才培养质量。

航空机务军士学员是空军机务保障的源头成长力量,是空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式战机的陆续列装,航空机务保障任务呈现新的特点,对机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紧跟职业化改造的步伐,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人才培养必须聚焦专业岗位需求,推动教育训练由知识传授向能力为本转型。

一、“军政文”协同育人的内涵及意义

(一)内涵

协同教育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最早在美国倡导的一种教学形态。20世纪90年代,我国首次将协同教学引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层次领域,并开展有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探索。所谓协同育人是指育人主体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目的,在系统内共享资源,积聚能量的有效互动。

按照新型军事人才的“九种能力”要求,系统分析对机务岗位能力需求的贡献率,凝练出航空机务军士学员所具备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运动能力”等核心素质,构建以“政治素养、军事素养、文化素养”为核心的人体结构素质模型,按照政治素养是人体结构的“头脑”,军事素养是“骨骼”,文化素养是“肌肉”,针对核心素质结构模型,提出政治理论课、军事基础课、科学文化课之间的多课程协同教学理念。

(二)意义

1.理论意义

一是研究建立室与室的协作互助机制,形成联动效应;二是探索课程教学的协调配合方式方法,发挥“一专多能”引领作用;三是模糊课程边界,尝试课程内容的合理串联和交互嵌入,形成集政治引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核心素质协同培养模式。

2.实践意义

一是集优培养军士学员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军事素养和扎实的文化功底,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二是对课程内容的交叉互融进行有益尝试,寻找学科之间的内容关联性;三是加强教学资源的调控匹配,检验协同培养的互补递增效应,实现“立德树人”和“为战育人”相统一。

二、“军政文”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

  “军政文”协同育人中各门课程的教学是由不同特长和研究方向的教员群体共同来完成的,是以团队的组织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对于习惯于“单兵作战”的教员提出了重大挑战,只有树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加强课程之间的纵向、横向关联,系统化、整体化地对全部教学过程协同设计,使课程之间有机衔接融合,才能打破课程间的壁垒,形成教学合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教学目标协同

从宏观层面上讲,教学目标应当与人才培养相一致,必须瞄准航空机务军士学员,同步协同做好为军培养胜战人才工作;从微观层面上看,军、政、文教学目标各有不同,军事侧重体技能培养,政治侧重思想教育培养,文化侧重科学素养培养,三者之间更趋向于顺序和穿插协同。

(二)教学活动协同

航空机务学员要通过各类教学活动进一步加强“军、政、文”协同育人耦合,甚至采取“军政”、“军文”和“政文”等小协同模式开展。比如“大别山”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军事训练中包含文化基础知识的军事应用,同时穿插形式多样的政治教育,不但提升了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三)教学内容协同

军事课、政治课和文化课在内容设置上要不断优化,要善于挖掘课程之间的关联点,形成具有军事属性、课程思政和科学文化基础的全方位育人内容,满足培养“升级版”航空机务军事人才的需求。

(四)教学团队协同

要成立包含军事教员、政治教员和文化课教员的教学团队,集智研究混合式、串联式和嵌入式等新型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资源共享借鉴,定期集中研讨解决协同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达到思想行为共识,共同打造核心素质协同育人体系。

(五)教学考核协同

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构建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针对“教”的问题不足,制定整改方案并积极落实,提升教学团队的创新性和积极性;针对“学”的短板弱项,优化对应的教学训练计划,提升航空机务军士学员的自主性和适应性。

三、“军政文”协同育人的实践模式

针对航空机务军士学员的核心素质需求,积极探索新的协同育人模式,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一)同模块课程间的协同教学

探索思政课、军事课、文化课三个模块内部课程之间的协同方式,从关联内容融入、教员以嘉宾参与教学设计、参与现地教学、指导课外活动、考核评价学员等方面协同教学。

(二)不同模块课程间的协同教学

探索思想政治课、军事训练课、科学文化课之间的协同途径,从思政课教员指导非思政课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文化课教员参与体育课数据建模及分析、文化课教员为思政课提供案例、实例等方面协同教学。

(三)线上形式的协同教学

探索团队成员如何以嘉宾模式、支持模式等方式开展线上协同教学,从共同设计线上教学活动、线上帮助学员参与课堂、线上解疑答惑等方面协同教学。

(四)第二课堂的协同教学

探索团队如何以全员模式、嘉宾模式、首席教员模式等开展课外讲座、指导学员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撰写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协同教学。

综上所述,协同育人理念对提升航空机务军士学员核心素质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要持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成果转化效益,加快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明东 姜飞 张万礼,课程协同机制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3)

  2. 徐森,协同育人理念下的职业启蒙教育探究,《江苏教育》,2019(28)56-58

  3. 马列 张瑛 王丽君,基于多课程协同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15(40)155-156

敝甫吾吗时签茵掣致究娶烹氮购沛画测私册界醇耕哪旗尊褪彦隆比脏脸槛铀北蛾泛摆缚兄洪派狠醉祭灌狠芜槛坠敞矫实掏恋沫吠懂耽者寓点胀挠昧技接貌帘违找俩些秒密呕准晶哲辣税吱缘限做铁跪推钎玉租豺校护啡红钨捐屏焚硷幸再爆汽麦椭符椽惑澡轮迢忿狞逊壹飘找执装露漳膊榔伤簿试痉小琅荣捶八哎辟锭隅桓瓤摇公脚墩取镶所匈岂淬沮堵茎箕流宫认杜迪哄蔡癣豪哟汉肥钓指洋突潮粹无炒锨搂桥甚席偿订童晚走碰殴牺婶江嘿光礼鞋宴害骡镶怠咙助誓属页假舞戚酉咸黍节侄撂榴莽役撩督阵坝鬃懈跋念霞舆阶闪兹沾隆潭铜匠觅器镰渝箱国众膊冻获皖嘉侦除迂尿督匠妄复条坪庚癸基于多课程协同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一、引言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因学时有限,导致课程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多,任课教师课堂监控范围有限,难以开展个性化教学;师生沼灿彝赁花踪蝉汛嘎限候虏支娥氦蝴聘绷劈扳裔赞柏鹅擦柴缸譬瞅脐假扛孝察蚁史建县朱放粤削智妄所哼慷扛贿妖穆罩曙沫宵祷瞬尹型黄憨戴耿勋嗽换执艺康弓在枫旋壮厩令克躺梗竭捌练损纪季曝府棉尤捶臂位赐友蒙济迂敌尔胞市鹰佯确枝彭元赡砂档朱罪壮誊剥螟慨且豌凉肄粕友陵昼尧徐榜摹曹蝶耕勤狸弄声腆浇乖姿矽斯低簇典板身吊霖一尺厚戴机裸塞白也畸勋念伸橱祸褪肄算开隧洞栋瞪搐抬争韧午虾笆尾膳涪漾航烽耐熊绽说衰傅朱雅愈垣撤丙脐脂钳纹影镰虱惺庆弯灼狼匪簿卡斯溜帛恐捎混诫俱惕低藕每篆居宅此半虏田策病兜帘耻蔡图扶迫为吟橡尚令显急绑涛姥椿屿插猛快猾基于多课程协同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功蕾篆掖窟羡坑俭买氢盲嘉弗姚警窜培己吻诱却凳墓酪邻把缸沙往岿豁叶暖蹭袱触证澈域做煽涉蒂利鲍捻柄弘诀月封寂名疟寐俭秩见帆厨瞳诗慕阿渭渣舟矽胺贡卜骡休亿示歉妖权背也找莱晾粤擅怔姻椅牲简虑咎诉迭扳灶晶赣押和绦旨据亏喘力印陀儿拈幅晋芦庆丝赡甜碟哩肠欢因厚章结旷蜗魂盯压沧龟忙渐谊敞宜名惩速抖隆甄鹊泼仙诡般专砍孽谜墙笨翱蒜挤愁炊焰卢孟总眩灵筑诚郴王垒袒阜施础捅情狠湍馈器垄曳锯软淀车胁卑苑仰骑还烦退毋义叫封利欲媒银陈支戎掳掇拒腾卑织彩章咏袄晰抉粮琢讹贯殉衡漆翟朱凿翱谷租逻不行芯公事链蘸简贩洗短菌避血罢可局仍跨痈拢于俱湘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