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护理安全管理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张 蕾

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心脏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其接受手术时间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心功能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降低穿刺点出血血肿、心律失常、血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心脏介入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术后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心脏、微血管、动脉血管、静脉血管疾病等循环系统中的一种疾病,它的临床表现以眩晕、心悸、紫绀等症状为主,这种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因为患者本身的体质比较弱,而且还会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所以在临床上,这种疾病一般都会使用心脏干预术来进行治疗,它的优点是创伤小,操作简单,所以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1]。心脏介入术的围术期护理的品质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其进行安全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护理危险事件的发生,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疗效。鉴于此,我院选取6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数字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包括30例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为主,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范围为43-65岁,平均(53.95±5.73)岁;以及另外的3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15例,年龄范围为44-68岁,平均(54.06±6.12)岁。所有患者均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显著的差异,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为主,主要对患者进行手术的必要检查、生命体征的监测等。

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加强心导管室的药物管理,派定专门人员管理其物品,负责物品的领取、存放及清点工作,及时补充药物、清理过期药物,进行心导管室急救物资的维护,注意定点、定量的存放,班班交接,尤其对毒麻药品双锁定点存放,保障药品的齐全及功能完好。②对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各种差错,进行纠正与约束,制定考核的细则,包括护理人员的责任、工作量及专业知识等。③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其负性情绪进行疏导,并为患者讲述心脏疾病方面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以便患者配合好医生的治疗工作。④手术中的无菌性和护士的配合:对手术中的无菌性进行监控,对不符合无菌性要求的手术,要及时予以纠正;并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了严密的监测,并与术者进行了良好的配合。⑤手术后的恢复护理:在手术后,护士要温柔地把患者送到病房,做好心电监测,观察伤口是否有渗血或血肿,并重新核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手术名称,患者的名字,性别等。要与患者有很好的沟通,要与患者建立起彼此信任、了解的护患关系,要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如果老年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等症状,要找出引起他们不良情绪的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改善;在进行安全护理时,要针对疾病的严重性,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保持清淡的饮食和充足的蛋白质,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⑥术后护理人员要与其家属观察患者身体状况,告知患者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以便出现突发的状况及时、妥善的应对。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②对比两组心功能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主要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SDS评分标准:按1~4级评分,满分80分,超过50即视为存在明显抑郁;SAS评分标准:按1~4级评分,满分80分,超过50即视为存在明显焦虑。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穿刺部位血肿

尿潴留

血栓

心律失常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0

1(3.33)

0(0.00)

1(3.33)

0(0.00)

2(6.67)

对照组

30

3(10.00)

1(3.33)

1(3.33)

2(6.67)

7(23.33)

P

_

_

_

_

_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观察组的患者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心功能恢复时间(d)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0

3.11±0.86

5.55±0.64

对照组

30

4.12±0.52

6.14±10.87

P

_

<0.05

<0.05

2.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指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观察组

30

44.5±6.7

48.8±5.9

对照组

30

50.3±6.6

51.6±2.5

P

_

<0.05

<0.05

3讨论

虽然心脏介入手术的作用价值高,可以对大部分的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疾病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但是其具有一定的多变性,会增加手术难度,但并不会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带来严重损害,属于微创诊治方式。特别是心脏介入术在心功能不全等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手术风险低和诊断准确性高等优势,容易被患者接受,并且此手术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然而,手术结束后,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患者术后并发症多,若不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要认识到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应用,不断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具体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医护人员一定要严格结合操作规定的流程,完成相关护理操作,避免医疗设备药物等对治疗的影响,预防对其身体带来危害。注意心理护理,不断减少患者的恐惧等不良情绪,减少情绪不稳对患者的影响,加强对心脏并发症的有效预防[3]。在护理中,医护人员要积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通过健康知识教育等,提高其认知能力,强化护患关系。同时,通过全方位陪护,与家属之间的积极合作,能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处理,在对一系列的护理安全管理方式下,确保手术安全性,不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由此可见,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到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治疗中,可以在改善术后并发症预防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凤梅.护理安全管理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8).

[2]李会杰.心脏介入术治疗患者针对性护理联合并发症预防措施干预的效果[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7).

[3]刘海华.护理安全管理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