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策略研究

姓名:吴英杰

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麻栗场镇中学小学

邮编:416406

摘要: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还是强化学生各项基本能力,注重提升其综合素养。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其心智的开发,强调其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锻炼思维、想象等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积极落实“双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本文以“双减”为背景,思考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的意义,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提质增效

前言:“双减”政策逐渐落实,让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提质增效,追求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要求教学工作开展时,注意发挥其主体性,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其自主参与知识的学习,全方位贯彻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作为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以新思想、新方法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以此传授知识的同时,锻炼其各项基本能力,形成个性化的课堂模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1小学数学课堂实现提质增效的意义

1.1强化课堂效率,落实“双减”政策

于数学课堂中,教师积极实现提质增效,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快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基础教学工作。通过课堂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趋势其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其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以此强化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提质增效和减轻课业负担,建立“双减”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体验。使其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各项基本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1.2体现学生主体,促使其个性化发展

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完成数学课堂的提质增效,为其构建创新型课堂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其课堂地位。通过引导其思考、探究和完成作业练习等方式,有效帮助其学习知识,强化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实现数学课堂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教学,达成数学课堂的个性化和生活化,进而在课堂中体现其主体性,为其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基于“双减”实现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的主要方法

2.1以学生为主体,建立针对性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工作,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其实际情况,将知识分成,并依据能力差异进行层次分层。以此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增强数学课堂的针对性,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循序渐进的完成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实现高质量课堂的开展,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完成数学课堂的提质增效。

例如,进行《分数乘整数》的知识点教学时,教师依据课堂内容,将知识逐次分为:基础内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中级内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总结;最终目标——掌握分数乘整数的实际应用方法三个阶段。根据能力参与分层学生,以不能快速掌握基础知识的为c组,掌握各种定义、性质的为b组,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各种问题的解决中为a组。以此设立“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可以运用到什么地方”的情境,引导其快速学习课堂中,思考分数乘整数的含义,正确认识知识点。

2.2以兴趣为引导,发挥学生主体性

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其深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应该重视培养其学习兴趣。通过课堂中结合多种情景,为数学课堂增添乐趣,让其能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利用其性格特点[2]。以此落实“双减”政策,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势,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分数乘分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喜欢探究各种问题的性格特点,结合课堂内容设计——“如果今年我家一亩地玉米和土豆的总产量是1,地里有3/5种玉米,2/5种土豆,二者产量相等,请问土豆和玉米的产出比是多少”的问题情景。引导其利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进行思考探究,分析如何求出同等种植面积下,土豆和玉米的产出比,快速理解课堂知识点。以此强化思维能力、增强对知识的掌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数学课堂的提质增效。

2.3课堂结合生活,强化课堂趣味性

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知识,主要是积累知识基础,学会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掌握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基于“双减”要求开展数学课堂时,应该重视课堂与生活内容的结合,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其学习兴趣,发挥主体性优势,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数学课堂的提质增效。

例如,教师进行《分数乘小数》的知识点教学时,结合生活内容,设置生活化讨论主题“分数乘小数知识点在生活中什么方面体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探讨分数乘小数对生活的影响,寻找超市、商店和文具店等地方的场景,认识分数乘小数的意义,探讨日常超市购买生活用品时,如何运用知识完成商品总价的计算。有效强化对分数乘小数的认识,提升各项基本能力,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数学课堂的教学更加高效。

2.4利用任务驱动,增强教学目的性

开展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针对性的作业练习辅助,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课堂知识点,提升各项基本能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可以利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多种数学作业,引导其有目的性的完成知识的学习[3]。通过针对性的锻炼,使其学习能力和计算能力等得到增强,充分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完成数学课堂的提质增效。

例如,为帮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知识点内容,教师基于生活中的购物情景,设计——“在家中帮助家人到超市购买生活用品或者肉食、蔬菜,结合肉食、蔬菜单价,利用分数知识计算肉食、蔬菜的重量,并以作业的形式列出过程”的学习任务。让其基于学习任务完成作业练习,认识到分数乘小数对于生活的意义,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结:针对“双减”的要求,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需要注重提质增效,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通过课堂中以其为主体,运用分层教学、兴趣教学和任务驱动等方法,结合生活中的内容,让课堂与生活建立联系等方式,构建创新型数学课堂模式。以此为其提供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数学核心素养,进而有效实现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林丽蓉.“双减”政策引领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J].新课程,2022(37):22-24.

[2]孔怀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2(37):28-29.

[3]王铁梅.“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J].新课程,2022(37):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