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唐诗翻译“三化”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许渊冲唐诗翻译“三化”策略研究

张欲晓  金奕

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0090

摘要:唐诗是中国诗歌文化的经典之作,其中蕴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本文以许渊冲运用“三化”策略翻译唐诗为例,分析如何在遵守原语的语言规范和文化特征的同时,兼顾译语文化的读者理解接受能力,更好地将中国古诗词译介给英语国家读者,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唐诗;翻译;“三化”策略

基金项目:2023年度上海电力大学研究生教学建设项目;2023年度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项目

中国诗歌创作中使用典故是一个历久不衰的传统。如何在不影响古诗词凝练隽永特点的前提下,翻译出原诗中典故的联想意义,对译者来说确实是个挑战。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唐诗翻译运用了“三化”翻译策略,将诗中典故所传达的文化意象充分表达出来,做到言有尽意无穷,充分展现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翻译是一种双向的文化交流,所谓“三化”,即“等化”包括灵活对等、词性转换、正说、反说、主动、被动等;“浅化”包括抽象化、一般化、减词、合而为一等;“深化、浅化、等化”。“深化”包括具体化、特殊化、加词、一分为二等译法。

李白《行路难》诗中有对句:闲来垂钩碧溪上,忽闻乘舟梦日边。“垂钓碧溪上”和“乘舟梦日边”都是有典故的。前者是说吕尚在钓鱼时遇到了周文王,被重新任命;后者是伊尹受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这两个典故表明,诗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艰辛,他想起了这两位贤臣在遇到贤君之前的境况,便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翻译时只要依照等化的原则再现原文,译出典故重要内容,展示典故的大意即可。许渊冲译为:I poise a fishing pole with ease on the green stream, /Or set sail for the sun like the sage in a dream.

译文并未以吕尚或是伊尹为主语,而是转换为第一人称I或是用the sage概括。许渊冲翻译这首唐诗的初衷是为了让外国人更易理解,采用了等化翻译策略,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就好像在读自己的母语一样轻松易懂。又如杜甫《哀江头》中诗句:

昭阳殿里第一人,The first lady of the Sunny Palace would ride,

同辇随君侍君侧。In the imperial chariot by the emperor’s side.

昭阳殿即昭阳宫,赵飞燕之妹赵昭仪所居,在长信言西,是得宠妃子的居处。为将诗中文化意韵用简洁的语言翻译出来,许渊冲把昭阳殿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Sunny Palace,没有任何补译和释意,虽然无法传递汉语里昭阳殿的文化意义,但因有上下文作为语境,可以推测出是妃子住的地方,而且in the imperial chariot by the emperor’s side可以说明the first lady是皇帝喜爱的妃子,不会造成原文意思的损失,故而这样的翻译不会造成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上的困难。再如《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Cold water and sand bars veiled in misty moonlight,

夜泊秦淮近酒家。I moor near a tavern on Qinhuai River at night.

商女不知亡国恨,The songstress knows not the grief of the captive king,

隔江犹唱后庭花。By riverside she sings his song of Parting Spring.

原诗在婉曲清丽的语调中,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通过使用典故,巧妙而自然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在一句话中联系起来,意味深长。诗中典故和主题的切合点是“后庭花——亡国”,但是诗歌含蓄的表达使得这一切合点不容易觉察,译者只能对原诗的典故采取变通处理。许渊冲的译文将原诗的典故内容浅显化和直白化,“后庭花”译为Song of Parting Spring,虽难以完全传达后庭花所蕴合的文化内涵,但作为诗歌翻译而言,也是一种较为得当的处理,这种方法即为浅化翻译策略。再如杜甫的《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When autumn comes you’re drifting still like thistledown,

未就丹砂愧葛洪。You try to find the way to heaven, but you fail.

诗人李白喜好求仙,还曾经炼制丹药。原诗中“葛洪”属人名用典。葛洪是东晋道教学者、医药学家,喜神仙方术,后来隐居罗浮山炼丹。若按人名直译,则无法完整表达原诗句的意义,也无法将李白的人物形象完整地传递给读者。译文中许渊冲运用浅化翻译策略,将典故的含意直白地表述出来。从目的语读者角度来看,诗文通俗浅显,而且heaven也符合目的语读者意识形态中对上帝及诸神居所的想象方位,同时find the way to heaven生动地描绘了李白求仙的人物形象特征。

深化翻译策略是通过补充译文的意境来传达原文的情感色彩,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原文的含义,如杜牧《过华清宫》:

一骑红尘妃子笑,A steed which raised red dust won the toastmistress smiles,

无人知是荔枝来。How many steeds which brought her fruit died on the run!

这两句诗中含有一个典故:唐宗宠爱杨贵妃,因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不惜动用国家传送紧急公文系统为她运送荔枝,原典故由“妃子笑”和“荔枝来”两个意象并联构成。杜牧的诗抨击了唐玄宗生活骄奢淫逸,对君王处理国家大事和私情关系的态度进行了沉重的谴责。译文How many steeds which brought her fruit died on the run是许渊冲补充翻译出的内容,出处来自描写同一事件的杜甫诗《病橘》中“亿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谷,到今者旧悲”。这一补译使原诗的意境跃然纸上,谴责之情油然而生。如果没有这个补充,整首诗的译文会流于一般性描述,目的语读者就很难理解原诗的意旨。深化译法可以保留原诗典故形象,同时完善诗歌表达意境,再如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为比翼鸟,On high, we’d be two birds flying wing to wing;

在地愿为连理枝。On earth, two trees with branches twined from spring to spring.

“比翼鸟”指比翼齐飞的鸟,“连理枝”是连结在一起的枝条,该典故来自战国时期采桑女息氏与韩凭的爱情悲剧,常用来比喻恩爱夫妻。许渊冲将“连理枝”译为two trees with branches twined from spring to spring,其中spring to spring是补译,可理解为年复一年,永永远远的意思,突出诗中“长长久久在一起”的意境,同时与上句wing to wing形成压韵,塑造了诗歌的“形美”和“音美”。又例如李贺的《秦王饮酒》:

羲和敲日玻璃声,His driver struck the sun with a glass-breaking sound;

劫灰飞尽古今平。All were reduced to ashes on the battleground.

“羲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神的形象,在此诗中属用典。羲和最初是太阳之母的形象,是世间光明的缔造者。在《楚辞·离骚》和《楚辞·天问》中则分别有“吾令羲和洱前兮,望峰燃而勿迫”和“羲和之未场,若华何光?”诗句,因此羲和在诗歌创作中演变成了驾御日车的神。目的语读者不清楚羲和源自中国古代神话,在翻译时许渊冲对羲和进行了形象和身份的具体化,将其译为his driver。在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中,能御日者必是力大无边的神,且有glass-breaking sound作映衬,这样读者能够想象出秦王出游时羲和御日开道的威武阵仗,用自我认知重塑驾御日车之神的形象。如此翻译既不削弱原诗的意境,还能使读者更加顺畅地阅读和理解全诗,让译文真正走进了译入语文化,达到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目的。

许渊冲翻译唐诗的特点是在尊重原语的语言规范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从更理性的角度来诠释中国文化,客观上创造了一个可以融入译语文化的中国形象,从而实现了有意义的跨文化语际交流。

参考文献:

[1]吴洪涛,严懿. 许译《唐诗三百首》典故翻译研究[J]. 安徽文学,2008(08).

[2]武会芳. 传播学视角下许渊冲唐诗典故英译研究[J]. 新闻爱好者,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