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3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罗建

汉中市汉台区市政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摘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包括:合理选择材料,确保沥青质量;进行施工前的地面准备,确保基层稳定;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确保沥青的粘结性和密实性;采用专业设备和技术进行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严格执行沥青铺装工艺要求,确保厚度均匀和平整度;进行现场监督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做好施工记录和档案管理,为后期维护提供依据。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和耐久性。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

引言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在根本上减轻市政交通的负担和压力,但是在实际施工期间往往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市政道路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是确保道路安全和可持续运行的关键。通过合理选择材料、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加强监督和记录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质量,减少损坏和维修频率,为市民提供更加顺畅和安全的交通环境。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1.1 路面裂隙

温度的波动会引起沥青路面的膨胀和收缩,这可能导致路面出现裂隙。水分是一个主要的破坏因素,尤其是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雨水渗入路面后,在冷却或冻结过程中,会导致路面裂隙的形成。重型车辆的频繁行驶会对路面施加巨大的力量,这可能导致沥青路面的压力超过其承受能力,从而引发裂隙。如果道路施工时没有正确控制材料配比、压实度和施工温度等关键因素,就可能导致路面裂隙的出现。

1.2 车痕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太低或太高,会导致其流动性不足或过度,从而难以实现平整的路面表面。沥青路面在施工后需要进行压实,以确保材料紧密结合并形成均匀的路面。如果压实作业不充分或压实设备不适当,容易造成车痕的出现。沥青路面施工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其充分凝固和固化。如果车辆在未完全固化的路面上行驶,会对路面产生额外的应力和变形,导致车痕的形成。如施工工序不按规定进行、施工速度过快或过慢等。这可能导致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上分布不均匀,进而引发车痕问题。

1.3 基础作业水平偏低

如果道路基础设计不合理,例如基础层厚度不足、排水系统设计不良等,将直接影响基础作业的质量。土质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对基础作业至关重要。如果施工区域地土壤质地不适宜或未经妥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沉降或变形,导致基础作业水平偏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质量控制措施,如现场巡查、检测和测试等,可能导致施工作业质量得不到充分保证,从而造成基础作业水平偏低。

1.4 沥青路面混合料离析

混合料中沥青、骨料和其他添加剂的配比关系会直接影响混合料的稳定性。如果配比不合理,例如沥青含量过低或过高,就会导致混合料的离析问题。混合料中的沥青粘度应与骨料相匹配,以确保混合料颗粒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如果沥青粘度不适当,无法有效黏结骨料,混合料会发生离析。

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相关措施

    2.1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2.1.1 图纸设计准备

合理规划和设计:进行全面地道路规划和布局,考虑到交通流量、土壤条件、地形特点等因素,确保道路设计符合实际需求和标准要求。准确测量和调查:进行详细的现场测量和调查,获取准确的地形数据、土壤信息,以及与周边建筑物、管线等的联系,为图纸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符合规范和标准: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设计图纸时应确保各项参数和尺寸满足要求,如路面厚度、坡度、排水系统等。

综合考虑材料选择:在图纸设计阶段就要综合考虑沥青混合料、基层材料等的选用,确保其性能与道路使用要求相匹配,并在图纸中明确指定使用的材料类型和规格。模拟和验证设计方案: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或模拟工具,对道路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和验证,评估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1.2 人员、材料、机械准备

人员准备:雇佣经验丰富、熟悉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合格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最新的施工标准和规范。组织定期会议和讨论,以确保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材料准备:选择高质量、符合规范的沥青材料,并确保其供应商有良好的信誉。进行材料检测和验收,包括沥青的成分分析、质量检查等。储存和保护材料,避免受到污染或损坏。机械准备:确保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如摊铺机、辅助设备等)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进行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包括润滑、清洁和检修等。验证每个机械设备的准确性和功能性,以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行。

2.2 按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施工

2.2.1铺筑试验路段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和碾压温度

基础准备:确保道路基础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必要的平整和压实处理。沥青混合料配制:根据设计要求,准备适当配比的沥青混合料,包括沥青、骨料和填料等成分。摊铺温度控制:在摊铺之前,必须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处于适宜的范围。通常情况下,摊铺温度应在热拌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和最高摊铺温度之间。摊铺操作: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工具,将沥青混合料均匀地摊铺到道路表面。确保摊铺厚度均匀一致,并遵循设计要求的横断面和纵坡。碾压温度控制:在沥青摊铺完成后,进行碾压操作。要保证碾压温度处于适宜的范围,通常为摊铺温度减去30°C即可。碾压操作:使用振动碾压机等设备对沥青混合料进行碾压,确保其充分密实,并消除空隙和气孔。注意控制碾压次数和速度,以避免过度压实或不足压实。

2.2.2保证厚度

设计要求:依据道路的设计要求和使用情况,确定所需的沥青路面厚度。设计要求通常包括交通量、车辆类型、土壤条件等因素。基础处理: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之前,必须对道路基础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处理。这可能涉及地面平整、填补坑洞、加固软弱区域等操作,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摊铺控制:在摊铺沥青混合料时,施工人员需要通过控制摊铺机的速度和振动板的调整来实现目标厚度。密切监督施工过程,确保摊铺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压实处理:摊铺完成后,通过碾压机进行压实处理。压实操作有助于提高沥青路面的密实度和稳定性。根据设计要求,控制碾压机的次数、速度和振动力度,确保沥青路面达到所需的厚度。检测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测量,以确保沥青路面的实际厚度与设计要求相符。如发现偏差,必要时进行调整,例如增加或减少摊铺量,以使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2.3保证接缝质量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的接缝类型包括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纵向接缝沿着道路行驶方向,而横向接缝垂直于道路行驶方向。在进行接缝施工之前,需要确保路面干燥清洁,并消除松散颗粒和污染物。这可以通过清扫、喷水或高压空气等方法来实现。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预期交通荷载,确定合适的接缝间距和宽度。接缝间距和宽度的选择应考虑到道路结构、气候条件和材料特性等因素。选用具有良好弹性和黏附性的沥青材料,以确保接缝的密封性和耐久性。常用的材料包括热熔胶、沥青胶带和沥青混凝土等。使用专用的接缝机械或手工操作,将沥青材料填充到接缝中。确保填充均匀,并通过振动或压实等方法消除气泡和空隙。在填充接缝后,进行接缝密封处理。这可以采用热熔胶、沥青胶带或液体沥青等材料进行密封,以提高接缝的防水性和抗裂性。

2.2.4保证平整度和压实度

平整度控制。基础处理:在施工前,确保道路基础充分准备,平整并符合设计要求。摊铺操作:使用摊铺机将沥青混合料均匀地铺设在基础上,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摊铺厚度和横断面形状。摊铺机调整:根据施工情况,调整摊铺机的速度、振动板、斗宽等参数,以保证均匀摊铺和避免松散或高低差。

压实度控制。碾压规范:使用合适类型和规格的碾压机进行碾压作业。根据设计要求,确保适当的碾压次数和速度。碾压顺序:按照指定的碾压顺序,从边缘开始向中心逐渐碾压,确保边缘和接缝处的充实度。振动和静压:结合振动碾压和静碾压,以提高密实度。根据材料类型和厚度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压实方法。

   2.3 做好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2.3.1 合理控制沥青混凝土比例

   根据工程设计和规范要求,确定适当的沥青混凝土配方。确保混凝土配方中的沥青含量、石料比例以及添加剂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考虑道路使用条件、交通量和环境因素,调整混凝土配方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2.3.2 重视材料运输工作

运输计划和路线规划:制定合理的材料运输计划,确保按时供应所需的沥青、石料等材料。设计最佳地运输路线,避免拥堵和损坏道路的区域,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选用适当的运输设备:选择符合安全和规范要求的运输车辆,确保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输材料。定期检查和维护运输车辆,包括轮胎、刹车系统和悬挂系统等,确保运输设备的正常运行。材料装载和卸载:在装载过程中,确保材料的均匀分布和充填度,避免过度或不足装载。在卸载过程中,采用合适的设备和方法,确保材料的顺利卸载,并避免损坏材料和路面。

        2.3.3 加大施工期间的执法力度

监督检查: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和频率,确保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进行随机抽查和定期检验,以评估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包括罚款、责令停工、吊销执照等措施。对施工方存在的不良行为或质量问题,依法进行处罚,并督促其及时整改。合同管理:完善施工合同管理机制,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对施工质量进行约束和监督。设立相关奖惩机制,激励优秀施工企业,同时惩罚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

       2.3.4 提升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培训和教育: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施工人员了解相关标准、规范和最佳实践。强调施工质量对道路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意识。设立质量目标:与施工人员共同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包括完成时间、质量标准等,并设立相应的绩效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和检测施工人员的工作表现,鼓励优秀者、及时纠正存在问题的人员。指导和监督:在施工现场提供指导和监督,确保施工人员按照正确的施工方法和工艺进行操作。定期组织现场会议和技术交流,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激励机制:设立激励机制,如奖励制度、表彰优秀施工人员,鼓励他们在施工质量上的积极表现。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施工人员。

结束语

有效的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是确保道路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科学地材料选择、严格地施工过程控制、全面的监督检查和记录管理,可以提升路面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为市民创造更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市政部门应坚持高标准要求,不断完善管理措施,推动道路建设与维护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杜宜镁.探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2022,20(20):181-183.DOI:10.16673/j.cnki.jcfzdx.2022.0305.

[2]陈怡.《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标准》标准解读[J].福建建材,2021(0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