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CU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CU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余朝勇

普洱市人民医院  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ICU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患中的护理效果影响方法:本医院I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选取64例进行分组护理对照实验。探究组行ICU心理护理干预,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效果差异。结果:对比两组病患的心理状态,可看到探究组的病患SAS、SDS评分较参照组都更低,表示病患的焦虑、抑郁程度更轻,心理状态更好;对比两组病患对于护理的综合满意度,可看到探究组病患的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也更高结论:ICU心理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中的护理效果较好,有效改善病患的心理状态,并且病患对于护理更加满意。此种护理模式效果优异,可以广泛推广。

关键词:ICU心理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满意度

本次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具体探究了ICU心理护理干预在此类病患中的效果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本医院I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抽选64例,男、女各33、31例,年龄47-79岁之间,均值(65.56±4.12)岁。将所有病患随机均分两组(探究组/参照组)各32例。其中探究组男、女各16例,年龄在47-77岁之间,平均为(65.66±3.57)岁;参照组男、女各17、15例,年龄在49-79岁之间,平均为(66.76±2.53)岁。纳入标准:所有病患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标准,此前病患认知正常;病患及其家属均已知晓实验探究目的与方法,并全程配合完成实验探究。排除标准:病患有既往精神病史;病患合并患有其他重症疾病或器质性病变;病患对实验涉及药品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

1.2方法

参照组病患用常规护理模式,根据急救操作规范,对患者开展一系列急救措施,确保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及时监测患者脉搏和病情。应及时完成与患者病情评估、初步诊断和症状治疗有关的任务,对病人的评估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内,心电图、CT等检查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内。对病患呼吸情况进行评估,对无脉搏、呼之无反应的病患进行心肺复苏[1]。依据病患具体病情制定对症护理计划,耐心解答病患及家属疑虑,打消顾虑。按照相关规定规范基础护理,用药指导[2]。对探究组病患采用ICU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与病患加强沟通,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疾病治疗、护理要点以及健康相关知识,疏导病患焦虑情绪,减轻病患心理压力;进行生活、饮食等指导,饮食营养均衡,每日需摄取2000ml以上的水分,防止便秘,尤其是排便时切记用力;日常生活中建立健康的兴趣爱好,转移对疾病的过度关注,放松心情,对于疾病的护理可以起到积极的影响[3]依据病患的心理状态,在合理范围内满足病患的合理需求,从而达到提高病患依从度、更快适应治疗的状态。移情相寄:通过外来正面刺激来转移病患的负面情绪,释放心理压力,如影音播放、新闻探讨、语言闲谈等方式建立护士和病人之间的良好关系[4]。以病人的家庭背景、职业背景、文化背景、个人偏好和爱好等基本资料为参考基准仔细和病人沟通、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问题等等在所有已知的情况下,消除病人的心理问题,耐心地回答病人的对于脑外伤相关的疑问,尽量缓解病人的焦虑和抑郁之情。帮助并指导病患家属为病患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胃运动,防止便秘[5]

1.3统计学方法

SPSS21.0数据处理并分析t值、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病患心理状态指标对比

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后,经过观察记录可发现探究组病患SAS、SDS评分都低于参照组,表示病患的焦虑、抑郁程度更轻,心理状态更好。见下文表2-1:

表2-1两组病患心理状态指标对比(x±s

观察指标

探究组

参照组

t

P

病例数

32

32

0.000

>0.05

SAS焦虑评分

护理前

48.23±4.56

48.56±4.87

0.328

>0.05

护理后

35.25±8.45

41.26±9.58

6.546

<0.05

SDS抑郁评分

护理前

46.18±6.32

46.11±6.43

0.723

>0.05

护理后

32.66±5.12

38.87±5.04

20.896

<0.05

2.2两组病患满意度对比

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后,经过回访跟踪调查记录可发现探究组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见下文表2-2:

表2-2两组病患满意度(n,%)

观察指标

探究组

参照组

x2

P

病例数

32

32

0.000

>0.05

综合满意度

非常满意

19

59.38%

14

43.75%

\

基本满意

11

34.38%

12

37.50%

不满意

2

6.25%

6

18.75%

总满意度

30

93.75%

26

81.25%

6.567

<0.05

3.结论

本研究通过采用ICU心理护理干预的模式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实验探究,效果较为优异。观察本次实验中对比两组病患的心理状态,可看到探究组的病患SAS、SDS评分较参照组都更低,表示病患的焦虑、抑郁程度更轻,心理状态更好;对比两组病患对于护理的综合满意度,可看到探究组病患的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也更高。

由此,可得:ICU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患中的护理效果较好,有效改善病患的心理状态,并且病患对于护理更加满意。将此种护理模式应用于此类病患的护理中,对病患的预后将有更为积极有效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田竟,任莹,张杨,张红梅.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02):360-363.DOI:10.13479/j.cnki.jip.2023.02.025.

[2]张轶,周萍,吴萍萍.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2,17(22):197-199.DOI:10.19738/j.cnki.psy.2022.22.065.

[3]林瑞云,王皇美,黄菊英.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SASSDS评分的价值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0):53-55.

[4]黄丽珍.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0):90-92.

[5]田金娟,王楠.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9):4-5+7.DOI:10.15912/j.cnki.gocm.2020.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