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胡焰吴梦丹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610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了80例我院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合理分配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引入循证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采用循证护理模式之后效果显著,研究组在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住院费用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极大(P<0.05)。结论:采取循证护理模式临床效果更佳,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及时预防患者发生意外情况,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和脑部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内部血管阻塞,心脏肌肉缺血而导致坏死,最终则诱发了心肌梗死。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之后都会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且这种现象多发于发病后的24h之内,一旦出现这一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就会导致患者心肌功能下降,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为避免这一问题,应该立即采取措施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率异常,大多数医院采用的临床护理措施多为常规护理,但这种护理措施的实施将会使得患者病情恢复缓慢、住院时间长,效果不显著。在部分学者的研究中则是指出了循证护理模式具备着积极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助力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基于此,本院则围绕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此类患者护理中的实际成效,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接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合理分配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在57~79岁,平均年龄为(66.8±1.21)岁,对照组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基础病的患者12例。研究组男性、女性患者各20例,年龄范围在58-78之间,平均年龄为(65±3.23)岁。研究组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基础病的患者14例。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2]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在护理过程中关注患者的身体特征和呼吸情况、随时关注患者的血氧含量。

研究组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遵循其病情为原则采用循证护理,护理方法如下: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明确组员的职责划分,在询问专业医生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合理的护理方案[3]

2、认真研究患者病史,以此来判断患者的严重程度,研究有关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以及相关文献,提出本次研究问题:如何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命质量。

3、根据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之后的24h之内患者极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监护,随时记录患者是否出现胸闷、气短、乏力、胸痛等现象,连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以及心功能的情况,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一旦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立即报告主治医生进行抢救,确保抢救时间在黄金时间内。

4、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用餐方案,饮食方案要注重营养搭配、

5、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针对情绪波动大的患者可以为其提供心理援助,避免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患者的心理安全感,让患者在心理健康的同时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升积极面对治疗的信心。

6、护理人员要根据最新的循证护理临床应用实践和研究成果,创新循证护理方法,丰富自己的护理知识,提高循证护理质量和效果[4]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实验采用SPSS21.0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观察表1可发现,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住院费用更低,两组差异较大,P<0.05。

表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住院费用对比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n%)

住院费用(元)

研究组

40

11.34±2.33

95%

5645±685

对照组

40

13.23±3.23

79%

6435±754

P

<0.05

<0.05

<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生群体越来越年轻化,这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多发疾病之一,往往发病突然,且将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如果得不到妥善救治以及后续的合科学护理,更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心律失常[5]。本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了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两种护理模式,结果显示,研究组比对照组住院时间更短,患者的满意度更高,住院费用更低,各项数据差异极大(P<0.05)。由此观之,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这一护理模式是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患者心律失常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在护理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快速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降低发生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几率,更能稳定患者病情,避免盲目护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得到更标准化的护理,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姜鑫.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实施意义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2,8(36):217-220+224.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2.36.051.

[2]郑春风,许玉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33):43-45.

[3]宫丽秀.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1):173-175+179.DOI:10.15912/j.cnki.gocm.2022.11.023.

[4]陈丽花,张雪好.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05):167-171.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2.05.167.

[5]徐敬岩.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2):198-199+202.DOI:10.15912/j.cnki.gocm.2021.2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