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合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芮婕

六安市中医院  237000

摘要:目的:探究合用他汀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运用合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96例,对不良反应展开深入分析。结果:在所有运用他汀类药物展开治疗的患者中,有12例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现象,其中由辛伐他汀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占有4.16%,由阿托伐他汀药物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现象占有2.08%,合用氟伐他汀药物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现象占有1.04%,合用洛伐他汀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占有5.20%结论:医师在临床上对患者开展合用药物治疗措施时应当严格依据相关要求,合理地对药物进行搭配,针对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多项基本信息,科学的调整药物服用剂量,以此保证患者在服用药物时的安全性,有效避免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产生多项不良反应的现象,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用药物

20世纪80年代,他汀类药物的运用开创了调节血脂治疗的新时代,老年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由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概率,特别是对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有着较高的预防效果[1]。他汀类药物具有较高的降脂作用,药效发挥时间相对较快,并且还有着较高的耐受性,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许多医师的称赞,并取得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当前,市场上存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为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罗苏伐他汀等。但是在实际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展开治疗时,许多患者都需要接受联合用药治疗措施,不同药物在共同使用时进一步提升了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概率[2]。因此,医师需要重点关注合用他汀类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对此,我院则针对此类药物展开了相应的试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两年内合用他汀类药物患者96例,男性49例,女性47例,参与患者平均年龄(50.48±6.58)岁。除了45例原患疾病仅为高脂血症以外,其余患者均存在其他疾病,如心绞痛、糖尿病等。比对其他各项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

1.2方法

患者每次服用药物剂量分别是:洛伐他汀药物20-40mg,辛伐他汀药物5-40mg;氟伐他汀药物20-40mg,阿托伐他汀药物10-20mg,普伐他汀药物10-40mg。所有患者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时还需要服用其他类型的药物[3]。患者需要正确服用的时间为:由于他汀类药物的半衰期相对较短,所以患者应当在晚上完成服用以此有效抑制患者夜晚休息时胆固醇的合成增加,进而实现降低患者血脂的作用,当然,对于接受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的患者而言,此类药物的半衰期相对较长,患者可以在一天内任何时间段完成药物服用。

1.3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观察患者当前的不良反应现象,将由他汀类药物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进行记录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使用%表示,x²校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

在所有服用他汀类药物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共有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现象。其中患者在接受辛伐他汀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有4例(4.16),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现象占有2例(2.08%),见表1

1 比较不良反应现象(%

组名

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氟伐他汀

洛伐他汀

总共

例数

4

2

1

5

12

比例(%

4.16

2.08

1.04

5.20

12.48

3.讨论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运用他汀类药物实施调脂治疗逐渐成为防治心脑血管,调节身体血脂最主要的措施。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时应当严格依据医师嘱托的剂量完成服用,在服用之后一段时间内需要确保身体不会产生任何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现象,然后需要依据医师的嘱托合理的增加每次服用药物时的剂量。医师在为患者设置处方时不仅需要确保药物治疗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效果,还需要充分考虑各类药物对患者身体的影响程度,以此保证患者在服用药物时拥有较高的安全水平。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之后,通常情况下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及时开展肝功能复查,仔细观察身体转氨酶的实际含量,若身体内部的转氨酶指标出现上升现象,甚至是在未服用药物之前的两倍,医师应当立即停止对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时,医师应当重点关注当前患者身体的变化,仔细观察身体是否出现部分细微的不良反应现象,例如乏力、右上腹存在不适感等。当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之后出现肌痛现象时,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为患者检测CPK指标。若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后出现急性肾衰竭现象,医师需要及时中止此类药物的治疗,并为患者开展相应的救治措施,以此缓解患者病情,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安全水平。

在临床治疗中,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和氨氯地平合用的频率相对较高,相关研究表明,运用氨氯地平药物对患者展开治疗,4周能够让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身体中辛伐他汀的血浆峰浓度出现增加,而药物的降脂作用却没有得到提升

[4]。若医师运用的他汀类药物服用剂量相对较少,并且在全程监护的情况下完成服用,合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则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以口服的方式进行服用后,患者身体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吸收,此类药物的吸收达峰时间都在四个小时之内;消除半衰期则分别为:辛伐他汀2-3小时[5]。因此,当实际的药物需要以合用的方式完成治疗时,建议实行错时服用措施,并且尽量选取半衰期时间相对较短的他汀类药物,以此避免各类药物在患者身体内部的高峰重叠现象,进一步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使用合用他汀药物对患者展开治疗时,医师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多项因素合理的规划各类药物的剂量、服用时间等,以此保证患者在服用药物时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药物对患者病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贾倩.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5):15-17.

[2]曹雪,李艳娇,宋燕青,胡雪.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01):125-128.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22.01.027.

[3]万明.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进展[J].大众科技,2022,24(01):103-105+72.

[4]孙雪,郭彩会,宋浩静,董占军.他汀类药物对华法林抗凝强度的影响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1,23(01):87-89.

[5]程瑶,高瑞,张红,夏春华,熊玉卿.他汀类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12):99-102.DOI:10.13764/j.cnki.lcsy.2015.1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