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技术中的药物分析与检测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制药技术中的药物分析与检测方法研究

张秀玲

河南省中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4

摘要:药物分析与检测的目标包括确定药物的活性成分和杂质,评估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同时追踪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情况等。因此,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仪器技术对于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至关重要传统的药物分析与检测方法包括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这些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分析方法在药物分析与检测领域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在生物样品分析和实时监测中具有重要优势。然而,尽管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制药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另外,药物分析与检测方法的验证和质量控制也是制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如何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制药技术中的药物分析与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检测方法

引言

随着现代药物研发与生产的快速发展,药物分析与检测在保证药物质量控制和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药物分析与检测方法研究是制药技术领域的重要内容。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和药物市场的不断扩大,对药物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需要开发和优化一系列高效、灵敏、准确的药物分析与检测方法。因此,不同类型药物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实用性,为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期望在药物分析与检测方法的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为提高药物质量和安全性做出更大的贡献等。

1主流药物分析与检测方法的相关概述

1.1色谱分析

(1)高效液相色谱(HPLC)。基于样品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溶剂流动进行分离并测定各组分的含量。(2)气相色谱(GC)。将样品挥发成气态,利用气相柱对组分进行分离,并通过测定各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来确定其含量。(3)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将HPLC与质谱仪相结合,既可实现分离,又能准确地确定分离出的组分的化学结构。

1.2光谱分析

(1)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根据样品对特定波长下的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推断其中的化学成分和浓度。(2)红外光谱(IR)。通过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散射和透射特性,确定样品中的官能团和化学键。(3)质谱(MS)。通过样品在质谱仪中的离子化、分子断裂和碎片检测,确定样品的分子量、化学组分和结构。

1.3生物传感器与生物分析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利用酶标记抗体与目标物质结合反应,再经颜色变化或荧光发射来测定目标物质的含量。(2)DNA分析(如PCR)。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检测和确定DNA药物的序列和含量。(3)免疫荧光法。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利用荧光染料标记抗体进行荧光检测,实现对药物的定量分析。

2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和待解决的问题分析

(1)分析方法的特异性与选择性。一些药物具有复杂的成分或结构,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实现对其特异性和选择性的准确分析。因此,需要开发更具特异性和选择性的分析方法,以满足对复杂药物样品的分析要求。(2)灵敏度与准确性。药物分析中通常需要对目标成分的低浓度进行检测和定量。当前的挑战是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以便在更低的浓度范围内可靠地检测到目标成分,并避免误检和错误的定量结果出现。(3)实时监测与追踪。除了对稳定的药物样品进行离线分析外,实时监测和追踪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需要开发更多非侵入性或微创的实时监测技术,以实现对药物行为的实时监测和评价。(4)样品前处理与标准物质获取。样品制备和前处理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若样品前处理不当或标准物质不易获得,将会对药物分析方法的应用造成限制。因此,需要开发更高效、简化和经济的样品制备技术,并寻找和确定合适的标准物质以进行分析。

3制药技术的质量控制和验证方法

3.1原材料质量控制

(1)外观和标识检查。检查原材料的外观和标识是否与规定相符,包括颜色、形状、大小和标签等。(2)纯度分析。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HPLC、GC)对原材料中的杂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残留溶剂检测。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分析方法,检测原材料中可能残留的有机溶剂。(4)水分测定。采用卡尔费休法、木糖醇滴定法或干燥重量损失法等方法,测定原材料中的水分含量。

3.3制造过程质量控制

(1)在线监测。通过使用成分分析仪器(如HPLC、GC)等对制药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在线监测,确保过程中原料使用和操作符合要求。(2)中间体质量检查。通过样品采集并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HPLC、GC)对中间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以确保中间体的纯度和含量符合要求。(3)过程控制图。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如控制图)跟踪和监控制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质量特性,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

3.3最终产品质量控制

(1)药物含量测定。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HPLC、UV-Vis光谱法)对最终产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2)外观和质量标识检查。检查最终产品的外观、标签和包装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包括颜色、形状、大小、印刷和标签的正确性。(3)杂质和残留检测。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HPLC、GC)对最终产品中的杂质和残留物进行检测,包括无机离子、有机溶剂、重金属等。(4)微生物检测。使用培养基和分析设备对最终产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微生物污染的限制要求。

质量控制方法验证是确保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和具有可重复性的过程。(1)方法验证计划的制定。制定具体的方法验证计划,明确验证的目标、范围、测试参数和接受标准器和判定标准。方法验证计划应包括验证原理、校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线性范围、检测限和测量不确定性等内容。(2)准备样品。准备具有一定浓度和纯度的样品,并确保其符合验证范围和要求。样品可以是仿真样品、参考物质或实际样品。(3)精密度和线性范围评估。通过重复分析同一样品来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如重复性、中间性)以及方法的线性范围(如斜率、截距、相关系数)。(4)准确度评估。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到样品中,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如回收率、偏差)。(5)报告和文件记录。收集和整理验证过程中的实验数据、结果和结论,并生成详尽的验证报告。验证报告应包括方法描述、验证参数、测试结果、验证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结束语

总体而言,质量控制和验证方法的目标是确保药物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并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这是药物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保障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因此,药物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建立和执行合适的质量控制和验证方法等。

参考文献

[1]胡霖.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1(07):1(1)2.

[2]富爱鹏.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17):53(1)54.

[3]王腾飞.常见生物制药技术及其在制药工艺中的实际作用[J].生物化工,2019,5(05):134(1)136.

[4]李文兴,曾昕.试分析制药工艺中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1):4576(1)4577.

[5]解蕙铭.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5):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