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检验科怎样做好生化质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基层医院检验科怎样做好生化质控

刘汉春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中心卫生院  615500

检验科为医院常见科室,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桥梁,包括血液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化学等,在疾病的诊疗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血液生化检验作为常规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疾病控制与疾病治疗中。当前,我国医疗技术、临床诊断发展迅猛,生化检验要求逐渐提高,需加强室内质控与质间控制。笔者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生化检验的控制措施。

一、什么是生化检验

生化检验就是只用生物或者是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或者说,生化检验是对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对身体情况的一种了解,有时候也可以检查出来潜伏的疾病。当前,临床常见的生化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详细内容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血糖测定、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以及钾、钠、氯、钙离子测定等。其中,肾功能包括肌酐和尿素氮,是反应人体肾功能的。电解质包括钠、钾、镁,钙。例如,我们常见的糖尿病患者的生化检验,检验样本包括指尖采血、静脉采血,由检验科护士采集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依据有关规定、皮肤采血和静脉采血要求,严格开展各项操作。临床常用的生化检验常用的仪器是日立系列,东芝系列、奥林巴斯系列、贝可曼系列以及西门子,主要用于常规体检普查,也可以用于疾病的筛查和确证试验。

二、生化检验过程的误差产生原因分析

血液的基本组成结构是最基础血液血液检查事项,包括有形细胞、液体连部分,在血液中,包含三种细胞,分别为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不同细胞功能存在差异。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存在诊断误差现象,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对疾病的治疗十分不利。国内一项研究分析基层医院生化检验误差产生原因,结果显示,1000例样本中,58例出现标本不合格现象,占比5.80%,产生问题如下所示:20例抗凝不全,12例溶血问题,8例凝血问题,5例标本放置时间长,5例容器不合格,4例同侧采集血液,2例采血者准备不充分,1例标签不规范,1例标本污染。对血液标本不合格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工作人员不重视标本采集,患者在自行采集血液标本时,护理人员未给予指导;在标本送检时,送检途中不规范,且温度、密封等处理不规范,引起标本病变,影响诊断结果;标本流程缺乏规范性,诊断者在使用仪器之前未进行校正,存在消毒不彻底现象,造成诊断失误。

三、生化检验管理措施

为了确保生化检测准确性,可实施室内控制与室间控制,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1、检验前期的质量控制

首先,由检验操作者申请检验单,在检验单中存在较多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姓名、床号等,以及血液检验有关病史,以便检验医师对患者资料进行核查,结合患者一般表现,以检验结构为依据,对患者正确诊断。其次,做好标本的制作。在采集标本时以静脉采血方式为主,在标本采集以后,需实施抗凝处理。由于血样质量受到抗凝剂和血液间比例的影响,因此,在血液采集以后应当及时进行检验,且对血液的保存时间尽可能缩短。其三,针对血液标本采集实施规范化流程标本采集,有效保障标本质量,增加传递窗口,具有多种功能,如互锁功能、消毒功能等,开启一扇门时需关闭另一扇门,避免同时开启两扇门,减少空气和标本接触面积;在失电状态中,两扇门自由开启,预防检验时间被浪费;对于消毒功能,在传递门窗中存在消毒系统,病菌在积累过多以后,消毒模式自动开启,室内保护洁净。

2、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

①采用冷链管理。血液保存温度十分关键,温度过低或者过高均可引起溶血,若温度过高还可引起细菌滋生,因此,血液成分制备需做好冷链管理,控制温度,保障血液质量。血液制备以后需尽快保存在储血冰箱中,室外保存时间低于3 h,血浆制备环境控制为18~25 ℃,各项操作需在稳定环境中进行[12]。2)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②选择合理的检验试剂。采血完成以后,应当及时运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器进行检验,原装配套试剂应当优先选择;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与溶血素相配套稀释液,这主要由于稀释液质量可能造成溶血不完全现象,使得血红蛋白检测的准确性有效降低(我们是在写如何搞好生化质控而不是血常规质控)。对检验仪器进行校准。③加强离心管理。合理设置离心力与离心时间,离心力不可过大,离心时间不可过长,避免引起溶血。血液制备中动作轻柔,不可采用粗暴、野蛮操作。通过缩短血液储存时间方式,对血液离心力进行调整,严格依照操作规范进行。在检验过程中,标准误应当在有限期限中,温度平衡性应当得到有效维持,仪器检验指数应当科学调节。检验工作者在操作之前,应当结合仪器事项开展操作,对仪器定期保养。

3、血液检验后质量控制

①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积极沟通,确保患者能够全面配合医护人员的检查,且患者应当听取医师的建议,对血液检验过程中所存在不良行为及时纠正。②抗凝比例影响:血样质量易受到抗凝剂和血液间比例的影响,两次采集血液注入同一试管,如果第一次采集不够,进行第二次采血后注入到含有第一次采集的试管,造成溶血的机率比较大。相对试管中的抗凝剂来说采血量不足,渗透压的改变而发生溶血。③凝血标本鉴别:并不是所有的溶血标本都拒收,拒收溶血样本时,一定要谨慎,因为有些溶血不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体外溶血,而是由患者本身疾病造成体内溶血。比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乏症、地中海贫血/海洋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人的血会出现体内溶血。这样的患者也需要做生化检查,我们要和临床医生充分沟通好,在化验单上标明溶血程度并发出检验报告。

三、总结

生化检验过程中受到采集过程、容器准备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诊断误差,通过实施严格的室内控制与室间控制,可预防检验差错,提高检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