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乡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乡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朱玉荣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投资促进局

云南省曲靖市 654200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和乡村振兴实际进程中,各建设主体能否实现强有力的主体衔接,也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和促进亿万农民共同富裕具有极大的决定作用。本文立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探讨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行动路径。

关键词:脱贫攻坚;农村经济发展;共同富裕

一、激发主体价值加速振兴乡村

为了更具效率地推进乡村振兴,亟待重视和激发多元主体的价值作用。着眼全局来说,乡村振兴所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必然有待于更多发展主体的积极参与。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政府、农村两委组织、企业、社会组织和贫困农民应共同构成强有力的行动者联盟,为高质量完成扶贫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理,在确保各项振兴工作落地时,既要积极借助多元主体的密切参与和配合,同时还应尽快构筑稳定的乡村振兴群众基础。从这个角度看,通过更广范围地吸纳乡村振兴主体,能够确保为全方位乡村振兴提供有效支持。而从微观角度来说,各个地方乡村振兴所面对的难题都有较大差异,亟待汲取多元主体的发展建议和智慧。换言之,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需要真正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坚决避免出现“一刀切”的错误现象。事实上,农民等主体长时间投身当地乡村建设发展,不仅较为了解乡村发展的短板和难题,而且还在实践中初步勾勒了一些振兴乡村的发展对策。为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既要不断激发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行动热情,也要积极汲取农民等建设主体的经验与智慧,进而持续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供给。

二、夯实与人才强国的有效衔接

人的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吸引人才流向农村,支持有知识的年轻人担任村干部,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活力,需要政府和乡村基层从多方面发力。一是要鼓励有文化有才能的知识型青年回乡创业,利用好乡村振兴中的优惠政策和对人才激励政策,搭建适合他们大展身手的舞台,推动农村人才回乡发展,利用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助力乡村振兴,鼓励有能力的人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要提高乡村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可以定期开展对国家政策的集体学习活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和政策,起带头作用,引领乡村走向振兴,并且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考察,做出适合当地发展的对策。三是要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对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建设投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根据实际增加学校的数量,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育的质量,做到让所有符合年龄的孩子都接受学校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三、实现“引导脱贫”和“主动振兴”

就实践来看,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也需要实现“引导脱贫”到主体“主动振兴”的转变。整体说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属于国家的重要战略设计,也都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外力引导的特征。但脱贫攻坚更多的是借助外部力量的引导来实现脱贫目标,而乡村振兴则是一项长期的发展工作,需要真正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内部发展机制。换言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改变“被动式工作”思维,而应充分应用“主动承担责任”的工作理念。一方面,在开展振兴工作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要注重激发农民群体的主人翁认识,激励其为乡村振兴目标而积极行动。事实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广大农民正是最为核心的受益者,同时也应成为最为重要的行动者。因而,各级政府必须想方设法地调动当地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关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培育工作。实践中,很多农民虽然具有支持乡村建设发展的意愿,但囿于自身能力不足的限制,很难较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为此,各级政府应该为农民等主体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课程,真正有效地提升农民参与发展的能力,进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建设者。

四、加快与产业兴旺有效衔接

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一是要针对扶贫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该地区的优势,开发特色产业。例如,有些地区有优质土壤,可以通过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种植适合该地发展的农作物,以此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根据各地实际,发展农林牧渔业。二是要对重点需要扶持的贫困地区,先增加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脱贫地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然后培育适合发展的产业环境。例如,有一些地区没有公路,导致车辆进出不便,即使有优质的农产品,也会存在滞销的情况,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所以要通过国家财政来增加对扶贫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三是要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助力扶贫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特色品牌的建设,参加各地的农产品展览会,提升知名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五、实现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驱动

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是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迫切需求,更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驱动下,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促进城乡区域间的资源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在资源要素流动方面,应着力推动城市的各项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尤其在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方面向农村地区流动,打破城市对农村的吸附,逐步形成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促进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经营技术等资源要素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与支持,完善区域间的协调均衡发展机制。二是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弱项,促进城乡区域间平衡协调发展。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发展模式使得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而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就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同时,逐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与实施,以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弱项,逐步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三是打破阻碍城乡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与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能够激活社会发展的活力,刺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要进一步深化城乡户籍制度、基本公共服务等阻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以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

六、结语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不仅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需要社会和公众的认真贯彻与落实,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扶贫政策要保持相对稳定,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向农村倾斜,为阻止返贫提供政策保障;通过产业振兴,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发展绿色经济;调动广大青年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加大乡村文化供给力度,塑造淳朴文明民风。通过两者的有效衔接,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马廷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2.

[2]罗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共同富裕[N].重庆日报,2021-12-07(004).

[3]张红宇.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读中国脱贫攻坚非凡壮举[J].四川戏剧,2021(0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