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肖春梅

重庆嘉陵医院   400032

[摘要] 为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与有效的护理对策。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ICU接收的患者180例,从基础资料、感染部位、基础疾病、感染病菌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患者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感染病菌类型与操作的关系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ICU 院内感染以老年体弱、病情危重患者居多; 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 基础疾病感染率以多发伤、脑血管意外最高; 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感染意识与院内感染也密切相关。结论加强 ICU管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改善环境因素,切断感染途径是预防 ICU 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护理措施

随着重症监护室(ICU)的构建与完善,大幅度提高了各类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与临床治疗效果,在危重患者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部分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抵抗力都比较低,住院和卧床的时间相对较长,且经常需要进行一些侵入性的医疗操作,容易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对患者最终临床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严重者甚至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院内感染主要指患者在医院内部发生的感染,如患者在住院期间于医院内获得并感染,或者在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患者入院前或者入院时机体内已经存在的感染。重症监护室属于院内感染中最高发的科室,科室接收的多数都是感染的高危人群,例如长期卧床、置管以及侵入性操作等均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甚至很多危因素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对于院内感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在本组研究中一共有180例患者资料,入院时间为2022年10月—2023年5月,其中有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91例,年龄区间为15~82岁,平均年龄为(45.56±17.31)岁。60岁以上患者共有88例。

1.2方法

针对上述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含了患者的入院基本资料、诊断结果、各类检查以及检验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护理操作情况。由本院专职感染管理协助小组成员开展调查工作,根据调查实际情况予以登记,通过查阅病例以及多种途径获得资料以及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核实感染病例的诊断情况,最终获得调查结论。

2结果

资料分析发现产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例数为9例,感染率为5%。患者感染部位高发为呼吸道以及泌尿道、肠胃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G-菌以及真菌,患者年龄60岁以上居多。病原菌种类以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高。同时针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入住重症监护室患者基本上接受过有创性治疗以及检查,致使人体正常防御系统受到破坏,令病菌入侵肌体的概率增加。在治疗以及护理操作中,医疗器材的消毒灭菌出现不合格情况也是引发感染的重要因素,严重会危及生命。在重症监护室中,所有的患者均会使用抗菌药物,但是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较长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在重症监护室中,中老年患者由于伴有内科基础疾病,或卧床治疗时间过长,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成了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重症监护室是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而引起重症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外在因素,ICU的各类危重病人集中治疗与护理的重要场所,ICU中大部分病人的免疫防御能力都比较低,非常易受到感染。  

3 护理对策

3.1增强防感染意识

预防ICU院内感染发生,护理人员首先要增强自身的防感染意识,树立正确的感染概念、严格洗手并合理使用消毒剂;在具体操作中要真正掌握护理技巧,并严格遵守护理程序;医院要定期开展ICU感染监测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对其护理质量进行合理评价,对通过感染监测获得的反馈信息要认真分析并总结规律,开展ICU病房院内感染发病率的监控,真正找到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2合理安排工作量

病房管理人员要对护士进行合理安排与分配,着力提高ICU病房护理人员的修养强化病房管理、保证环境卫生、杜绝交叉感染、确保抗生素使用合理、减少侵袭性诊治手段及有效护理等措施能够严格预防并有效控制ICU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发生。任何一项侵入性的护理操作,都可能会引起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例如构建人工气道,导致患者的上呼吸道的屏障失去原有的作用,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在重症监护室的院内感染中,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比例略低于肺部感染,在感染率在总感染比例中排名在第二位,患者尿管置留的时间越长,患者发生感染几率就越高,另外,动脉插管、中心静脉及外周静脉置管等操作,都可能会对患者的防御屏障造成破坏,给各种病原微生物创造入路与繁殖基地,引起菌血症。

3.3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已用过的抗生素,以及全身状况,根据细菌培养、药物敏感测定结果、感染的部位及目前院内细菌的耐药性和流行趋势来合理选择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尤其对免疫缺陷者,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对身体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尤其是对晚期恶性肿瘤、深度昏迷等危重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必须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3.4 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

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人工气道吸痰需要采用无菌手套 以及一次性吸痰管,呼吸机管路每周进行更换,及时更换冷 凝水,防止患者倒吸至呼吸道。呼吸机器械需要运用环氧乙 烷进行消毒,并对其进行采样细菌检测。对管道需要定期护 理,并且专人专用,减少操作过程中的细菌传播。

   4小结

ICU 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基础疾病以多发性损伤居多,为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医务人员应加强基础护理措施,严密病室环境监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晓英,任爱民,吴捷.预防医源性感染的主要环节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18(5):81~83.

2李卫光,秦成勇,王一兵,等.山东省12所综合性医院ICU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9(4):84~85.

3方桂珍,张丽杰,于航英.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9(11):350~352.

4梁晓曼,童德军,李金凤,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19(21):849~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