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张琳

桂林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广西桂林市 541002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供参考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集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男性占65%。患者主要症状包括胸痛(85%)、呼吸困难(60%)和心悸(45%)。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80%)、ST段抬高(70%)和T波倒置(55%)等异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心室扩大(75%)、室壁运动异常(70%)和左心功能不全(60%)等异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主要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常见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和心悸。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多种异常,包括室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和心室扩大等。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及时控制心房颤动、改善心功能,并进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临床特点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合并心房颤动(AF)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和预后。AMI合并AF的患者临床特点复杂多样,既包括来自AMI的特点,也包括来自AF的特点。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了解这些特点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此,本文旨在分析AMI合并AF患者的临床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集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同时存在心房颤动的患者。

1.2方法

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1.3观察指标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异常、心脏超声检查异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指标,如t检验、卡方检验等。

2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岁,男性占65%。主要症状包括胸痛(85%)、呼吸困难(60%)和心悸(45%)。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80%)、ST段抬高(70%)和T波倒置(55%)等异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心室扩大(75%)、室壁运动异常(70%)和左心功能不全(60%)等异常。

患者特征

百分比

平均年龄

65岁

性别(男性)

65%

症状

胸痛

85%

呼吸困难

60%

心悸

45%

心电图异常

室性心律失常

80%

ST段抬高

70%

T波倒置

55%

心脏超声检查异常

心室扩大

75%

室壁运动异常

70%

左心功能不全

60%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临床特点与单独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房颤动有所不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常常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且症状严重程度往往高于单纯的心房颤动或心肌梗死。这是因为心房颤动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两者相互作用使得症状加重。此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还会增加患者的心力衰竭风险,导致预后恶化。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生主要与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肌损伤和电生理改变有关。心房颤动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加上心肌梗死造成的心肌损伤,使得心脏功能更加受损。这会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液循环不足,出现衰竭的症状,例如乏力、呼吸困难、水肿等。心房颤动本身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而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肌损伤还进一步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这可能导致血栓栓塞的并发症,例如脑卒中、肺栓塞等。心房颤动破坏了正常的心脏电活动,在心肌梗死发生后,患者可能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这会进一步增加对心脏的负荷,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常常年龄较大,同时还可能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合并,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些因素会使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坏死和纤维化导致心肌组织不规则,电生理传导不良,从而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往往有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包括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心电图是诊断心房颤动的主要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是P波消失,心房电活动由快速而无规律的f波代替。此外,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标志物检测也有助于确诊和评估心房颤动的合并程度。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心室功能、心室壁运动异常、心腔大小等情况,有助于判断心房颤动对左室功能的影响。心脏标志物检测可以评估心肌梗死的程度和范围,进一步指导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预后较差。心房颤动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面积和严重程度,加重心肌缺血和坏死,进而增加心肌功能损害。同时,心房颤动还会增加患者的心力衰竭风险,导致预后恶化。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治疗方面,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外,还需要进行心房颤动的控制。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电复律。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等,来控制心房颤动的发作和减少心率。抗凝治疗对于减少血栓形成及栓塞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哌沙班)来预防血栓。由于心脏功能受损,部分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在治疗上,可以给予利尿剂来减轻液体潴留,使用血管扩张剂(如ACE抑制剂、ARB等)来改善心功能。电复律治疗是指通过电击的方式恢复正常心律,对于无效的药物治疗或有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电复律治疗。电生理治疗:如果患者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较长或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可以考虑电复律治疗。这一治疗方法通过电击重置心脏的电传导,恢复正常的心律。此外,还需要给予抗凝治疗来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康复和心理疏导: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心理疏导等。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协作。这些患者常常需要心内科、心电生理科、心胸外科、介入心脏病学等多个学科的参与和合作。只有通过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结束语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疾病,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预后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邱静,苏冠华,孙雨霏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0,28(09):762-766.

[2]孙润民.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D].兰州大学,2020.

[3]田艳,魏晓艺,陈跃莲等.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38(12):1275-1279.

[4]吴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苏州大学,2019.

[5]邢尔克,贾军正,周红娟.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临床预后的关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01):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