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批判性指向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以批判性指向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庙翰赢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必须要充分认识其整体性的批判指向,厘清将整体性的价值旨趣理解为解释世界和片面强调整体性的错误观念,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置于“运动过程中”,并正确认识整体同部分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

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批判指向

(一)批判了唯心主义的抽象整体

将物质世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批判的方法论,因此批判唯心主义的抽象整体观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体观的伊始。恩格斯高度赞扬黑格尔所指出的“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3]398,这一观点指向了运动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但是其运动和发展最终被纳入到黑格尔所构筑的庞大唯心主义体系中,即“绝对观念”。“绝对观念”作为抽象实体,其整体观并不具有现实性,因此也不具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马克思对此展开批判,认为黑格尔提出的国家机体整体观同作为精神基础的法哲学是头足倒置的,其国家机体整体观是伪整体。国家机体整体观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是马克思充分吸收其中合理成分同时摒弃黑格尔理论体系的唯心主义成分,正确把握现实世界及其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彰显,使隐藏在唯心主义外壳下的“否定性辩证法”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是马克思主义整体观实现了对于抽象整体观的超越。

(二)批判了传统集合论的整体观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人和全部社会生活条件构成的,彼此相互依赖与作用的,发展着的有机整体。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首次使用了“社会有机体”用于代指社会,并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家以片面、机械、脱离现实生活的经济学研究而形成的传统集合论的整体观展开批判。传统集合论的整体观是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家以经济学范畴为方法原则搭建的思想意识形态体系大厦,马克思对此批判道“把社会的各个环节变成同等数量的依次出现的单个社会”[4]223,即将复杂的整体片面理解为简单整体,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予以经济学解释即整体是部分的简单集合。社会有机体作为复杂整体的典型代表其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特征,既不能将整体和部分理解为机械的简单相加,同时也不能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予以割裂,作为整体性范畴的社会有机体必须要科学把握整体和部分的独特特征,对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必须始终坚持这一方法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误区

(一)解释世界的价值旨趣

马克思在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第十一条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57,鲜明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旨趣——改变世界。但是这一旨趣在实际运用过程受认识的有限性等因素影响逐渐被退化为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正确反映,具有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现实能力。然而这是基于本体论规定下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基于认识论规定下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受认识主体限制,仍然存在着陷入过往误区的可能性。即追逐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在解释世界的僵化理解,脱离现实而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本身,强调马克思主义本身庞大的理论体系,试图容纳尽可能多的客体用以彰显其“科学性”,进而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旨在改变世界与强调实际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原则,这导致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可能存在脱离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危险,扭曲了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片面强调整体的思维定式

片面强调整体即“为了整体而整体”[1]3,换言之,片面强调整体性即是指其脱离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意义,进而转换成目的意义,整体性本身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意义。片面强调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构造“完美”的内在逻辑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僵化理解,意图构造“完备”的科学理论。在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线性梳理,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形成、主题、理论、方法均从文本找寻依存,力图为整体性这一主题服务。片面强调整体性一方面不利于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其科学性并不等同于整体性而是通过整体性的方法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不利于对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正确把握,将马克思主义进行割裂式理解是将复杂的整体进行简单划分,脱离了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和整体逻辑下的统摄必然导致其整体性偏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道路。

三、以批判性为指向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一)在“运用过程中”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所谓“运用过程”即指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运用于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这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整个组成部分中具有主导地位密不可分,涉及这一“运用过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集中构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体系。一方面“运用过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科学内涵,即被运用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说集合;另一方面,“运用过程”界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科学范围,有关于“运用过程”有其科学的适用范围,即真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统一,要对于“运用过程”具有清晰准确的认识,避免使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陷入僵化的认知,无论是片面夸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的幅度,又或是脱离变化的现实环境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失去本身的生命力都将使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难以得到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批判取向,其批判是对于现实的反思和超越,是对于现实的关照与回应。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要从“运用过程”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实践取向,同时要始终坚持以运动和发展的视野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在现实的环境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

(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同部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简单整体的原则予以阐释难以了解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蓬勃活力。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社会主义批判,并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理解为三者的罗列相加,三者之间以及三者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联系有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和特征,相互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前发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主义批判不但分别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有鲜明的逻辑关系,即作为现实根据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居于主导地位,作为方法前提的哲学批判以及实际道路探索的社会主义批判需要置于其中方能得以全面准确的理解,三者的逻辑互动使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全貌得以彰显,因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蕴藏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复杂整体同简单整体的显著区别。作为复杂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是展现其科学性的手段和方法,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同样也紧紧围绕阐明其核心观念的完整性而服务,绝非过度强调其整体庞大体系。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必须以审视和反思的眼光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主要组成部分的关系,绝不能将视野脱离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更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本身。

参考文献

[1]叶险明.对“整体性”的批判性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的一个方法论问题[J].哲学研究,2011(09):3-10+127.

[2]张爽,阴玥.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特征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6):26-2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钟明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整体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