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阶段地基塌陷的影响与防治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沉井阶段地基塌陷的影响与防治思考

敖华清 刘禄滔 周源桂 王郸磊 李放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成都 610041

摘要:沉井是近年来在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基坑开挖方法。然而,在沉井过程中,地基塌陷问题常常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地基开裂、井壁周边土体下沉。本论文旨在对沉井阶段地基塌陷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思路。以郑州市金水河分洪管线工程特点为例,分析了沉井阶段地基塌陷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壤力学特性、地下水位变化、施工工艺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有效地预防沉井阶段地基的塌陷范围。

关键词:沉井,地基塌陷,影响因素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郑州市分洪管线工程主要内容为双线5.44km地下顶管工程,沿途设置15个沉井,沉井开挖面大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上,边坡岩性主要为黄土状轻粉质壤土及黄土状中粉质壤土,具中等湿陷性,考虑场地周围绿化带内,林木密集,不具备放坡条件,采用沉井施工。

1.2 监测方法

在沉井下沉施工阶段中,运用沉井偏移监测系统,进一步检测沉井的位移,保证沉井的正常下沉。

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沉井各控制点的下沉量和中心轴偏移角度,并根据内置算法实时解算沉井的偏移,主要是关于中心轴偏移量的问题,该监测系统具有稳定性高、精度高监测效率快等特点。并通过导入沉井BIM模型,关联监测点位即可实现BIM模型旋转,监测点位X、Y方向偏移量以及Z轴方向沉降量,远程端数据实时显示,配合沉井监测系统的结果,项目实时调整沉井内的取土区域和取土量,综合控制沉井的下沉,合理控制好偏差,有效预防地基塌陷的出现。

2 沉井阶段地基塌陷的机理与影响因素分析

2.1 土壤特性及其对地基塌陷的影响

工程区处于郑州市西南部,为豫东平原和豫西黄土丘陵的过渡地带,南、西、北三面为低山丘陵环绕,中间为冲洪积平原。分洪线路沿线地貌单元主要为冲积平原和黄土岗地,地势总体呈南西高北东低的特点。郑州地下多分布湿陷性黄土,黄土状轻粉质壤土(alplQ3)属弱~中等透水性;黄土状中粉质壤土(alplQ3)属微透水性,黄土状轻粉质壤土(alplQ3)渗透系数为1.8×10-4 cm/s,黄土状中粉质壤土(alplQ3)渗透系数为3.0×10-5 cm/s。黄土在干燥状态下硬度较大,一旦浸水,地下被潜蚀掏空,容易造成地下空洞和地面塌陷。

2.2 地下水位情况及其对地基塌陷的影响

工程区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约4.50~36.0m,水位标高109.00~118.90m。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旱季埋藏深,水位低,雨季埋藏浅,水位高设计、施工时因考虑地下水位变幅的影响,地下水位季节变幅大。根据沉井参数进行分析,平均深度29.63m,平均地下水位111.02m,平均井底高程105.21m,可计算出沉井底部平均水位高5.81m。

沉井开挖边坡大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上,但开挖至地下水位以下时,见水后因黄土具有中等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可能导致周围土体变形或发生塌陷。

2.3 施工工艺对地基塌陷的影响

在沉井下沉施工阶段中,通过井内挖机、井外抓斗取土机械配合进行取土,掏挖沉井的刃脚,依靠沉井自重进行下沉,但部分区域可能因取土过多,掏挖刃脚下的土不均匀,造成井底部间隙过大或镂空高度不一致,容易出现不均匀下沉或突沉的情况,进而导致周围土体地基塌陷的发生。

造成沉井产生倾斜偏转的常见原因:

1)沉井刃脚下土层软硬不均匀;

2)没有均匀除土下沉,使井孔内土面高低相差很多;

3)刃脚下掏空过多,沉井突然下沉,易于产生倾斜;

4)刃脚一角或一侧被障碍物搁住,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

5)由于井外弃土或其他原因造成对沉井井壁的偏压;

3 防治地基塌陷的保障措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

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谁负责施工生产,谁负责安全”的原则,根据本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原则和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成立项目安全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并指定现场经理具体负责日常安全施工。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由项目执行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责任工程师以及安全员、分包单位负责人、分包单位工长、班组长等各方面管理人员组成安全保证体系。

(2)方案保障措施

组织召开沉井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会,从沉井的施工计划、工艺技术、施工保障措施、验收要求及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沉井施工方案进行全面评审。专家出具方案论证意见书,各方面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满足现场施工的条件。

施工前,项目部管理人员须做好向作业层全体人员方案交底工作,争取实施施工中的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管控。

(3)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施工现场电线路采用TN-S系统的“三相五线”制,严格按照临时用电要求进行配电;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保证设备状态运行良好,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沉井临边防护采用标准化栏杆,其栏杆高度不得少于1.2m,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任何人未经现场负责人同意不得私自拆除;建立防火责任制,职责明确按规定建立义务消防队,有专人负责,订出教育训练计划和管理办法。

(4)人员保障措施

关键岗位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须持合格证书上岗,新进作业须按有关要求参加就业安全培训后方可上岗,每日开展早班会安全教育活动;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分作业阶段、分工种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3.2 施工阶段的控制措施

(1)做好每一道工序的检查验收:施工交接班质量检验要贯彻下岗检查的规定,工序检验必须坚持“三检”制度,即操作人员自检,班与班之间互检,质量员和监理专检,检查内容必须有记录和整改措施。

(2)规范施工记录:降水资料由技术人员和现场负责人统一收集、整理、存放,并按要求及时报总承包方和监理验收。各项记录应规范和完整,为竣工资料汇总准备好基础资料。

3.3 沉井下沉阶段的控制措施

(1)沉井制作完成后,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后方可进行刃脚垫层拆除和下沉的准备工作。

(2)沉井初始下沉宜采用伸缩臂挖机取土,在伸缩臂上配备摄像头,确保操作手能观察到井下情况。同时井外配备信号工配合作业,履带吊抓土时应根据沉井高差及井内各部位土质情况合理抓土,即在硬质土部位适当抓深一些,软质土部位浅一些,但井底不易抓得太深,应控制在1.5m以内。

(3)刃脚下的砂垫层要分层均匀开挖,每层厚度25cm,在刃脚沿线全面进行。井内挖土应根据沉井中心划分工作面,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挖土要点是:先从沉井中间开始逐渐挖向四周,每层挖土厚度为0.4~0.5m,沿刃脚周围保留0.5~1.5m 的土堤,然后再沿沉井井壁每2~3m一段向刃脚方向逐层全面、对称、均匀地削薄土层,每次削5~10cm,当土层经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时,沉井便在自重的作用下挤土下沉。

(4)沉井下沉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进行测量观察。沉降观测每8小时至少2次,刃脚标高和位移观测每台班至少1次。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每次观测数据均须如实记录,并按一定表式填写,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资料管理。

(5)沉井下沉取土时应避免触碰井壁,距离井壁需保证1m以上安全距离。井内挖出的土方应及时外运,不得堆放在沉井旁,以免造成沉井偏斜或位移。如不能外运则堆至场内临时堆土场。

(6)沉井时,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如摩阻力过大,应采取减阻措施,使沉井连续下沉,避免停歇时间过长;如遇到突沉或下沉过快情况,应采取停挖或井壁周边多留土等止沉措施。

4 结论

沉井阶段应做好井位下沉的监测,合理控制沉井各方位的下沉量;保证沉井均匀下沉,应避免出现较大偏差;避免突沉情况的发生,以减小对周围土体的扰动;控制沉井底部水位,增加沉井下沉的安全稳定性,防止地基坍塌的出现,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