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对现代循环农业实践的思考——以张掖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对现代循环农业实践的思考——以张掖市为例

李积友

张掖市委党校(行政学院)

摘要:“十四五”时期,党和国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本文就以现代循环农业理念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抓好农业生产全程产生的废弃物利用,实现资源多级循环。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中心,种植和养殖的资源平衡,建设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完整的绿色产业链发展模式,围绕以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结合有关课题研究的调研,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以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现代循环农业;创新模式;实践的思考

202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三农”工作进行总结,并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坚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1]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在了强国建设的重要位置。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从总体上讲,要依据我国国情资源现状、农耕传统、时代要求,遵循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特征,建设一个产业的供给保障、科技装备、经营体系、竞争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的农业强国。针对上述农业强国建设的基本认识,就增强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后劲,笔者认为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要通过提升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思维角度,应用先进科技赋能推动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不足和短板

国家六部委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中提出总要求,“对标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科学谋划农业绿色发展目标任务,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升级。”[9]这一规划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农业发展模式转型,以增强发展动能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022年12月1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文章,强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2]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种植和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种植和养殖脱节,农业和牧业分离现象出现,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中,原有探索实践的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农业产业化发展也面临困难和挑战。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技术、资金、政策等原因,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农业绿色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还不深入。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相互转换问题仍未正确处置,农业生产还没有从追求经济效益转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合一上来。二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园区建设项目中,注重了“一户一块地”“一企一基地”的适度规模化模式,却忽视了产业化发展中资源化循环利用的连接环节,出现废弃物回收加工链运行不畅。如张掖市原投建的户用沼气因村庄重建等因素大部分报废淘汰,不同县(区)域园区或企业投建的畜禽粪便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成后正常使用的利用率不高。三是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向饲料化、燃料化两种资源化利用形式转化,部分企业转化因出现原料约束趋紧,转化原料不足、加工成本上升,循环利用运营出现不可持续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地方区域性发展不平衡,将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加工企业生产周期短、运营效益下降。四是不同区域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部分地方农业用水粗放经营方式仍未根本改变,农业种植业用水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县域内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半山坡地域水资源严重紧缺。五是农业生产废旧农膜环境污染、不科学施药等方面问题依然存在。以上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从根本上改变,现代农业循环的生态全产业链,向绿色农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任务将很繁重,还不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二、创新现代循环农业模式助推农业高质量

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理论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吸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又结合国情农情研究探索转化而形成。对于循环农业的内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生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农业、新型生态农业等,均可以作为现代循环农业的组成部分。在了解现代循环农业概念前,需要把生态农业与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农业与新型生态农业作一些认识了解。一是生态农业与生态循环农业的区别。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已有农业生产经验相结合建立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是基于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涉及农业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污染防控、环境改善等领域,本质特征是资源节约与产业链延伸。这两者的区别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是单方向的不可持续地发展,另一个是有循环系统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二是绿色农业与新型生态农业的区别。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以生产绿色农产品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方式,在推进农业发展收入增加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生产农产品绿色无污染的农业发展类型。新型生态农业是于法稳等学者,考虑新征程中农业发展要实现的新目标、所面临的新问题,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内涵“不仅包括了底线思维的安全意识、理念创新的引领意识,而且还包括了生产方式转变的绿色意识、农业生态产品的健康意识,以及生产场景标准的指导意识。”[3]提出的新型生态农业,着力“应从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绿色化入手,采取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和模式,如,生物农药、有机肥、可降解塑料薄膜的使用,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以及种植业养殖业协同发展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的采用等,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 ;最后,按照循环经济学原理,对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以达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目的。”[4]三是现代循环农业内涵特征。现代循环农业是以现代管理理念与科技创新为驱动力,通过合理设计,优化布局接口,形成循环链,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循环”,最大限度地降低废弃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在现代循环农业的探索和实践中,充分利用废弃资源是一项关键举措。例如,将农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工业废物等资源利用起来,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同时,科学利用水资源也是循环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建设现代化的灌溉系统、先进污水处理节水,充分利用再生水水源等措施,可以充分保证部分农作物如牧草饲料作物的灌溉和生长。现代循环农业在实现高效产出的同时,也强调多元和综合循环利用。例如,养殖与种植的结合,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农畜余物的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多元化的生产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变换的需求和健康饮食的要求。综上所述,现代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它提倡资源共享循环、精细和集约化管理、多元和综合循环利用的理念,为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农业增加了坚强的动力。现代循环农业突出的特点,可概述为“一低三高”即低投入、高循环、高效率、高技术,它即可以优化创新技术,弥补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足。在第一产业的内部循环基础上,延链发展一、二产业融合的循环和一、三产业融合的循环,进而发展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循环。从种、养业的循环,拓展到种植、养殖、微生物产业之间的多元良性循环。张掖市作为国家生态屏障保护区的农业大市,在向农业强市发展的进程中,推动农业园区低碳循环,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带完善其农业产业循环链条,实现资源集约循环利用、废弃物回收集中安全处置、垃圾污水减量排放,逐步建立种养加销一体、生态休闲文旅康养相结合、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通过加快先进农业科技、数字技术、物联网智慧应运,发挥新能源丰富的优势,创新现代循环农业模式,助力建成市县区域内农业三级循环模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样板,打造出具有引领作用的现代循环农业新高地。

三、增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措施

张掖市从2010年开始展开循环农业模式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市县区各级政府的主导推动下,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在农、林、牧、渔业等各个方面,对循环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尝试。比如曾提出“三元双向循环”的发展模式,将种植、养殖、食用菌产业相结合,农产品加工、能源生产、肥料生产、环境治理和生态农业的循环保持可持续发展。据查阅文献资料,2015年《张掖市循环农业的实践与发展对策》调研资料,本地依托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探索了以“玉米制种→养牛→粪尿还田”“玉米制种→玉米芯生产糠醛→糠醛渣还田”“玉米制种→养牛→沼气→沼渣沼液还田”“基质→食用菌→菌渣还田”“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再利用”“尾菜回收→堆肥还田利用”“马铃薯种植→马铃薯“三粉”生产→废弃物(边角料、皮渣、残次水果)→生产酒精→二次废物弃物(废水、粪便、秸秆)生产沼气→沼气燃烧锅炉或发电→沼渣沼液还田(所产生的酒糟用于畜禽养殖、鱼池养鱼→鱼池肥水浇灌园林)”等7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农业产业向生态化发展。[5]目前,经调研张掖市现代农业产业中,有几种循环发展模式最具有活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甘肃华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种养相结合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模式,即种养废弃物粪污→生产沼气→燃烧沼气(锅炉)→为厌氧发酵罐体增温和生产区供暖→沼渣、沼液→生产有机肥或液肥→还田种植牧草和农作物。同时该公司研发生物质可降解纸膜和液体地膜,替代传统塑料地膜残留污染问题,形成“绿色种植→有机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物工程”的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又如甘州、临泽、高台县区蔬菜种植区域,建立7处尾菜处理利用示范区,采取“蔬菜种植-尾菜-肥料-蔬菜种植”闭环循环利用模式,对60.47万亩田间尾菜处理利用71.76万吨,实现节本增效和地力培肥,尾菜处理利用率达80.81%。此外,在农作物秸秆、树枝等废弃物回收加工生物质燃料再利用等相关领域的资源循环技术典型项目,如“农作物秸秆废弃物→生物质燃料→燃料灰渣还田改良土壤”“畜禽粪污+尾菜→沼气(发电)→沼渣沼液→生产有机肥→还田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秸秆→饲料→养殖→畜禽粪污→养殖蚯蚓→生产有机肥”等多元化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污染源治理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据文献资料如2021年,全国农作物秸秆离田利用率达33.4%,秸秆燃料化利用量为6000多万吨,可替代标准煤3000多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7000多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1.32亿吨,解决了1.9亿只羊单位所需的粗饲料。[6]以上循环农业模式实践证明: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实现产业生态化,推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联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牢绿色发展,生态立市的理念。把保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植根于农业产业发展各环节全链条。守牢农业的绿色底色和生态底盘两大根基,坚定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方向,科学构建种养加的良好生态,完善循环农业产业链条,把依赖化肥、农药的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推动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的产业,转型为生产高质高效、绿色有机产品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业态。一要在乡村振兴实施行动中,加大宣传引导,倡导资源变废为宝、农业循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培育农民主体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意识。二要鼓励引导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和小农户,坚定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良性发展道路。三要处理好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之中,赋予尊重生命、健康引领的时代内涵,把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迭代更新,创新升华为更长时期引领新型生态农业发展的新理念。

二是创新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注重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坚持农畜种养结合、粮饲合理兼顾、种养科学平衡、生产集约高效,加快建设西部国家级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市,形成‘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三级循环’模式,构建串点成线、织线成网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7]加快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当前与长远利益综合考虑谋划,研究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对于保持农业生态平衡、保障农业安全等方面的影响。以本地已建立的产业园区企业以及现代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区为主体,着力提升种养加一体的循环农业技术应用与产业化生产能力,不断完善创新循环模式和经营机制。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的原则进行操作,既要保障建设好现代农业生态系统,产业发展可持续,又要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新时期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要抓好创新循环科技与推广应用,重点要在智能精准农作、资源循环再用,循环链有效对接,产业协调匹配内生增长,以及节能降耗、减排控污等技术研究上重点突破,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循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管理机制,[8]以推动农业产业生态安全,农业绿色化转型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循环农业新路子,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进农业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遵循《“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农业绿色发展“五个明显”的目标,即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产地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农业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绿色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减排固碳能力明显增强,并进一步明确了保资源、优环境、促生态、增供给4个方面的11项定量指标。[9]从农业生产种子、农膜、肥料、农药等投入品源头,狠抓科学指导投入品资源质量安全,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大力推广农业绿色技术为契机,落实好各级绿色防控方案和指导意见,加大土壤、水污染防治、有机肥替代增效、精准施药防控、可降解地膜推广、废旧农膜回收、农作物秸秆“五化”即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综合利用、尾菜等农业废弃物再利用等重点任务,同时结合农业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好区域性农业带重要产区和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

四是加快农业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和健全完善惠农支持政策。在农业生产全过程分类型、分领域,健全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农业生态保护。首先对于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建设成效显著的企业和合作组织给予政策性生态资金奖补支持;其次对用于农业循环生产的基本农田建设“水肥一体化”、推广农业节水设施技术、处理污水后再生水用于园林绿化、农田牧草灌溉,解决缺水区域水资源创新技术措施给予重点支持。第三对产业项目工程化实行资源循环生产,给予按循环农业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奖补。如进行畜禽粪污处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循环链条的企业或合作组织,通过奖补支持以促进新兴环保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模式建立与应用,不仅需要循环技术的体系化支撑,更需要建立农业生态保护性政策来保障。通过建设对农业田园生态补偿的机制,培育农业绿色低碳产业链,加快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推动农业生态涵养、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减排固碳和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要用好惠农政策,结合农业重点项目实施支持力度和配套的地方性政策优惠,加大现代循环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把农业大市转型为农业强市。

五是强化现代农业循环技术措施,建立农业资源科学应用机制。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各地要依据自然生态条件,可将现代循环农业分为三个层次,选择单一农产品生产的用养结合或经济高效的循环农业模式、农业产业内部种-养-菌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和区域城乡统筹的循环农业模式,因地制宜来选择适合当地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模式。在用水环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滴灌节约水资源;在农业田间管理上推广绿色防控的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提升科学施药安全用药水平,积极推进水肥一体化节药节肥和有机肥替代技术;在农田农膜覆盖环节推广可降解等新材料农膜替换技术,减少不可降解农膜对土壤的污染;在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方面加大“五化”利用水平,减少焚烧环境排放;在种养业耕作机械化作业方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合理集约利用资源,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用科技支撑低碳绿色生产,提升资源节约保护。对农作物秸秆收集打捆与贮运装备、秸秆饲料化、基料化、秸秆压制生物质燃料等企业,大力鼓励并纾困解难,促其发展成型设备实现工业化,同时对新型农村生物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入户应用加大推广,引导农户秸秆及杂草置换“变废为宝”,破解焚烧的陋习,提升农业资源化利用水平。对废旧膜、滴灌带、农药包装物(箱)等废弃物回收,科学布设网点,落实抓好废旧膜等资源回收责任保证金制度。以上循环农业技术措施和制度,要通过建立农业资源科学应用机制,合理推进农业生产各环节全过程的生产要素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种植、养殖和食用菌的资源平衡。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中心,建设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完整的绿色产业链发展模式,从而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0]从农业产业全过程资源要素投入到生产周期,建立“资源一生产一产品一消费一可再生资源利用”全循环生产周期,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新能源及优化再生资源,实现低碳减排循环发展。同时制定地方性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逐步建立完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体系政策,引导农民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观念和行为,同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对农业产业新技术的研发及示范推广,针对农田污染物减投及阻控技术加大研究,优化区域农田养分循环利用,并树立典型引领,推进现代循环农业的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2023.《加快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求是(6)

[2]唐仁健,2022.《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N].《人民日报》,12-15

[3]于法稳,2023 年 1 月.《生态经济》第 39 卷第 1 期

[4]武毅,孔祥麒《循环经济知识读本》,甘肃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011)

[5]赵怀勇,2015.12《张掖市循环农业的实践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40-41)

[6]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能力稳步提升》,http://www.moa.gov.cn/xw/shipin/202209/t20220930_6412376.htm

[7]《生态兴农 绿色发展——平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平凉市畜牧兽医局网,2022年11月1日

[8]翁伯琦等:《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机遇·挑战·对策——以福建省为例》.《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5卷》(2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http://www.moa.gov.cn/index.htm

[10]黄雪茜,2023年1月,《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现状与策略》[J]《中国市场》2023年第2期(18)

作者:张掖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培训一部高级农经师 主要从事农民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