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自然资源”,让班本课程自然发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3

巧用“自然资源”,让班本课程自然发生

周媛

龙虎塘街道中心幼儿园(玲珑园区)     213000

要: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大自然也同样是课程生成的重要来源。因地制宜的生态课程能使幼儿在园本特色活动中获得观察、想象、思考及操作等多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不断亲近自然,回归人与人、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本质。通过利用幼儿园内有效的自然资源,结合幼儿所思所想,确定课程主题、形成研究思路,最终将发展的意义落脚于幼儿。

关键词:园区;自然资源;园本课程;实践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纲要》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自然环境是幼儿熟悉且趋于本能而喜

爱的。生态课程,是因地制宜地利用幼儿园内现有的环境资源,创生出适合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接纳、和谐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课程。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专注于观察、热衷于探索,在亲身参与中获得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真实体验,多元智能也得以发展。因此,以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资源,挖掘潜在的教育价值,构建园本课程,有利于幼儿在亲自然中了解自然,感受自然。

园本”一词来源于“校本”,大意为“以幼儿园为本”。什么样的园本课程才能满足幼儿需求?我认为是“体验式”课程。体验式课程可以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环境中,让幼儿从一个个封闭的教室走向开阔的自然界,可以吸引幼儿的兴趣,挖掘幼儿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怎样利用自然环境建设“园本课程”?课程的内容是吸引幼儿兴趣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因此,课程内容的好坏是课程成败的关键:当课程内容具有核心吸引力时,外在“精致”的环境布置和游戏材料才能锦上添花;当“园本课程”在创设的时候舍本逐末、片面追求外在的环境创设效果而非主体内容的核心吸引力时,那么,再有“特色”的“

外在环境”都支撑不起主题课程的顺利实施。因此,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设计是“园本课程”建设的最主要的一环。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开始积极地运用语言和感官去接触世界。他们喜欢去摸、去嗅、去尝、去咬,用耳朵去倾听自然界的声音,用眼睛去观察大千世界里的万事万物。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引导孩子去学习和探索。

我们幼儿园的教室后面有一小块空地,我们将这里建设成颇具特色的“小菜园”

。里面种植了孩子们常见的各类蔬菜,如豆角、茄子、辣椒、黄瓜等,以便让孩子们观察和实践。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种植、松土、除草和采摘过程,认识了不同植物的性状特点和生长变化,了解了劳作的艰辛,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含义。我觉得,这种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活动和课程,才是吸引幼儿的“好课程”,这样的特色课程才是实至名归的“园本特色”。这种注重幼儿体验式学习的“园本课程”,将幼儿的体验感知、主题活动内容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满足了幼儿多层次的需要,做到了“园本课程”建构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一、挖掘自然资源,构建课程主题

一天,孩子们正在户外游戏,看着孩子们玩得满头是汗,我们提醒道:“热的孩子可以到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会”。话音刚落,不少孩子就立马用双眼扫视一圈,“那里没有太阳!”思诺大声喊道,然后拿着玩具转移场地,俊睿坐在羊角球上抬起脑袋说道:“太阳不见了”。“太阳被树叶挡住了”,梓玥说道。低头一看,果然!大片大片的影子就在我们的脚边。那这是谁的影子呢?孩子们经过一个暑假,发现了绿葱葱的树叶间多了一些小可爱———葡萄。葡萄架下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是他们对葡萄的好奇和感兴趣,于是我们的课程主题便生成了。

二、运用多种感官,开展多元互动

(一)乐于观察,发散思维

孩子们看着逐渐变大的葡萄,伸出手臂往上够,似乎想摘下来尝一尝。但有的孩子发现葡萄太小了,有的也没长出来,还不能吃。“那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呢?”我进行了提问。“长得快就大,长得慢就小呗”俊睿戳出手指头说着,一副明明白白的模样,淘淘却觉得:“喝的水多葡萄就长得大了”,说出了喝水量的多少影响了葡萄结果大小的猜测。昔瞧又突然说道:“老师,有的葡萄多,有的葡萄少”。你瞧,孩子们通过观察,还看到了其他的不同。原来,葡萄的果子不止大小不同,每串结的数量也不一样多。昔瞧补充说:“晒的太阳多葡萄就长得多了”,安安还觉得:“那串葡萄少,有的可能被鸟吃掉了”……当我们认为孩子是天马行空,可他们的想法却有理可据;当孩子对事物产生一定兴趣后,他们便会自主观察,产生疑惑,并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解释。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双眼得到了解放,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也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了良好的铺垫。

(二)积极思考,玩转头脑

经过几天的阴雨天气,太阳终于害羞地露出了红扑扑的脸庞,我们愉快地走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收集落叶。孩子们在滑滑梯上、跑道上、阳光乐园里捡到了泡桐叶、桑树叶、枇杷树叶,还有葡萄的叶子。这些树叶经过雨水的冲洗,有的还是绿的发亮,有的已经开始泛黄,还有的留下了棕色的时间痕迹。我们把树叶放在桌面上,把它们展平,一丝一丝的叶脉便呈现在了眼前。

于是,孩子们发现了树叶的不同。思诺说:“叶子的边边不一样,葡萄叶子有沟沟”,昔瞧说:“颜色有的是咖啡色,有的是黄色;它们大小也不一样”,俊睿发现了说:“葡萄叶子有尖尖的牙齿”。用双眼有目的地观察,会更清楚地发现事物的特点,探索更有指向性。“老师,葡萄的叶子看上去像我们的小手!”阳阳大声地说道。“那你们的手大还是树叶手掌大?”于是孩子们用手压在叶片上开始了比较,“叶子大”、“我的手大”他们开心地说着自己的发现。“那葡萄叶子也有大有小,你们知道哪片最大,哪片最小吗?”“我的最大”逸璞看了看小伙伴手里的树叶说道,“那哪片最小?”这下,垚垚便拿过昔瞧手里的树叶,开始重叠比较,最后异口同声地说:“昔瞧的最小”。发现了大小的秘密后,孩子们很快就给树叶排好了队,成功!孩子们有了良好的观察习惯,便在引导下开始了有目的地探索,能够明确科学知识,并在比较中习得了大、小的概念,同时进行排序与分类。益智头脑,玩转经验。

(三)解放双手,体验乐趣

经过近一个多月的等待,我们终于等到了葡萄的成熟。我们首先围绕“怎么摘”、“用什么摘”、“装在哪里”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孩子们有了以下的回答:“要用梯子爬上去摘”,“用手摘下来”,“用剪刀剪下来”,“用篮子装”……过了会,孩子们便分散忙活,找到了各自认为合适的容器。然后,我们就展开了实际行动。孩子们看着阿姨率先爬上梯子,一手托住葡萄的下端,一手拿住剪刀对准葡萄藤,用力一剪就剪下了一串葡萄,利索又稳当。轮到奕彤试试了,刚踩上第二层楼梯,一屁股就往下坐,整个身子就靠在了我身上。“没事的,我们抱着你的,不要怕”,奕彤勉勉强强走上第三层楼梯,在我们的扶持下颤颤悠悠地来到了第四层,然后弯曲着手臂、缩着脖子,好不容易剪下了一颗葡萄。“我剪下来了”,她开心地笑成了一朵花。当孩子们终于收集好满满两篮的葡萄后,他们馋得口水直流。于是,孩子们戴上厨师帽,穿上反穿衣,开始独立剥皮、祛籽,遇到困难了还有的孩子主动帮忙。然后把果肉入锅翻炒、加水,熬出汁水后加入冰糖,顺时针搅拌,然后等待、试吃。融化后的冰糖使汤汁逐渐粘稠,香味也愈加浓郁,让人忍不住俯下身凑近用力地闻一闻。“差不多了差不多了”淘淘说着。“我来尝尝”思诺也凑上来说道:“不能再加糖了,太甜牙齿要坏掉的”,我仿佛看见了思诺妈妈劝告思诺少吃糖果的模样。“想不想先来喝杯葡萄汁呀?原汁原味哦!”孩子们一下就变成了小客人,坐在椅子上等待热乎乎的饮品上桌,“味道不错”、“还是有点酸呀”孩子们的口味各不相同。终于,果酱熬好了!孩子们捧着吐司,刷上一层葡萄果酱,“呼呼”吹上几口,长大了嘴巴,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我们还将果酱盛进玻璃密封罐里,送给了园长妈妈们。送上的不只是我们的秘制葡萄果酱,还有我们的快乐。自然资源生成的园本课程让孩子成为了活动的主人,真正地解放了孩子的身心,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独立自主,在欢乐的劳动中感受成功,又在集体的合作中体验快乐。

三、发展多维能力,凸显课程价值

(一)形成有意注意,促进观察能力发展

在“葡萄”主题的园本课程中,我们以提问、追问等方式,不断引导孩子观察葡萄果实与叶子的外形特征,在讨论、比较中区别于其他植物,加强对葡萄的正确认知。孩子们一开始对葡萄的认知暂时停留在知道其客观存在的层面,但当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课程实施后,他们便对葡萄有了更多的关心,表现为自主发现葡萄大小的变化、发现葡萄叶子有锯齿形与沟渠、甚至还能发现有的葡萄表面出现了黑斑……这都证实了孩子们对周围事物有了明显关注,从无意注意逐渐转移为有意注意。

(二)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发展

园本课程为孩子搭建了自主探究的平台,通过观察、表达及操作等多种感官活动,有效形成主动探索、懂得探索以及乐于探索的动态过程。在课程中,孩子们对每串葡萄的多少及大小产生了大胆的猜测,并且能够运用多种资源进行验证,可见其探究意识正在逐步生成。在葡萄叶子比大小中,孩子们自己找出了好办法,即用两片树叶重叠的方式进行比较,其探究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在做葡萄果酱的故事里,孩子们知道了用面粉能洗去葡萄表皮的白霜、知道多放些冰糖能减去葡萄的酸涩、也知道了冰糖遇热会融化的科学反应、还知道了葡萄经过熬煮会变成不同的形态……孩子们在做果酱的过程中学会了剪、搓洗、切碎、搅拌,手部精细动作也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亲眼见证、亲自品尝的亲力亲为,获得了充分且快乐的探究实践。

(三)联结合作共享,推动交往能力发展

孩子们在课程故事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麻烦,而他们的发展又存在个体差异。如何让每个孩子得到相应的提升,同伴交往便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导向。当有孩子不敢爬梯子时,小伙伴们的大声鼓励便给了他力量;当有孩子剪不下葡萄时,小伙伴们便告诉他“剪在果梗上,小手要用力”;当有孩子剥不下葡萄皮时,小伙伴们便走到他身边说:“我帮你”;当葡萄果酱出炉时,孩子们就盛上满满的果酱赠予他人……一点一滴,得到的是帮助,分享的是果酱,但更多的是学会了交往,懂得了奉献,收获了成就感与友谊的甜蜜。

(四)萌生人文关怀,奠定绿色童年发展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孩子们初步知道了运用施肥、除虫等办法来保护葡萄,避免葡萄叶子发黄或果实长黑斑。孩子们在搜寻答案、开展“拯救葡萄”活动中逐渐萌生了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在收获果实、品尝葡萄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大自然无私的馈赠,逐渐萌生心怀感恩、尊重生命的情感,课程的意义便由此升华。

孩子是课程故事的主角,他们成为了葡萄的朋友,成为了大自然的朋友,也成为了绿色童年的编写者。生态课程,不仅让孩子获得了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社会交往等能力的提高,也得到了真善美的心灵洗礼,从而身心健康、和谐、快乐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幼儿教育应撇去枯燥乏味的小学化倾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生态课程的出现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在生活化、亲近自然的课程中解放双眼、解放双手、解放全身心,在游戏中体验、在情境中发展,从而获得观察、操作与思考等多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让身心感到喜悦、让想象也得到自由地驰骋,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将逐步形成。做好的园本课程,有效而真正地落实好课程游戏化的精神,落实好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终极目标。赋有童趣而有意义的课程,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孩子喜欢的快乐童年。本文探讨园本课程中自然资源的有效整合,幼儿园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应该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编制出符合幼儿发展的课程,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体包括:老师筛选园本教材后,根据幼儿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自然资源;学校组织户外体验,让幼儿做活动主人,激发幼儿探索欲;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老师适当进行指导、支持,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学校进行没有固定模式的开放式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向新蓉. 自然资源背景下幼儿园户外游戏的建设与开发[J]. 华人时刊(校长),2023,(06):44-45.

[2]田涛,魏雪. 幼儿园自然资源的艺术化开发[J]. 教育科学论坛,2023,(17):28-31.

[3]郭玲玲. 巧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J]. 教师,2023,(13):72-74.

[4]叶苾菁. 借助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与探索[A].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三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508-510.

[5]钱德星.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策略[J]. 品位·经典,2023,(08):170-172.

[6]陈洁. 浅谈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02):266-268.

[7]陈秀花.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A].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创新教育实践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419-422.

[8]朱凤. 架构自然资源到幼儿园课程生发的支架[J]. 早期教育,2023,(0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