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俱乐部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3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俱乐部改革研究

李建军

河北东方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要拥有强壮的体魄,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体教融合环境下,高校俱乐部面临的问题以及改革必要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教融合高校俱乐部改革

1当前高校俱乐部发展困境

(1)管理机制不完善。当前,高校学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变的阶段,对于体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而且,现在大部分的高校俱乐部都是由学生会来负责经营,无论是管理质量还是管理制度都不够完善,成为影响高校俱乐部发展的一个难题。

(2)竞争机制不够完善。在高校俱乐部的发展进程中,竞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取得了比较高的竞技结果,俱乐部才能正规化发展。当前,现行的体育竞技体制属于自下而上的模式,也就是说,俱乐部成员参加哪种层次的竞技比赛,完全由俱乐部本身的实力和知名度决定。对于那些名气大、会员人数多的俱乐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然而,如果是在新人俱乐部,那么这种制度很难让俱乐部得到理性发展,参加大型比赛的机会很少,也没有办法实现以赛代训练的机会,这种参赛机会的不平等会影响到高校俱乐部的发展。

(3)缺乏包括场地设备在内的硬件设施。目前,高校俱乐部众多,扶持资金有限,很多俱乐部的硬件设施都不完善。比如像网球、高尔夫球、滑雪等运动对设备要求比较高,缺乏设备仍然是限制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4)高校课程和俱乐部之间的衔接问题。尤其在我国高校目前仍为全国性的高校,其可供选择的运动项目很少,这对俱乐部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上述几个问题就是目前高校俱乐部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困难,对这些困难进行了整理,这将有助于接下来对高校俱乐部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进行分析。

2.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俱乐部发展定位

2.1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平台

根据2020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表明,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肥胖率不断攀升,在力量、耐力、心肺功能方面,更是出现了显著的衰退情况。再加上当今大学生的不良生活方式(比如熬夜、运动少、暴饮暴食、外卖)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生命线”。因此,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要优化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促进高校俱乐部和课程的融合,找到二者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俱乐部是高校公共体育活动的主体,对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参与率来看,大学俱乐部也是除公共体育课以外,大学生参加率最高的体育类活动,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为此,高校要进一步优化公共体育课程,实行“俱乐部+公共体育课程”的实施制度,突破常规,创新开设一些新课程,比如自行车,攀岩,搏击操,跆拳道,台球,有氧操等,并配备具有职业资格的专门教练。这些课程内容丰富,参与度高,很符合青年人的兴趣爱好,难过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

2.2高校青训体系建设提供有效助力

高校俱乐部是为高校提供高素质的运动后备人才,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保证其文化素养,如何建立一个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后备人才培育机制,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实施体教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对高校青年训练系统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大学生是青少年训练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他们正处在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很好,所以,如何将大学生的体育潜能发挥出来,对青少年训练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对优秀的运动员来说,尤其是有过专业训练经验的青少年运动员来说,通过参加高校比赛,可以比赛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发掘出更多的优秀选手,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最后,高校俱乐部的建设是一种能够与更高阶段相融合的一种有效的运动训练方式,它能够拓展学生运动训练的效果和成果,这对于未来的出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3高校竞赛体系发展的高效模式

长久以来,我国的体育与教育体系所组织的比赛都是各自为政,这就导致了彼此缺乏沟通的竞争体系的发展困境,影响了学生运动员高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很难培养出世界顶尖的运动员。众所周知,体育经济是展示运动训练成果,验证运动训练培养思想的重要方式。就运动员自身来说,高水准的竞技比赛是提高自身竞技实力的一个关键的舞台,优秀的运动员,甚至是一流运动员,都是在一流赛事中训练出来的,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竞赛制度,就会使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实力提高陷入困境。因此,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开展体育课程和俱乐部融合发展,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竞赛体系发展。

3.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俱乐部发展路径

3.1高校应重视对公共体育课与俱乐部融合的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俱乐部改革的重要依据,体教融合的实施是否顺利,与学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是否顺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要重视对于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1)高校要构建多维度、数字化体育教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现多维度、数字化体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能够构建一个综合教学的平台,让学生全面、科学、多维度、数字化地进行体育知识学习,进而创新教育的教学体制,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2)高校要进行公共体育课程和俱乐部融合课程的改革。教育观念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条件。一方面,高校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新时代看待体育学科与体育育人目标,进而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逐渐建立起一种教育新格局。目前,许多大学在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观念上的滞后,对俱乐部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未来大学的教师可以主动去了解和传播新的教学观念。另一方面,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增加一些理论讲堂、思想交流、俱乐部知识融合学习等模块,从而让学生对体育学科进行反思,从思想上对这门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

(3)防止学校公共体育课程陷入“言重、事轻”的窘境,必须构建一套新型的学校体育评估制度,将公共体育课程和俱乐部等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而发挥体育俱乐部对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性格形成等方面所具有的多重意义,从而在理念上提高对其的认知。对此,高校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俱乐部改革与学生身体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建立起一种倒逼机制;同时,在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中,应对体育教师和专业教练员在体育后备力量的培育上,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以达到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素质的目的。总之,在“体教融合”的条件下,高校必须对现行的教育方式进行变革,提高教师和教练员的学习热情;此外,还应完善评估制度,提高教师和教练员的参与度。

3.2应借助俱乐部提高青年运动员的竞技素养

高校俱乐部在大学生体育竞技运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怎样建立一个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高校后备干部培训制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开放高校俱乐部设置要求,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合作。为进一步促进高校俱乐部发展,使体育与竞技体育、商业体育三者融合发展,高校要改变以往的独立建立俱乐部的方法,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推动高校俱乐部现代化发展。例如,高校可以将政府的资金与社会资本有机地整合起来,开展“冰雪运动进学校”“高校网球比赛”等活动,使更多大学生也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此外,在体育设备研发、发展战略制定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高校还可以为企业出谋划策,从而提高双方的合作水平,为高校体育产学研的开展提供支持。

(2)加强对高校职业运动员和教练的培养。基于体教融合背景,高校要努力打通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到大学任教和工作的通道,把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引入到大学俱乐部里去,进而为高校俱乐部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发展指导。同时,高校也要对体育教师和教练进行双向调动,并采取“双岗制”的方式,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担任大学体育教师和专职教练,并开展经常性的专业化培训,从而提高教师和教练的业务水平,尤其是新观念、新方法的运用。此外,高校也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体育教学和训练理论,将体育纳入到高校入学考试中,能够有效地提高青年运动员培养系统的基础。

(3)相关部门要把发展大学生体育能力和发展运动俱乐部作为切入点,促进体育人才储备。首先,要以创佳绩为核心,推动运动项目的发展;以创建体育品牌赛事和活动平台为载体,以协会统一输出和统一运营和管理为主调,促进体育的普及和发展;其次,把体育器材的研发销售作为一个产业模块,推动生产企业与高校俱乐部、推广机构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优势互补。此外,除了一系列特色赛事之外,协会还要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开展项目群众体育教练员、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认证工作,并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等级评价制度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对项目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学校、俱乐部等展开考核考评授牌等工作。

4.3改进大学生体育竞赛体系

打破高校俱乐部的比赛参与壁垒,丰富比赛的资金和设备供给,是改进大学生体育竞赛体系 主要途径。目前,高校俱乐部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比赛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完成:

(1)高校要将训练优秀运动员与以高校为对象的运动比赛相融合,做到训练在日常,比赛在日常。在当前高校俱乐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要想把俱乐部更好地融入到各个大型比赛系统之中,提供相关的资金和物质上的支援。同时,俱乐部要采取“项目承接+人才培育”的双引擎驱动方式,通过项目来训练人才,通过项目来推动创新,从而建立起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高地。此外,俱乐部还要以“培养体育青年运动员”为长远目标,并以高校的研究成果及技术积累为基础,创新俱乐部改革的方法和内容,进而更加适应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

(2)积极参加、建立全国大学生体育联赛,努力保证高校俱乐部对高水准大学生体育人才的培育作用。大学体育联赛制度的健全,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高校俱乐部建设,为培养更多的青年运动员贡献一份力量。

4结语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要注重改革俱乐部经营管理方式,一方面,要促进俱乐部与公共体育课程的融合发展,构建适应大学生体育运动发展的新平台。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强化高校体育教师、教练员等人才的培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进而促进高校俱乐部向现代化转型,推动我国高校体育事业进步、完善。

课题;XJYB43体教融合背景下河北省铭板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媛,袁焰,岳文.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体育视野,2023(03):40-42.

[2]刘军良.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攀岩俱乐部与高校攀岩运动协同发展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11):106-108.

[3]李晓鹏,汪如锋,李忠伟.德国俱乐部体制与高校体育运动协会对“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当代启示[J].山东体育科技,2022,44(01):59-66.

[4]李俊明.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俱乐部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以池州学院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21,35(06):79-81.

[5]王倩,林全国.体教融合视域下高校体育课外俱乐部改革创新研究[J].体育视野,2021(2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