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儿童骨肿瘤不良情绪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儿童骨肿瘤不良情绪的影响

李芸 夭晓倩 黄丽莎

云南省肿瘤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儿童骨肿瘤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骨肿瘤患儿60例,以电脑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常规组与心理组,每组各30例,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儿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心理组患儿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且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大,因此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儿童骨肿瘤中具有疏导患儿不良情绪、提高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作用。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儿童骨肿瘤;不良情绪;影响

骨肿瘤即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从类型分析,骨肿瘤主要包括肌源性肿瘤、纤维源性肿瘤、造血系统肿瘤等十余个类型,也可以按照良恶性分为良性骨肿瘤与交界性骨肿瘤、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等[1]。在骨肿瘤患病群体中,儿童具有特殊性,因具有忍痛能力较低、好动等特点,因此其更易在骨肿瘤治疗过程中发生哭闹、治疗抵触等不良情绪。临床经验表明,对骨肿瘤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拟以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骨肿瘤患儿进行干预,相关研究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骨肿瘤患儿60例,以电脑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常规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12±2.75)岁;心理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15±2.77)岁。将对比,两组患儿的骨肿瘤类型、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无较大差异性,因此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骨肿瘤诊断标准的患儿;②了解研究相关流程及内容后自愿参与的患儿及家属;③无精神类疾病患儿;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骨肿瘤诊断标准的患儿;②了解研究相关流程及内容后拒绝参与的患儿及家属;③有自闭症、孤独症等精神类疾病患儿;

1.2方法

以常规护理对常规组患儿进行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心理组患儿进行干预,相关步骤如下:

1.2.1护理评估及方案制定

在入院后应对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搜集,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内容不仅包括患儿身体状况、疾病发展情况等,还应包括患儿心理健康状态。在了解患儿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在护理期间,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应随着患儿的心理变化而有所调整。

1.2.2患儿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纪较小,对疾病知识不够了解,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有心理负担,但其对疼痛的忍受力较弱,因此在进行化疗与有创检查时患儿的反应较大,多数患儿会出现哭闹、挣扎、抵触等。另外陌生环境也会放大患儿的不安、恐惧。护理人员应在有创检查及化疗前为患儿打造舒适环境,可以在化疗室、检查室摆放玩具、童话书、播放动画片的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并用温柔的语气同患儿进行互动。在日常护理中鼓励患儿与其他患儿进行交流,引导同病房患儿进行互相鼓励。

1.2.3家属心理护理

当患儿被确诊为骨肿瘤后,家属常常会因无法接受诊断结果而情绪崩溃,护理人员应在诊断结果出来后对患儿家属进行情绪疏导,建立其治疗信心,在日常护理中,也应注意家属的情绪变化,并指导家属如何疏导患儿的情绪,建立患儿的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1.3.1抑郁、焦虑评分

抑郁、焦虑程度采用科室改良版抑郁(SDS)、焦虑(SAS)评分量表进行测定,45分为分界值,45分以下则表示心理健康,抑郁、焦虑程度低,45分以上则表示存在抑郁、焦虑情绪,且得分越高抑郁、焦虑程度越深。

1.3.2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以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为依据,由患儿及家属共同进行填写,满分90分,60分以下定义为不满意、61分至79分定义为满意、80分至90分定义为非常满意。打分越高表示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满意。注:护理满意度=(组总例数-不满意例数)/组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患儿护理前后抑郁(SDS、焦虑(SA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抑郁、焦虑评分无较大差异,因此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作详细论述;干预后心理组患儿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因此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儿护理后抑郁(SDS、焦虑(SAS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SDS

SAS

心理组

30

41.66±2.06

42.11±1.19

常规组

30

45.88±3.18

47.63±2.94

t

-

6.100

9.533

P

-

0.001

0.001

2.2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后心理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不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护理满意度(%)

心理组

30

1

18

11

29(96.67%)

常规组

30

12

11

7

18(60.00%)

x2

-

-

-

-

11.882

P

-

-

-

-

0.001

3讨论

骨肿瘤在临床上具有发病年龄广、病因复杂、症状繁多的特征,而儿童作为骨肿瘤的特殊患病群体,在临床上具有免疫力低下、不耐痛、好动等特点。在罹患骨肿瘤后,多数患儿通常有局部肿胀与肿块、功能障碍与压迫症状2。良性骨肿瘤患儿通常无疼痛表现,且肿瘤生长较为缓慢,一般而言无转移倾向。而恶性骨肿瘤患儿的临床症状则多为压痛与关节活动障碍,严重者可有脊髓压迫症状与贫血、食欲不振、低热等伴随症状3

骨肿瘤的确诊金标准包括穿刺活检、切开活检以及切除活检,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以及放射治疗与化疗等4。在进行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患儿往往要承受比成年患者更大的身体痛苦,因此其更易出现心理问题。骨肿瘤临床治疗上常用的护理方式虽然可以缓解患儿的骨肿瘤症状,但其缺乏针对性。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为手段,并依据患儿的年龄特点及行为模式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在临床上具有减少患儿负面情绪的作用。研究证明,①干预后心理组患儿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因此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减少患儿负面情绪。②干预后心理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从而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综上,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儿童骨肿瘤中具有疏导患儿不良情绪、提高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穆芬,贾萌萌. 心理护理对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0,44(11):1823-1824.

[2]麻晓婷.心理护理在晚期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19,3(2):87-88.

[3]汤佳骏,张莹,阮琪,等.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股骨上段骨肿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4):2503-2505.

[4]怀琴.骨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价值探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5):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