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可“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可“望”

王利飞

艾奕康(天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天津  300202

摘要:通过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点,从园林布局、宏微观及意境等方面结合案例研究分析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情景与思想的交融随着未来园林可“望”内容不断探索及造园艺术的不断发展,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视觉享受和心灵体验

关键词:古典园林布局意境视觉

历史悠久的中国古典园林,呈现了我国的卓越造园技术和意境精髓。古典园林的造园者以追求自然真趣美为核心原则,以植物、山石等元素为媒介,寄情于景,以营造独特的园林艺术氛围[1]。在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从立意到布局,荟萃多元领域,将具体物象与意境有机融合,以“达意”[2],通过山、水、植物、建筑的有机结合,或自由、或规整、或序列,呈现园林空间的多元、丰富、趣味,给游人带来步移景异的意境感受,犹如《红楼梦》中描写大观园中的一步一景一故事。北宋郭熙曾强调山水的四重价值-“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其中“可望”至关重要,同时行、游、居相互影响,共同构筑了 “可望”的体验感受。“可望”的过程是通过视觉感官去感受眼前的景色,同时不仅是眼观,更也是心观,是情景、意境的交融。园林景观的特色设计,结合动态与静态观赏的交替,呈现出多维与二维、宏观与微观交织的视觉感受,使游人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情感与思想交织涟漪,从而实现“画中寓诗,园林参画意”的愿景[1]

1.园林布局

我国古典园林的平面布局多以画为媒介,运用画境构图,强调诗情画意,凸显各园的独特之处。园林中平面布局多呈现不规则形态,将中心景观突显出来,在布设中通常以假山或水景为主景焦点,其他景观元素则巧妙环绕主景融合,既保持整体统一中,又别具一格各具特色,游园过程如同赏画。例如,狮子林以假山怪石闻名,堆山曲折复杂,假山构造奇巧[3],园内其他元素精心布局,巧妙围绕着假山布设,相互协调,创造出了错落有致的艺术美感。园区假山群主要采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游赏如置身迷宫之中,各出口、路径所呈现景色各异,处处有景可望,处处可观不同。此外,园中节点、建筑、山石、水景、植物等要素的巧妙融合,无论是假山、跌水还是亭台楼阁,都造型各异、设计精巧,通过不同造型或元素的组合,传达了造园者的设计意图,使观赏者仿佛置身于自然与人为融合的立体画卷中;而沧浪亭则展现了虚实立体之美,周围的水景、曲桥等景观元素将高山流水之意展现的淋漓尽致[4],苏舜钦也曾通过诗句描绘其光影、河流、树木等交相辉映的魅力场景[5]。位于山巅的沧浪亭随着季节、时间及环境色的变化,展现了不同的立面效果,带来的视觉效果也极为震撼。正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随着季节交替,周围环境色相发生变化所呈现的阴影虚实效果,加上光影交错、水面波动以及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更增添了沧浪亭的古朴内涵和立体感,丰富了视觉上的观感。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多样的平立面布局,结合山、石、水、植物等元素的组合运用,创造了充满诗意和艺术魅力的园林景观,也为游人提供了多样的游赏感受。

2.宏微观美学

宏观美学通常从整体视角出发,强调动态线路以及全局观的感受,如高空俯瞰或动态游览。在动态游赏中,随着路径的延伸和变化,所观景色不同,印象各异,也表明了园林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多样性的至关重要。若在园林设计中从宏观系统角度把握整体风貌及系统规划,并在游线上结合游人的观赏视角,呈现出丰富多彩、错落有致的连续性景致,将为游人带来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的观景体验。反之,若全线园景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变化乏味,游人入眼即可尽览全园,即使园子再大,游线再长,观赏体验也将大打折扣。

与宏观美学不同,微观美学更强调静赏过程。小园主要以静观为主,动观次之,相比之下,大园则恰恰相反[6] 。空间大小是相对的,小园虽小,但通过细节的打造,如山、水、植物、建筑的精细设计,以及空间层次的分隔,如运用框景、借景等方式,创造出无限的情境与空间感,小园设计也能充满深意。在小园的游览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微观赏析,更细致具体,更能引发深层次思考和情景共鸣。与此不同,在大园的游览过程主要强调动态观赏,即整体性的浏览,感受视觉上的冲击感和整体印象感。而拙政园和环秀山庄,便是宏观和微观美学的杰出案例,不仅让游人在整体布局中感受到宏观美的壮丽,也在微观细节中品味到园林的精妙,实现了多维度的观赏体验。

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7],充分发挥了大园的优势,整体风貌古朴淡雅,同时深度展现了空间的多重层次,整体景域延伸富有变化和意境。拙政园整体分为三个区,各区特色不同,风景各异,却又相互衔接融合,园林布局中充分考虑游人的感受,将人、环境与建筑深度融合,各个观景点与其他景观元素相互呼应,无论置身何区,都能感受到绿意萦绕[8]。其整体布局以水为脉,以水见长,其他元素或依水而设,或置于最佳观赏点。蜿蜒水系加上河岸景石、植物搭配以及林立建筑的交相辉映,随着水体无规律的波动,景色若隐若现,营造出轻松宜人的氛围,置身其中,使人流连忘返。拙政园的建筑颇多,庭院错落,疏密有致,其庭院空间通过合理的空间组合以及多样的借景手法,达到了建筑实、庭景虚,虚实结合的目的,突破了空间的界限。

而环秀山庄尽管面积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却与其同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其园景的价值。环秀山庄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假山景观,占据园中三分之一的空间。其假山的造景手法、空间布局以及流线设计相得益彰,既展现远山之姿,又有近石之肌理,通过主山、次山、散石的合理搭配以及不同位置选石的巧妙运用,将千岩万壑、悬崖峭壁、山涧峡谷的意境原型凝缩至一座假山、一方池水之中,通过有限的实物,创造了无限的空间感。尽管如今游客无法穿越山径来亲身体验古人的游历之旅,但静观仍能领略到石崖、飞梁、石室等自然景致[1, 9]

3.园林意境

在园林观赏过程中,游园者作为蕴含情感且有思维能力的主体,在眼观过程中能将视觉信息综合成知觉,进而转换为情感、意境。读一首诗、游一个园、看一副画,往往是通过眼前有限的视觉感知进行不自觉地捕捉,并领悟其中蕴涵的深邃内涵,由此获取美感享受[10]。园林中无论大园或小园,之所以能够让人百看不厌,其吸引力更多在于其有园景内涵-重意境、有文化、有渊源,所展现的景色与传递的意境情感能够相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游人在观园的同时,可产生无限遐想,身入其境,享受到无限的乐趣,引起情与景、意与境的交融,这是一种视觉领略,也是心灵体验。

4.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的可“望”之处,不仅体现在园林布局、宏观、微观以及意境营造等,还包括各种造景手法,如藏与露、虚与实、疏与密等巧妙融合,这些元素紧密交织,共同构筑了园林之美。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蕴涵的美学意境和文化蕴涵,不仅为游人提供了视觉的享受,更是文化、情感、意境等的交融与传递。随着对园林可“望”内容的不断探索及造园艺术的发展,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视觉感受和心灵体验,同时也将为现代园林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思考,以传承和发展古典园林的精髓,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园林艺术之作。

【参考文献】

[1]孙锦.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表现[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4.

[2]饶娜.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虚静之美”及应用“景域”的拓展[J]. 宜春学院学报, 2023,45(03):96-101.

[3]高丽华. 苏州名园狮子林文化内涵浅析[J]. 广东园林, 2002(04):5-9.

[4]张建平, 殷乐, 古新仁. 高山流水,阴阳相生——沧浪亭造园艺术赏析[J]. 现代园艺, 2022,45(23):132-134.

[5]贺宇晨. 行走苏州园林[M].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5.

[6]陈从周. 梓翁说园[M]. 北京出版社, 2016.

[7]倪祥保. 拙政园景观演变识小[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4(05):108-110.

[8]王大凯, 张瑜. 拙政园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08):128-130.

[9]杨欢. 中国园林的“画境”塑造与造园手法[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4.

[10]盛翀. 江南园林意境[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