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加强韧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3

关于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加强韧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吕宁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灾害和挑战。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已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载体。为了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安全,我们必须积极寻求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加强韧性城市建设的路径。这不仅是对城市管理者的呼唤,更是每个市民的共同责任。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有望构建更加安全、稳定、可持续的城市环境,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提升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以及在建设韧性城市过程中采取的对策和建议。首先,本文分析了当前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和挑战,其次强调了应急管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加强韧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推动城市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应急管理能力;韧性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可持续发展

前言

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城市面临着来自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以及全球性挑战的威胁。这些威胁不仅对城市的居民和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还可能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造成深远影响。过去几十年间,全球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无疑揭示了城市面临的脆弱性。城市的急剧扩张、不合理规划、环境破坏等问题,使得城市更容易受到各种灾害的侵袭。而与此同时,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应对挑战的手段和机会。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如何提升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城市的韧性,已经成为学术界、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城市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以及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展开讨论。

一、当前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

1.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当前城市面临的重要灾害风险之一,其种类多样,包括地震、洪水、风暴、林火等。这些自然灾害可能对城市的人口、基础设施和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并带来了巨大威胁。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峻挑战。例如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能够迅速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毁和人员伤亡。洪水是城市面临的常见自然灾害之一,可能导致内涝、房屋被淹和污水排放等问题。风暴和台风可能引发强风、暴雨和海啸,造成房屋损毁、断电和交通中断等问题。在干旱季节,林火可能威胁城市周边的森林和草原地区,导致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自然灾害风险都可能对城市的居民、基础设施和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应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和韧性城市建设,以降低风险并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

1.2安全生产事故

当前城市面临的安全生产事故风险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工业事故、建筑事故、交通事故、化学品泄漏等,这些都可能引发人员伤亡、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化工厂、矿山、能源生产等工业领域可能发生爆炸、泄漏、火灾等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环境污染、财产损失等后果。建筑工地、高楼施工等可能发生坍塌、起重机事故等,对工人和周围环境造成威胁。道路交通、铁路、航空等交通领域可能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交通瘫痪等问题。火灾可能在商业区、住宅区等地点爆发,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破坏。

1.3公共卫生事件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灾害风险不容忽视。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发的、广泛传播的、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在当今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卫生事件灾害风险,如流感疫情、传染病暴发等,这些风险不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传染病爆发是当前城市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事件灾害风险之一。全球范围内的传染病如流感、登革热、艾滋病等,以及新出现的传染病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都对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

1.4社会安全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因长期积压的社会问题,因人为因素引发的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危害社会稳定、干扰社会秩序的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具有紧急性、关联性、严重性、社会性和群体性等特点。在当今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安全事件灾害风险,例如电信网络诈骗、恐怖主义活动等。这些风险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当前城市面临的严重社会安全事件,它对居民、企业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威胁。它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欺骗,目的是非法获取个人信息、财产或散布虚假信息。电信网络诈骗导致居民和企业财产损失,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受害者还可能会被骗走大量资金,企业的商业机密和财务数据也可能遭受泄露。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增加了居民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人们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盗用,对陌生来电或短信提高了警惕,降低了社会信任度。

二、应急管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实现平衡和协调的发展模式。它强调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人类福祉之间的平衡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当前居民的福祉,也关系到后代子孙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可持续性。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城市面临着各种灾害、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威胁,这些事件可能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应急管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应急管理能够帮助城市应对灾害和紧急情况,减少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破坏力。应急管理在灾害和紧急情况发生时,组织和协调应急响应活动,包括救援、医疗、物资供应等。它还促进恢复和重建工作,帮助城市尽快恢复正常运转,减少灾后影响。应急管理还能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促进公众的参与和合作,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提高社会凝聚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韧性城市概念

韧性城市是指城市在面对各种冲击和压力时能够迅速适应、恢复和改善的能力。这些冲击和压力可以包括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经济衰退、社会紧张局势等。韧性城市的概念强调城市应当具备抵御、适应和恢复的能力,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韧性城市的特征包括多样性和适应性、整体规划和治理、基础设施和资源、社区参与和社会凝聚力、信息和技术创新,目标是提高城市的适应性、恢复力和可持续性,以应对各种冲击和挑战。通过综合规划、跨部门合作、社区参与和技术创新,城市可以更好地应对灾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4.1完善物资储备机制,为城市应急做好物资保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性风险的增加,城市应急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各类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他紧急情况面前,城市需要具备应对的能力,而充足的物资储备是确保应急响应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物资储备是城市应急管理的基础,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在紧急情况下所需的物资,还能缓解紧急情况下物资短缺带来的恶劣影响。无论是食品、水源、医疗用品还是救援装备,都是城市应急时必不可少的资源。在建立物资储备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需求评估。这涉及到分析不同类型应急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确定所需物资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标准。需求评估应基于科学数据和专业分析,以确保储备物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城市应急物资的供应渠道应该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链。与政府合作、与民间机构合作以及国际援助等都可以作为物资获取的途径,这样可以降低风险并增加应对多样紧急情况的能力。同时信息技术在物资储备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建议建立数字化的物资管理系统,以实现物资的准确记录、监控和调配。此外,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物资需求,提前做好准备。物资储备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资的质量可能下降,应急需求也可能发生变化。定期的库存检查、质量检测以及储备计划的更新都是保障物资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4.2做好应急人才储备与培训,为城市应急提供队伍保障

在现代城市社会中,应急管理能力对于城市的安全与稳定至关重要。而应急人才的储备与培训是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它为城市应急提供了强有力的队伍保障。首先要制定人才储备计划。城市应急管理部门应制定全面的人才储备计划,明确各类应急岗位的需求和职责。计划应包括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确保应急队伍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其次是构建全面多样的应急人才培训体系,包括基础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心理素质培训等。培训内容应贴近实际应急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人才的应急综合能力。最后是实战演练与跨部门协作。定期组织实战演练,模拟各类紧急情况,让应急人才在真实场景中锻炼应对能力。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提高跨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确保应急响应的协调性和高效性。

4.3优化信息发布机制,为城市应急提供信息保障

一是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努力实现从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开的转变,及时发布准确信息。信息公开透明,能够安抚情绪、传递真相、稳定人心。二是增进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信息发布覆盖面要广泛,通过运用微博、抖音等多元平台,增强公众参与性,以新闻发布会、权威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将真实信息传递给广大公众,加强与公众之间的互动。

五、加强韧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5.1完善韧性城市建设的监管体系

韧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来确保其顺利实施和长期发展。完善韧性城市建设的监管体系,能够提供有效的指导、监督和评估,推动城市的韧性发展。首先要建立韧性城市评估标准。制定全面的韧性城市评估标准,从不同维度评估城市的韧性状况,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这些评估标准将为监管部门提供评估依据,指导韧性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其次强化监督与协调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监督与协调机制,确保韧性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监管部门应密切合作,分享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保障项目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最后设立韧性城市专门机构。建立专门的韧性城市建设机构,负责制定政策、规划和监管事项。该机构应具备跨学科和跨部门的能力,确保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协调和推进。

5.2夯实韧性城市建设的基础

韧性城市建设是适应不断变化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应对灾害和挑战能力的关键举措。在韧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夯实基础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夯实韧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确保城市在面对各种挑战和风险时能够稳固抵抗和灵活应对的关键。基础设施、城市规划与管理、社会融合等方面的健全将为韧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以下是一些关于夯实韧性城市建设的基础的建议和措施: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水源等领域,提升城市的抵御灾害和应对挑战的能力。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更加韧性和可靠的基础设施。第二,推动城市规划与管理创新。制定灵活、适应性强的城市规划,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和变化留下空间。加强城市管理创新,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和挑战的决策能力和应急响应效率。第三,提升社会融合与共享。促进社会各阶层的融合与共享,强化社区合作和互助。建立多元、包容的社会网络,增强城市居民的凝聚力和抗压能力。

结束语

在应对不断变化的城市挑战和灾害风险的背景下,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以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韧性城市建设和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这些对策旨在帮助城市提升应对灾害和挑战的能力,提高城市的韧性和抗灾能力。然而,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韧性城市建设和应急管理的发展。韧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持续的改进。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韧性城市建设和应急管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构建更加安全、可持续和宜居的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城市韧性发展规划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吴军,陈铁明.(2018).城市韧性建设研究——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为例.地理科学,38(11),1909-1918.

[3]张磊.(2020).基于城市韧性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中国应急管理,15(3),72-76.

[4]叶胜,张璐,钟宇.(2019).城市应急管理与韧性建设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4(12),46-50.

[5]吴海涛,罗军.(2020).城市韧性的概念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长沙市为例.地理科学,40(3),352-360.

[6]王蓓蓓,陈媛媛,&杨伟斌.(2017).城市韧性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地理研究,36(3),437-448.

[7]陈晓宇,郑文龙,姚明等.(2020).基于科技创新的城市韧性建设研究. 环境科学与管理,45(6),1-8.

[8]王超.(2019).城市韧性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城市研究,(1),1-8.

[9]李明,刘伟.(2020).基于综合应急管理的城市韧性建设研究.城市与灾害风险科学,3(4),1-9.

[10]张鑫,赵斌,陈威.(2018).城市韧性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 42(1),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