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纤维肌电图颤抖值研究“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临床疗效

/ 3

基于单纤维肌电图颤抖值研究“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临床疗效

尹继芳 刘芷妤  宋迪  金颖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150001

目的:探究烧山火手法针刺风池穴、阳白穴使气至病所观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oMG)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30例(oMG)患者依据入院时的数字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研究组:“烧山火手法”针刺风池穴、阳白穴,具体取穴:风池、阳白、攒竹为主穴,曲池、外关、足三里、三阴交为配穴。对照组:主穴、配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观察疗效对比组间评分差异。

结果:治疗后分别选择重症肌无力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法评分、以及单纤维肌电图(SFEMG)颤抖值(jitter)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量化比较及疗效评定。[1]

结论:“烧山火手法”针刺风池穴、阳白穴使气至病所对重症肌无力眼肌型(oMG)患者减轻临床症状、促进眼肌功能恢复优于普通针刺组。

【关键词】烧山火手法;单纤维肌电图颤抖值;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突触后膜损伤,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异常,致使肌肉收缩无力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血液中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过高,导致突触后膜及乙酰胆碱受体(AchR)受损,使终板电位及微小终板电位波幅降低。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异常疲乏无力,极易疲劳,不能随意运动,经休息或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症状暂时减轻或消失。改良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Osserman 分型)将 MG 分为眼肌型(ocular MG,oMG)和全身型(generalized MG,gMG)。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or myasthenia gravis,oMG)指肌无力症状局限于眼外肌,可累及双侧或可侧,多不对称有波动,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可伴有复视、眼球活动障碍、显性斜视等。研究[2-4]显示我国oMG约占全部MG患者的58%,50%~70%的OMG患者在发病 3年内病变可累及延髓和其他肌群,最终会发展为gMG。目前西医治疗MG无特效药,大多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干细胞移植及胸腺切除。多项研究显示西医治疗oMG症状缓解相对较快,但存在眼外肌无力恶化、免疫抑制等不良反应和复发率高的问题。[5-9]近年来针灸治疗oMG临床报道较多亦取得一定疗效,针灸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弥补了单纯西药治疗的不足,仍存在治疗周期长、疾病进程延缓较慢等缺憾;因此,为了提高针灸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笔者在针刺治疗的同时加入针刺手法“烧山火”取热,“弩法” 弩按守气使热感传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形成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尤其是针刺手法的治疗体系,并对oMG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法”的评分变化及单纤维肌电图(SFEMG)颤抖值(jitter)的延迟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0例oMG患者临床资料均选自2019.1-2021.1于我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oMG的患者,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8-55岁、平均25.13±1.27岁;研究组15例,男9例、女5例,年龄20-49岁、平均27.32±2.05岁。组间基础资料研究存在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构成不存在明显差异。入组时至治疗结束时,两组均无患者进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1.2 纳入标准

(1)符合 Osserman 分型中的眼肌型(Ⅰ型)重症肌无力标准, [10]病变仅累及眼肌,症状具波动性,眼肌疲劳试验、单纤维肌电图兴奋传导延长或阻滞,相邻电位时间差(Jitter)值长; [11](2)未经治疗或激素治疗停药三个月以上者;(3)自愿接受治疗,并能配合进行观察及检查者。(4)发病年龄 18~65 岁;

1.3排除病例标准

(1)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2)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3)精神病患者;(4)上睑肿瘤或先天性下垂者;(5)胸腺摘除,放化疗后或近一个月内行血浆置换者;(6)近一个月内发生过肌无力危象或正处于肌无力危象状态者。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风池、阳白、攒竹为主穴,曲池、外关、足三里、三阴交为配穴。操作: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皮肤消毒,选择毫针(25×40mm)直刺,进针深度约20-30m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30min,共治疗30天。

2.2研究组患者基于以上操作方法,患者取半坐卧位,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选择毫针(25×40mm)揣按穴位后刺手迅速向对侧眼球方向刺入风池穴,搓针侯气待患者感觉酸胀后以烧山火手法行针。烧山火以三进一退的方式,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即天、人、地三部,以刺手将毫针针身分三段刺入。①术者用刺手将针刺入腧穴深度的上1/3段即天部后,做搓针手法,押手重按穴位,待针下得气后,以刺手拇、食指指腹持针柄进行顺时针单向捻转,连续搓6~8周,待针下沉紧后,刺手拇、食指捏紧针柄,连续重插轻提3次,侯气待针下产生温热感,押手迅速撤离,整个过程配合自然鼻吸口呼。②刺手将针刺入腧穴深度中1/3段即人部,做搓针手法,待针下得气后,余手法同①。③将针刺入腧穴深度下1/3段即地部,做搓针手法,待针下得气后余手法同①。紧接以“弩法”将刺手的食指或中指指腹放在针体上如扣弩机之状,使针体弯曲,从而使针尖向前,控制经气的向眼部传导,使气至病所。阳白穴针刺手法同风池穴,针尖方向朝向眼球,待患者感觉眼周皮肤温热为度,其余穴位平补平泻。操作及留针共计30min。治疗为每日一次,共治疗30天。

3.治疗效果

3.1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进行相对评分同时做SFEMG检查,[相对评分=(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 [12],单纤维肌电图(SFEMG)颤抖值(jitter)的延迟变化[jitter值变化评估= (入院治疗前平均jitter值-治疗后平均jitter值)/入院治疗前平均jitter值],评价眼轮匝肌电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量化比较。

3.2  疗效标准

参考彭丹涛、许贤豪[13]治疗效果评估标准规定:相对评分<25%者为无效25%≤相对评分<60%者为好转60%≤相对评分<90%者为显效相对评分≥90%者为痊愈。其中,痊愈、显效、好转为治疗有效。颤抖值(jitter)大小与病情轻重紧密关联[14] 病情越重,肌无力越明显,jitter阻滞率越高。

3.3数据分析

使用SPSS22.0做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数据均表达为均数±标准差的计量数据形式,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和组内的差异检验,结果P<0.05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3.4治疗结果

治疗前组间患者相对评分法,及平均 jitter 值变化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治疗后oMG患者随病情好转或痊愈相对评分值减少,jitter值相应变小,相较于前皆有显著改善(P<0.05),如下表1:表2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15

6

5

3

1

93.3%

对照组

15

1

4

6

4

73%

表2表OMG治疗前后jitter参数

分组

例数(各15)

平均jitter(us)

中位数

四分位数间距

研究组

治疗前

48.2

38.7-52.0

治疗后

30.6

22.5-40.4

对照组

治疗前

47.9

37.9-53.0

治疗后

42.6

30.2-48.0

4.讨论

传统医学无"重症肌无力"一病的病名,根据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为痿证、睑废、歧视、肌弱、虚损、大气下陷等范畴。传统医学对"痿证"的研究历史悠久,《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痿证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相关眼睑受累的记载如《灵枢·经筋第十三》“足阳明之筋……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文献记载了眼睑下垂的病理变化与足阳明之筋相关,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手段。《目经大成》记载“此症视目内如常……日夜长闭而不能开……血气不相荣卫,麻木不仁而为此状,与风中肢体同出一辙”。指出眼部肌肉无力与气血不能濡养眼部肌肉有关,与四肢直中风邪所表现一致。针灸治疗 oMG 主要选取足三阳经上的腧穴,首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足三阳经均循行分布眼周,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足阳明胃经别系目系。其次 oMG 属经筋病,《素问·生气通天论》有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15]。故多选用阳经腧穴,调畅睑筋。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颠顶之上,风可上达,通过针刺风池穴控制经气向眼部传导,其针感循行路线有三:第一条针感沿膀胱经到眼眶上部,第二条沿少阳胆经进入眼外侧,第三条针感直接进入眼底。阳白属于足少阳胆经,是胆经、三焦经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枢扭、系阳经,可以提升阳气而使胞睑上举有力,起到行气升阳的作用[16]。攒竹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膀胱经与足阳明胃经交会穴,与阳白配合,宣通局部气血,增强肌力,改善眼肌功能[17]本研究以临床研究工作为基础结合经典理论,采用烧山火针刺手法古人云:“气至而有效。”“烧山火”针法旨在温经通气,使气至病所以提高临床疗效。明代针灸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指出:“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他提出使用特定的针刺手法促使针感传导至病变部位,这是针灸发挥治疗效果的关键,并强调应以“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宁失其时,勿失其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综上所述研究数据,治疗前组间患者绝对功能评分相对评分法,及平均 jitter 值变化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治疗后oMG患者随病情好转或痊愈相对评分值减少,jitter值相应变小,相较于前皆有显著改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相对评分、jitter值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常规手法针刺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眼肌功能,但临床疗效欠佳,而结合烧山火手法能大大提高临床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云,许贤豪,孙宏,等.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法[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30(2):87-90. 减少高于对照组(P<0.05)。

[2]沈洁,盛昭园.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 16(18):2649-2651.

[3]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23-427.

[4]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2,19(6):401-408.

[5]沈洁,臧海生,徐蓓峥,等.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 30(36): 4089-4094.

[6]王丽芳,毛梅,张宇,等.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现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3(1):82-85.

[7]况时祥,张树森,赵芝兰,等.补脾强力胶囊治疗重症肌无力I、Ⅱa型临 床研究[J].新中医,2012,44(7):53-54.

[8]陈玫,冯枚,杨赛.84例重症肌无力患儿临床分析与随访[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10(4):352-354.

[9]肖元媛.免疫球蛋白联合利妥昔单抗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21, 27: 115-116.

[10]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23-427.

[11]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2,19(6):401-408.

[12]王秀云许贤豪孙宏 等∙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法[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 4:86-89.

[13]彭丹涛许贤豪褚德发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比较[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9996:114-117

[14] Sanders DB, Stalberg E. Muscle &Nerve,1996 ,19 :1069

[15] 佚名.黄帝内经·素问[M]. 田代华,整理 . 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5:16,28.

[16]徐志凤.局部取穴治疗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25 例体会[J].四川中医,2009,27( 5) : 117.

[17]钱火辉,齐国豪. 针灸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39 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 12) : 790.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课题编号:ZHY202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