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创新以及发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创新以及发展探讨

王体松

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财务科   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创新以及发展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创新;发展策略

引言:

在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中实行绩效管理,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利用程度,优化资金的配置来不断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资金的利用率。因此,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进行绩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的实际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并没有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进行医疗机构资金的使用上,更重视资金的投入和支出,而对资金的管理和绩效的评价并不关心,只是机械的运行着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的绩效制度,绩效与奖励机制不能有效地接轨,绩效评价奖励的制度得不到完善和执行。因此,我们要进行绩效管理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资金的利用程度。

1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分析

绩效考核是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管理的重要构成元素,它可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现代化建设水平,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有序推进。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按照本院实际情况,对医护人员的日常表现、业务能力、服务态度、专业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估,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达到优胜劣汰优化医疗服务团队的目的,激发工作人员进取心和上进心,对医护人员的个人权益具有保护作用,也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达到自省革新的目的,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家医疗体系建设来说,健全绩效考核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建设,可以通过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不断优化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医护人员个人发展来看,可以通过年度绩效考核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积极改进自身缺点,弥补劣势提升专业能力素养,为个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也通过自身的能力收获与劳动付出相匹配的报酬,保障自身权益。

2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创新以及发展策略分析

2.1设立合理绩效考核制度

在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基层医疗机构的特点和行业发展的趋势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来确定其发展方向,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的有效性。首先,要科学制定绩效考核制度体系要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并定期对绩效考核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和调整,以提高绩效考核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来看,就是要采取更加合理的方法保证绩效考核体系取得更加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将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建设落到实处,以及达到最好的绩效考核效果。

2.2完善基础医疗设备设施

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备,大型医疗设备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更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关键所在。对此,基层医疗机构应在财政补助政策、政府采购政策、财政补助资金的基础上,要继续加大对基本医疗器械的投资,以便充分发挥出其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中的关键作用。此外,为确保政府投入到位、发挥社会各界投资作用,以及加快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医疗设备设施建设步伐;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和指导,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政府投入引导作用。同时,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引进社会资本,采取多种方式筹资,也可以加快医疗机构基础医疗设备设施的建设速度,以及不断提升医疗质量水平与服务能力。进而建立医疗机构运行的长效机制,以及面向社会的良好发展局面。

2.3加强绩效考核认识程度

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与应用结果,如果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考核缺乏足够的意识,这将会极大的影响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另外,通过绩效考核还可以使医务人员认识到,绩效考核结果是激励他们提升工作热情和业务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必须主动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以及充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加强自身的绩效考核认识程度,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4构建科学合理考核指标

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要转变思维,在设计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指标时可以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优化,以达到更加合理、高效的效果。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可以参考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体系或其他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以及其他基层医疗机构考核体系的建设经验。此外,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建立合理的绩效分配制度。例如,在科室绩效分配比例原则上,可以由个人的业绩来决定,并根据科室内部成员的个人贡献,来分配收益与回报。此外,科室人员还可以通过对科室内部绩效考核标准,以及不同的指标权重分配来获得相应的薪酬待遇。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体系中的职工工作积极性,还有助于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2.5提高薪酬绩效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制度,是保证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而在众多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中,由于其设计方法不科学、激励措施不合理、指标考核不科学等原因,会直接导致绩效考核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此外,在绩效考核工作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的岗位人员,则会享受更高的福利待遇,并且会促进其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工作中,设计完善薪酬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中针对这种情况,还应当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整和完善,以提高薪酬制度设计质量,进而更好地实现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

结束语:

总之,在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过程中实行绩效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让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来达成更加高质量的发展。同时绩效管理也能够促使高效的管理制度,向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对基层医疗机构制度改革的深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绩效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既可以对基层医疗机构资源进行合理化的配置和利用,也可以对部门或项目进行高质量的约束和激励,从而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更持久、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创新发展浅析[J].杨莉.经济师,2018(04)

[2]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创新以及发展刍议[J].戴喜勇.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1)

[3]医疗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控制策略[J].汪巍.财会学习,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