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模式选择问题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模式选择问题思考

何卫莲1  赵春玲2   刘玉松3

曲靖市生态环境局富源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 富源县655500

摘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和处置,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生产、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该文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现状调查分析,对如何合理选择农村污水治理模式的问题进行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模式选择问题思考

引言: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但是农村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其中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尤为严重。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居民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等。首先,由于生活污水成分相对复杂,它含有大量的无机、有机、病原体、微生物等物质,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磷和氮。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会导致沟渠、池塘的水质发黑变臭,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及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会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以及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虽然国家近年已积极推动农村污水处理,但仍然任重道远,农村生活污水问题仍是未来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治理模式选择问题[1]。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1.1农村污水治理观念淡薄,农村污水治理率较低

首先,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受到污染程度的影响要小得多,农村居民的环保观念还比较薄弱,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截止2021年,全国农村污水治理率仅为28%左右,与98%的城镇污水处理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村污水治理率低,大部分落后地区农村仍保持粗放型的就近排放。其次,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乡村居民错误地认为生活污水处理没有意义,因此没有必要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目前,农村居民仍未改变污水直接排入农田的习惯,有的村民还认为,经过处理的废水对农田灌溉不利。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工作一直都比较随意[2]

1.2农村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大、分布比较分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非常高,给经济贫困的农村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除了少数经济能力较强的乡镇,其他乡镇都无力筹集资金,农民更不愿意投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污水难以有效收集。尽管有些地方农村已经利用国家补贴资金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但是他们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污水管道建设资金,也缺少进行运营的资金和技术,因此就出现了“太阳能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项耗资很大的民生工程,一个村庄的污水处理投入的费用在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目前,我国的城乡之间贫富差距大,大部分农村的财政能力和农村地区家庭的支付能力都严重不足。许多地区在政府出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后常常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由于缺乏长期资金来源致使村镇无法承担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费用,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因缺乏费用逐渐被停用。农村污水治理是一项公益事业,其建设与运行费用最终都要由当地政府来负担。因此,资金是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1.3农村生活污水排水特点和现状导致治理工程运行难度大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相对简单,用水量远远少于城市居民,且居住分布较为分散,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比较分散,收集难度大,从而造成了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偏低的情况。而且由于农村住宅相对分散,排水系统缺乏整体规划,排管设计不规范,在污水产生的过程中不容易做到集中处理的方式,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沿道路或沟渠流入周边水域,生活污水排放强度较高。另外,由于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性和城市居民有所不同,农村生活污水在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排放高峰,从午夜到清晨,几乎没有排放的情况[3]。再加上受季节变化、部分人员常年外出务工的流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周期性等变化特征。污水总量很小,而且不稳定,这些特性使得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高效运行难度大。

1.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实用性差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如生态环境、经济水平等),农村污水的处理技术不能一概而论,在推广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过程中,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许多地区在技术选择方面盲目追求“无动力”、“零”运行费用,而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是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也要考虑湿地植物收割、基质更换等问题,无法完全做到“零”运行费用。因此无论是选择何种技术,都应当综合考虑该技术是否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如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水质特征、处理设施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情况、受纳水体功能等,生搬硬套的技术无法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难题。

  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议

2.1加大宣传,增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意识

从某种层面上说,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它既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也不是纯粹的资金问题,主要是因为思想观念差异而产生的问题,因此,增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观念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前提。大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要想在某一区域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就必须加大对环境保护活动的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的自我意识,强化对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的责任观念。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具体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提高群众参与度,引导村民参与治理和运行管护,营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依靠群众、整治成果群众共享的良好氛围。

2.2科学决策,全面统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在我国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活动的时候,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4]。在做出决策方案前,相关部门必须对不同地区、不同区域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与分析,提出农村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从县级层面来说,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整县统筹,全面查清治理现状,结合乡镇规划、村庄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给排水、改厕推进工作进展等情况,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状况、生活污水产排规律、环境容量、村民意愿等因素,制定一村一策,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工程推进过程和时序安排上,做好统筹规划,将不同部门主导的美丽乡村、供水工程和厕所改造等项目整体考虑。

2.3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择污水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形式多样、工艺成熟,但只有因地制宜的污水处理技术才能真正达到控制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的目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应该根据其所在的区域、位置、人口数量、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综合考虑村庄自然禀赋、经济发展、污水产排状况、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受纳水体环境容量和水功能要求,科学合理选择污水处理模式。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有直接纳管模式、相对集中处理模式、分散处理模式及资源化利用模式等。

直接纳管处理模式是指纳入城镇管网集中处理。对靠近城镇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农村区域,宜纳管处理。此类处理方法的优点是:污染治理彻底、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便于统一管理。经过处理的废水送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可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也保证了污水处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相对集中处理模式是指将村庄居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收集后集中处理,处理方式可以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氧化塘、人工湿地等常规处理方式集中处理。集中收集可以单个村庄收集和连片集中收集(相邻村庄距离较近的建设管网统一收集)两种类型。对环境敏感区域村庄和非环境敏感区域常住人口数量大且居住集中的农村区域,宜集中收集处理。集中处理模式通常采用预处理+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处理,这一模式主要以中心村和居住区为基准,以居民相对固定和居住区相对密集为目标,以及邻近的自然村为治理对象。集中式处理有集中化、整体化、集约化的特征[8]。采用集中处理技术,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单户或村组分散式处理模式:对不能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农村生活污水,采取“分散型”的处理方式。对居住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宜分散处理,分散式处理模式具有投资少、施工方式灵活等方面的优点。处理模式主要有化粪池+氧化塘/人工湿地/土壤渗滤或一体化设施等。

资源化利用模式:资源化的过程也就是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进行再生资源的利用过程,通过重复的水资源的利用实现更好的循环工作和综合治理。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还是沿用达标排放的思路,忽视了农业和农户之间的有机联系,造成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实际成本高、难以推广和可持续发展。农村污水治理工艺选择应坚持“建得起、用得起、简单用、长期用”指导思想,因地制宜选择以农业灌溉为主、景观利用及城市杂用为辅的资源化利用模式,降低处理难度,减少处理成本、减少污染物向环境的排放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项目长效运行。户数少、居住分散、地形不满足施工条件的小村庄应合理利用现有边沟和自然沟渠收集生活污水,采用人工湿地、氧化塘、稳定塘等方式分散处理后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对于经济条件较差,居住较分散的山区、偏远农村,干旱缺水、高寒地区的农村或有大量农田可消纳的农村地区应采用简单模式治理后资源化利用,该模式主要包括旱厕+粪尿资源化、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农户家庭产生的厨房、洗衣、清洁和洗浴所产生的污水(灰水)和户用化粪池产生的尾水(黑水)也可有效收集,经无害化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等标准后用于庭院绿化、农田灌溉、林业灌溉等。

2.4探索生活污水处理运营管理模式

在农村污水的处理和运营的过程中,整体的管理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在工作的过程中新模式的建立是必要的工作。提高农民对于环境污染和污水处理的认识,引入PPP模式和第三方运营的机构来进行更好的工作,可以提升污水处理的专业程度和推进污水处理工作的有效的进行。

2.5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实现长期目标,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一是要建立村民参与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村规民约,有效的监管和规范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活动;二是要建立资金保障机制,采取政府扶持、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方式筹措运维资金,逐步构建政府、村集体、村民共同分担机制;同时,完善财政项目、专债项目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设投入机制;三是要健全完善设施设备运维管理体系,坚持“以用为本、建管并重”的原则,科学选择运维模式和管理机制,建立以乡镇为责任主体、辖区村级组织为管理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的“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根据地方经济情况、设施管理专业化要求等因地制宜选择运维管理模式,对于工艺简单,专业化要求不高的设施鼓励通过完善管理机制自行承担运维,经济条件允许的地方可采用第三方运维机构按照技术托管和总承包方式开展运维管理服务。四是要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监督考核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考核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全面提升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影响了农村水环境,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加大资金投入,科学选择合理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建立长效运行保障机制,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军,韦兰生,张贤健等.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08):103-105.

[2]吴志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模式选择[J].山西化工,2023,43(02):214-216.

[3]贾莉,刘赵文,傅妍芳等.安徽石台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分析[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8(04):76-82.

[4]陈木华.周宁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改良对策[J].广东化工,2022,49(21):176-179.

[5]郭芳,陈永,王国田等.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J].给水排水,2022,58(S1):68-72.

[6]张永合.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30):108-111.

[7]张洪玲,董延强,程木峰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2,42(09):36-41.

[8]刘梅.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初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08):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