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灾害及气象服务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农业气象灾害及气象服务措施研究

张一凡

西华县气象局     河南省周口市    466000

摘要:农业气象灾害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属于农业生产中应重点关注的信息,可以确保农业减灾措施的有效性。目前气象灾害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此时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了,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气象灾害风险发生几率,将损失降至最低。就此,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措施

引言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地理特点、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均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区域,所面临的气候灾害和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农业常年受到某些气象灾害的影响,要想改善农业生产,必须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寻找能够减轻和防范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策略。

1农业气象灾害类型

1.1干旱灾害

按照危害程度,干旱灾害可以分为4个等级,即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干旱灾害会对农作物的种植与生长造成较大的危害,显著表现是土壤中的水分明显流失,且出现一定程度的干裂。在出现轻旱灾害时,地表空气会有一定的干燥,且土壤中的水分有所不足;在出现中旱灾害时,地表土壤中的水分明显不足,农作物的叶片出现萎蔫,产量受到影响;在出现重旱灾害时,由于土壤水分不足,会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此时农作物会出现果实脱离、叶片干枯等情况;在出现特旱灾害时,土壤中缺乏水分,或水分含量长期不足,农作物会因此而死亡。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农业生产中易受到干旱灾害的影响,尤其是伏秋连旱,原因是伏秋连旱具有范围广、旱期长的特点。

1.2低温灾害

低温灾害也就是霜冻灾害,温度较低时,农作物中大量水分会成冰,持续性生长受到影响,如果风力较大,或者遇到了霜降天气,进而发生倒伏。特别是短时大幅度降温时会出现大风、霜冻等灾害,对于农作物生产造成影响,寒潮会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强降温情况,此时农作物很难抵御低温的来袭,冻害发生的几率较高。而天气阴转晴以后,晚上地面气温较低,便出结霜,农作物会被冻死,产量减少;除此之外,暴雨来袭温度急速下降,或者温度降幅在10℃以上同样也会导致农作物出现低温冷害。

1.3冰雹灾害

冰雹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巨大,一旦发生冰雹灾害,庄稼、农业设施均会受损,同时会威胁到人畜安全。冰雹灾害具有来势凶猛、强度大等特征,对农业发展影响巨大。冰雹灾害防御技术措施有:大力推进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工程,增加区域内植被覆盖率,降低冰雹灾害影响;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不同作物的播种时间,尽可能避开冰雹多发期,降低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重视对人工消雹技术的应用,通过炮轰震击冰雹云、发射火箭以释放催化剂等方式,让冰雹云提前下雨,降低冰雹的破坏力;做好冰雹灾害提前预警工作,便于农户提前落实防范工作。

1.4暴雨、大风的灾害

风暴气象灾害以台风、龙卷风、暴雨强降水等为主,大风会致使农作物倒伏、根茎折断或是被连根拔起;暴雨会带来“暴雨洗花”的危害,让土壤板结,降低土壤透气性;由于暴雨大而急,田地中排泄不畅,易形成积水成涝的问题,土壤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农作物根系会缺氧,从而产生过多的有毒物质。对于某些蔬菜、瓜果而言,长时间浸水,农作物根系会直接腐烂而死。暴雨、大风还会损坏农田和经济作物园的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增加灾后生产恢复的难度,不利于农作物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暴雨与大风通常都是同时出现的,而暴雨过后,往往又演变成内涝、洪灾,从而使得灾情更加严重与复杂。

2气象服务措施和方法

2.1完善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对于农民而言,农业生产是他们收入来源之一。特别是城镇化发展中,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或者生活在城市,农业极易受到气象灾害影响,所以现代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处于弱势地位,专业水平有限。大多数农户都是通过天气预报获取灾害信息,进而做好预防措施。但是当前气象服务体系并非完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强化农村气象服务建设,积极制定自然灾害预防措施,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起:一是对气象服务信息及时了解,做好定期反馈工作,气象部门要将气象服务能力提升,以便于更好的满足农业需求,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定期开展农业生产调研,收集整理有效数据,结合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对现有气象服务信息进行补充、优化,进而保证农户能够获取准确的数据信息;二是强化交流、沟通,气象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农业生产以及经营者、先进农业企业合作、交流,对农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充分了解及掌握,进而有针对性的改进气象服务,促进农业生产;三是构建气象服务工作点,确保农业气象灾害相关信息以及优质资源高效共享,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气象服务方案,并以此为重要依据,加大传播的范围;四是气象服务体系构建要突出地域特色,做到因地制宜,区域不同或者气象条件不同时,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的制定也要不同,进而体现气象服务的灵活性、针对性。

2.2持续强化建设气象设施和专业人才队伍

切实参考现实需求,优化组建覆盖区域全范围的高精度天气雷达探测网,在村落聚集、农业生产大区等位置引入自动气象站等气象观测设备,并结合对相应气象观测设备的优化维护,确保可以实时落实对区域气象参考数据的收集与汇总,促使后续农业气象服务的精准提供成为现实。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区域农业生产需求的变化,持续落实对相应观测体系的完善,以此为后期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具精准性的气象服务,实现对区域农业生产安全、平稳的更好保障。要日常推送天气预报信息、气象预警信息,同时还要针对区域农业生产制作专门的气象服务产品,包括天气旬报、月报、春耕春播以及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等等,及时传递至区域农业部门。在此基础上,还要在区域内的所有村落内,安排1~2名气象信息员,或是基层的综治、应急网格员,确保农户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预报信息、气象预警信息。应当定期针对这些基层工作人员组织展开气象知识的培训,加大对村居气象信息员等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力度,确保其在农业防灾减灾服务中的作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3创新农业气象服务技术

为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要加深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的科研创新力度,并做好农业气象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应用工作,重点对当地的一些特色、优势、主导、设施、绿色农业进行科学技术攻关,确保所研发的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具备更高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应提高农村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识,合理规划农业气候,组织开展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全面普查农村地区的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等,加大对农村地区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提高对气象服务的关注程度,防止气象引发农业灾害,使农业生产能够有序开展。农业生产与气象状况息息相关,需要构建完善的农业生产策略,确保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做好气象状况的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付维维,白如玉,唐淼,等.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0(14):181-182.

[2]杨海杰,王丽霞.如何强化气象服务能力及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措施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6):155-156.

[3]徐健.强化气象服务能力及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措施分析[J].农家科技,2019(10):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