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中现场工程管理的创新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工程管理中现场工程管理的创新管理

徐雅萍

130923198402132620

摘要:工程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检验和反映企业工作的重要窗口。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工程管理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筑施工单位应该针对性的探究管理中不足的问题,对于企业的管理模式积极的改进、创新,形成先进的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机制,合理化的应用创新模式。

关键词:工程管理;创新;措施

引言:

由于工程管理包括了非常广泛的内容,可以说贯穿在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且至始至终,所以是检验和反映企业管理能力和效益工作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着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使得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相对应,工程管理以安全、质量、工期和成本作为四大项指标,其关键点就在于现场工程管理,必须把它放到足够高的位置加以创新。

一、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1.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逐步转变,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建筑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2.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的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仍然是普遍现象。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使业主摆脱责任,而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也难以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存在种种问题,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不断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

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二、工程管理中现场管理存在的不足分析   

1.工程管理中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不足  

目前,许多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加强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工程质量管理往往有很大的强度。然而,在实际工程中,一些施工企业往往忽视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以便更好地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在投标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中标,会毫不犹豫地采用低于成本的报价方式,但在实践中,他们在有限的资金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他们往往忽视工地上偷工减料、伪劣产品等问题,尤其是隐蔽工程,轻视质量管理,导致许多工程建设质量下降。另外,施工现场人员管理混乱、材料管理不当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的提高。此外,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一些施工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开展节能环保“三同时”建设,忽视环境保护,导致大量废弃物随意倾倒。建筑施工中采用的施工技术往往能耗高,而能否采用投资较大的节能技术,特别是一些施工企业专业技术水平低,大大导致了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低。

2.工程管理中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足   

安全管理是整个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施工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当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下降。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许多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往往只注重关键管理,而忽视了细节管理。正是因为在细节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些因素,而细节管理往往是重大安全事故的根源。例如,在操作机器时,机器的某些部件会出故障。虽然事故发生的概率很低,但一旦发生事故就是致命的,因此安全管理的细节不容忽视。同时,安全责任不能落实,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忽视安全管理的技术投入。人们往往认为,只要安全防护设施到位,就足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此外,建设项目往往有紧张的施工期和繁重的任务。许多建筑工人工作强度大,身心疲劳,缺乏安全意识,安全防护技术水平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安全事故。

3.工程管理中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不足   

成本管理也是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工程成本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90% 的工程成本是在施工现场消耗的,因此施工企业也十分重视成本管理过程。然而,由于成本管理方法的不当,许多工程项目存在“三超”现象,最终不仅难以按时交工,而且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施工现场进行成本管理时,往往只注重材料、人员等成本的控制,很少能够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达到加强施工现场成本管理的效果,这也是目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另外,为了控制成本,盲目压缩材料和人工成本只能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不仅收益不值得损失,而且对业主来说也是如此,这将降低企业的社会效益。因此,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特别有必要加强对自身社会效益的提升。

三、优化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的途径

1.对于施工现场施工安全的优化

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是实施项目必不可少的前提,其是维护施工作业顺利、有序实施的基石与保障。而施工安全包含两个方面:建筑安全与人身安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于工人安全意识淡薄、对待安全措施敷衍了事所造成的。因此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还要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对施工现场等不规范、不安全的现象进行处罚。

2.对于施工现场人员管理的优化

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施工岗位,随即涌现出一大批农民工进入到施工的队伍中来,但是其专业素质不高、往往根据经验来工作,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所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更多的先进技术也逐步被运用到施工的过程中,这就对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施工单位要建立起一套培养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施工工艺,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树立工作责任意识,确保施工项目顺利开展。

3.制订科学的绿色施工方案

在建筑施工正式开始前,应制订相应的计划与方案。在施工方案制订中,应对各项因素全盘考虑,如用料类型、材料数量、施工周期、各个阶段等,在施工材料方面更应事先进行细化。在绿色施工方案制订中,应在满足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将消耗量降到最低,做到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这样不仅能节约施工投资,还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以提高材料利用率为前提,优先选用可重复利用的节能环保材料,以此减少工程垃圾产生。同时,还应从全局出发,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尽量减少对场地的占用,节约用地面积。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特别是工程建设为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应采取科学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结束语:

工程建筑现场管理不断创新与完善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控制,需要多项完善的措施综合运用,产生合力,这就需要我们在管理中积极总结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管理的效益和工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黎永军.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创新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

[2]黄锡游.分析工程管理中现场工程管理的创新管理[J].中华民居,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