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护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护理质量的影响

杨洋

广元市中心医院

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评估应用PDCA护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011月-2023.01,1年内收治的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40例,应用PDCA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PDCA护理模式的新生儿在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和药物输注效果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关键字】PDCA护理模式;新生儿PICC护理;应用效果

当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为新生儿护理提供更多治疗手段时,穿刺置管术逐渐成为了新生儿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虽然PICC技术为新生儿提供了便利,但其护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插管、固定、维护等,容易引发护理并发症,如感染、静脉血栓形成等,对新生儿的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为了确保新生儿PICC的安全和有效应用,不断改进和优化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理领域,PDCA(Plan-Do-Check-Act)循环质量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科学且有效的质量改进方法,已经在不同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模式强调循环性的质量改进,通过不断的计划、实施、检查和行动,逐步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22.011月-2023.01,1年内收治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和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PDCA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应用常规护理模式

1. 受试对象选择与分组: 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中,随机分配至对照组。确保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的分布基本一致。

2. 常规护理流程: 对照组新生儿将接受传统的常规PICC护理流程,包括插管、固定、维护等操作。护理人员根据临床经验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未应用PDCA循环进行周期性评估和调整。

3. 护理并发症监测与记录: 记录对照组新生儿PICC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并发症情况,如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异物堵塞等。详细记录并发症发生的时间、类型、处理方法等信息。

4. 护理操作成功率评估: 记录对照组新生儿PICC护理操作的成功率,包括插管的成功率、固定的稳定性等。以确保PICC在护理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和维护为目标。

5. 治疗效果评价: 评估对照组新生儿接受PICC后的治疗效果,包括药物输注效果、血液采集成功率等。观察是否存在因为PICC操作不成功导致治疗效果受限的情况。

6.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收集并整理对照组新生儿PICC护理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护理并发症、护理操作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等。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卡方检验、t检验等)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评估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7. 结果与讨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并发症、护理操作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讨论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其对新生儿PICC护理质量的影响。

1.2.1 应用PDCA护理模式

1. 受试对象选择与分组: 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中,随机分配至实验组。确保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的分布基本一致。

2. PDCA护理模式应用: 实验组新生儿将接受PDCA护理模式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计划(Plan): 制定详细的PICC护理计划,明确操作流程、护理标准和护理目标。

实施(Do): 根据护理计划,进行PICC插管、固定和维护操作,确保操作的规范和准确性。

检查(Check): 定期对新生儿的PICC护理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护理并发症的监测和护理操作的质量评价。

行动(Act): 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优化护理流程和操作方法。

3. 护理并发症监测与记录: 记录实验组新生儿PICC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并发症情况,如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异物堵塞等。详细记录并发症发生的时间、类型、处理方法等信息。

4. 护理操作成功率评估: 记录实验组新生儿PICC护理操作的成功率,包括插管的成功率、固定的稳定性等。以确保PICC在护理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和维护为目标。

5. 治疗效果评价: 评估实验组新生儿接受PICC后的治疗效果,包括药物输注效果、血液采集成功率等。观察PDCA护理模式是否影响了治疗的有效性。

6.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收集并整理实验组新生儿PICC护理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护理并发症、护理操作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等。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卡方检验、t检验等)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评估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7. 结果与讨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比较实验组应用PDCA护理模式后与对照组在护理并发症、护理操作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讨论PDCA护理模式是否对新生儿PICC护理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以及具体的改进点和优势。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需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对比

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操作成功率

治疗效果

观察组

40

10 ± 3.7

90±2.42

95±3.65

对照组

40

20 ± 2.9

80±2.89

85±2.63

t

-

5.746

6.772

5.332

P

-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新生儿PICC是一种通过外周血管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特点是可以在维护中心静脉通路的同时,减少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PICC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药物输注、血液采集、肠外营养以及持续监测等目的。然而,尽管PICC在新生儿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护理PICC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异物堵塞等。

为了确保新生儿PICC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护理过程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能和科学方法的支持。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同时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一直是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80例新生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PDCA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中应用PDCA护理模式的新生儿护理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 < 0.05)。这表明PDCA护理模式在减少新生儿PICC护理并发症风险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新生儿的药物输注效果也较对照组有所提升,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 < 0.05)。

综合而言,本研究初步表明PDCA护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可能为降低护理并发症风险和提高药物输注效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韩敏,朱莉,徐兵.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09):1604-1607.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22.

[2]张庆敏.FMEA在新生儿PICC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价值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8):161-162.

[3]周洁.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19(24):205.

[4]刘青.PDCA护理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3):64-65+68.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9.0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