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饮食方案在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个体化饮食方案在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陈婧琦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性肝病科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方案在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感染性肝病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78例,实施个体化饮食方案。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入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个体化饮食方案通过评估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营养干预目标并予以相应的饮食管理,有效预防并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个体化饮食方案;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又称乙肝,是HB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疾病进展及恶化可造成肝脏弥漫性损害,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损坏,肝脏质地变硬、体积缩小,发生肝硬化[1]。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DHBLC)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肝细胞、肝小叶受损,假小叶的形成超过肝脏所能承受的最大代偿能力,从而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引发的腹腔积液、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继发性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有研究表明[2]:肝硬化代偿期20%患者和肝硬化失代偿期6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不仅可降低患者机体抵抗力,蛋白质和能量供应不足还可加重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使肝功能进一步恶化。如何提高蛋白质的摄入,保证肝功能代谢平衡和机体充足、平稳的热量供给,是乙肝肝硬化患者护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改善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常规的饮食指导存在护士宣教内容局限,健康教育效果不佳,饮食评价不及时等缺点。个体化饮食方案是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目标,实施针对性的饮食管理,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目的[3]。本文将基于目标管理的饮食干预应用于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有效预防并减少了患者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感染性肝病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8±2.6)岁,纳入标准为:(1)符合乙肝肝硬化诊断标准,并经相关检查证实;(2)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3)排除合并有肝癌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4)排除合并有明显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或重症感染者;(5)排除合并有严重慢性病者;(6)知情自愿本次研究。

1.2 方法:个体化饮食方案实施具体方法如下:(1)营养评估:患者入院后,根据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明(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结合其BMI指数,判断其存在是否存在营养风险。(2)营养干预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程度,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以不增加胃肠道、肝脏负担,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为原则,制定饮食管理计划。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肝硬化饮食管理的重要性,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参照EAPEN推荐的肝硬化患者能量摄入标准,结合患者的病情、饮食情况、BMI指数、饮食习惯、相关实验室指标等,参照患者的意见,共同制定其每日食谱,食谱应包含碳水化合物、肉蛋、蔬菜、水果、奶类、豆类、油脂类等,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2~1.5g/(kg.d)。指导患者学会用食物称量工具来控制每日各类食物的摄入量。饮食方案应包括6套食谱,食谱中包含每日3餐及2顿点心,其中一顿点心安排在夜间入睡前进餐,并含有丰富的糖类。植物蛋白应占每日蛋白摄入总量的70%,动物蛋白占30%。搭配60%碳水化合物、20%蛋白质和20%脂肪,以粥类、汤类、软面条等易消化流质、半流质、软食为可选饮食,忌食用坚硬食物、粗纤维食物、产气食物和生冷食物等。每日由护士发放量杯,计算并记录患者每日进食种类、进食次数和进食量,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选择其喜欢的食物,并注意食物搭配,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做到饮食多样化。(3)饮食随访管理:患者出院前应再次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饮食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其出院后做好饮食自我管理,鼓励家属参与到饮食管理中来,共同监督、帮助患者合理饮食。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回访等形式了解患者在家中的进食情况、近期体重变化等,嘱患者定期来院复诊,复查其相关实验室指标,如其出现营养状况明显下降,应查找原因并调整其饮食计划;如其营养状况同前或有好转,则继续之前的饮食管理计划。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结果:入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消化功能下降、热量及蛋白质摄入不足等因素,可出现腹腔积液、门静脉高压、肝细胞受损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加速了疾病进展,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常规饮食指导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营养需求,部分患者仍出现营养不良,甚至导致其病情恶化。多项调查显示[4]:乙肝肝硬化患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发生不仅可影响患者机体抵抗力,还可能诱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病死率。合理的饮食可调节胃肠道菌群,降低机体内炎性因子对消化道的损伤,从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营养物质的增加可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常规的饮食指导多由护士进行口头或书面宣教,形式单一,缺乏明确目标,健康教育效果和质量均较低。个体化饮食方案强调多学科合作,通过消化科医师、营养科医师及专科护士共同配合,根据患者的病情、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结合其相关实验室指标,并根据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饮食推荐量设计出适合患者的食谱,除每日定点提供三餐后,还增加了睡前点心,以少食多餐的方法,既补充了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减轻了肝脏过度代谢的负担。睡前点心还有效降低了蛋白质和脂肪的氧化率,促进营养的吸收,保持患者肝功能的代谢平衡和机体热量的平稳摄入。

综上所述,将基于目标管理的饮食干预应用于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预防并减少了患者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潘乐,张娜,任慧燕,等.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评估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9):1034-1035

[2]肖娜.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饮食干预[J].国际感染学(电子版),2020,9(1):210-211

[3] 翟银萍,顾秋娣,娄建琴.基于达标理论的饮食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预防作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15(4):176-178

[4] 李艳艳,王育蓉,方媛.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况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1):4923-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