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抗凝剂血液透析中凝血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 2

无抗凝剂血液透析中凝血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李亚珍 谭超   林芷珊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  广东湛江 524000

目的:讨论无抗凝剂血液透析中凝血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治疗无抗凝剂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中应用品管圈护理,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结果:运用品管工具,根据凝血原因进行分析与实施对策,造成凝血原因的缺失项目得到有效改善,凝血事件的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分析无抗凝剂血液透析中凝血原因,实行改进护理措施,降低凝血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患者顺利完成透析,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关键词无抗凝剂血液透析;凝血原因;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是临床抢救治疗急、慢性肾衰竭以及药物中毒的最有效方法。进行透析时,患者血液和管道以及透析膜等接触容易发生凝血,导致管道阻塞,因此在进行透析时常需要使用抗凝剂,但是对于出血患者使用肝素等抗凝剂会加重出血,因此采用无抗凝剂透析对于合并出血以及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无抗凝剂血液透析是一种临床较常用的治疗方式,然而在治疗中存在较高的凝血风险,严重影响透析效果[1]。了解凝血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保障患者顺利行透析治疗至关重要[2]。运用品管工具,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凝血发生率。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治疗无抗凝剂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次展开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治疗无抗凝剂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次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次,实验组50例次。其中,对照组中年龄均值达到42.58±1.38岁,女性22例次,男性28例次。实验组中年龄均值达到41.69±1.68岁,女性23例次,男性27例次。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主要根据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在实验组中运用品管工具,针对血液透析患者行无抗凝剂透析治疗,分析凝血原因,主要包括血流量不足,患者高凝状况、预冲不充分或者其他原因。根据凝血原因分析制定护理对策。(1)针对血流量不足的护理对策,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血液透析时期的监测,超滤量需小于干体重的5%,血液透析前需要停止应用降压药物。需要适当加压,重新进针,指导患者涂抹喜辽妥,使用止血包扎,在湿敷过程中应用硫酸镁,在湿敷中还可以应用芦荟以及马铃薯。护理人员需提醒血压过高、过低患者,延迟或提早卸下止血带。加强宣教卸下止血带时间,在止血带上注明时间警示。(2)针对患者高凝状态的护理,护理人员需调整血液透析的方案,应用高通量、透析面积大的透析器,提高透析效率,调节血流速度250-350ml/min。定时监测凝血因子指标变化。若患者伴随糖尿病,需要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适当进行运动,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3)针对预冲不充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充分预冲,提高透析膜的通透性,排净透析器内空气,严格执行SOP预冲规程,清除透析器内的过敏物质。

1.3评价标准 

(1)透析凝血标准:透析器中,0级指回血后无凝血或者数条纤维凝血。1级指回血后,成束纤维凝血,占透析器的面积三分之一。2级指回血后,半数以上的纤维凝血。3级指回血后,整个透析器出现全部凝血。血路管中,0级指回血后无残留血液以及血凝块。1级指回血后,动静脉壶管壁、滤网的一端中都具有血凝块。2级指回血后,动静脉壶管壁、滤网均可以看到血凝块。3级指回血后,血凝块中充满静脉壶、动脉壶。

(2)对比两组患者的无抗凝剂透析凝血情况。

(3)将1级、2级、3级纳入凝血事件,对比两组凝血事件的缺失项目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统计本文中出现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实行T检验;计数资料,实行卡方进行检测。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凝血事件对比

实验组的凝血事件:0级占56.00%,1级占24.00%,2级占18.00%,3级占2.00%;对照组的凝血事件:0级占10.00%,1级占22.00%,2级占56.00%,3级占12.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凝血事件对比

组别

例次

0级

1级

2级

3级

实验组

50

28(56.00%)

12(24.00%)

9(18.00%)

1(2.00%)

对照组

50

5(10.00%)

11(22.00%)

28(56.00%)

6(12.00%)

Χ2

27.693

5.331

13.675

3.228

P值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凝血事件的缺失项目情况对比。

  将1级、2级、3级纳入凝血事件,其中实验组50例次中,凝血事件共22例次;对照组50例次中,凝血事件共45例次。对比两组凝血事件的缺失项目情况。

实验组的血流量不足的占22.22%,患者高凝状况占17.78%,预冲不充分占4.44%,其他的占4.44%;对照组中血流量不足的占40%,患者高凝状况占26.67%,预冲不充分占22.22%,其他的占11.1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事件的缺乏项目情况对比

缺乏项目

对照组数量

百分比

实验组数量

百分比

血流量不足

18

40.00%

10

22.22%

患者高凝状态

12

26.67%

8

17.78%

预冲不充分

10

22.22%

2

4.44%

其他

5

11.11%

2

4.44%

合计

45

100.00%

22

46.66%

3  讨论

在对存在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患者实行无抗凝剂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有效的避免出血危险,但无抗凝剂血液透析中的凝血危险会影响透析治疗是否顺利进行,造成患者血液浪费甚至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3]。通过找出凝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凝血风险,提高治疗效果[4]。本文中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取无抗凝剂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次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照组50例次中使用常规护理,主要根据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在实验组50例次中运用品管工具进行干预,根据凝血原因的状况进行针对性处理,如充分预冲,排净透析器内空气,根据病情调整透析方案,确保血流量充足等,多管齐下,加强护理干预。通过运用品管工具,患者行无抗凝剂透析治疗时,造成凝血原因的缺失项目得到有效改善,凝血事件的发生率下降,进而减少患者血液浪费,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综上,通过运用品管工具,分析无抗凝剂血液透析中凝血原因,实行改进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凝血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透析质量,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参考文献:

[1] 计媛. 血液透析中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原因分析及护理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1):306-307.

[2] 李道新. 无肝素血液透析中凝血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3):159-160.

[3] 沈黎明. 无肝素血液透析的凝血原因及护理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0):224.

[4] 刘瑶,叶虹,王嘉莹.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降低血液透析中心凝血发生率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7):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