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钱进

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目的:评价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截取入院时间段是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入院的80例患者,以奇偶法为分组依据,均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将基础降糖治疗分别应用于两组患者中,参照组增加甲钴胺注射治疗,观察组实施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对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97.50%)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参照组(82.50%)高(P<0.05);观察组神经症状与体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腓总神经MNCV与SNCV明显比参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明显,安全性有保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面积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甲钴胺;前列地尔;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

引言: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典型症状是肢体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如果治疗不够及时、有效或者科学,在疾病进一步发展之后,存在牵连患者全身神经损伤或坏死的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无法保证高品质的日常生活。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通常在控制血糖基础上,配合营养神经治疗。其中,应用率比较高的是甲钴胺,能够对有关症状进行缓解,然而,效果并不理想,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疗效下降,预后不良。在深入研究周围神经药物之后,临床发现,以此为基础,运用前列地尔可以获得较好效果,减少治疗时间,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确保预后效果[1-2]。因此,文章讨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取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患者最早入院时间是2022年5月,最晚入院时间是2023年6月,采取奇偶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女之比是22/18;年龄集中在32-71岁,平均(52.24±4.31)岁;参照组男、女之比为23/17;年龄集于32-71岁,平均(52.46±4.5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P>0.05,不存在明显差异,可比。
    入组标准:(1)临床诊断确定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了解研究目标,签订有关协议;(3)配合度很高,服从医护人员安排;
    剔除标准:(1)神经系统异常;(2)肝肾功能异常;(3)对本次药物过敏。  

1.2方法

参照组采取甲钴胺治疗,规格是1ml:0.5mg,批准文号J20150016,使用期内注射治疗,每次0.5mg,每天3次,隔天1次,结合患者病情适当调整使用剂量;观察组联合使用甲钴胺与前列地尔治疗,前列地尔规格是1ml:5µg,批准文号H20150023,小壶中加入10µg前列地尔和10ml生理盐水,再取100ml生理盐水实施冲管操作,每天1次,甲钴胺的使用方法参考参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两周。

1.3观察指标

疗效的判定:显效指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恢复键反射,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趋于正常;有效指以上指标改善明显;无效指没有达到上述标准;
    神经症状与体征评分:分值越低越好; 
    腓总神经MNCV与SNCV改变:分值越高越好;
    不良反应统计:胃肠不适等。

1.4统计学分析

处理数据应用spss17.0,计量、计数数据的检验标准是T、X2,表达形式(±s)、(%),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相较于参照组(82.5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高,达到97.50%,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40

24

15

1

39(97.50)

参照组

40

13

20

7

33(82.50)

X2

-

-

-

5.0000

P

-

-

-

0.0253

2.2 2组神经症状和体征评分

两组治疗前的神经症状与体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比参照组低(P<0.05),见表2.

2.2组神经症状和体征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神经症状评分

体征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4.59±1.13

1.43±1.01

5.79±1.68

2.43±0.40

参照组

40

4.50±1.26

1.99±1.13

5.76±1.88

3.01±0.62

t

0.3363

2.3368

0.0752

4.9716

P

0.7375

0.0220

0.9402

0.0000

2.3 2组总神经MNCV、SNCV改变

治疗前,两组腓总神经MNCV与SNCV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MNCV与SNCV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3.2组腓总神经MNCV、SNCV改变(±s)

组别

例数

MNCV(m/s)

SNCV(m/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40.87±3.16

49.56±5.22

35.18±2.65

42.94±3.68

参照组

40

40.92±3.23

47.31±4.42

35.98±3.11

38.78±2.18

t

0.0699

2.0804

1.2383

6.1511

P

0.9444

0.0408

0.2193

0.0000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3例出现胃肠不适,参照组有2例出现胃肠不适,通过对症处理,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很高发病率,发病机制关联神经纤维急性异常功能、慢性神经纤维的受损、萎缩与微血管功能缺失等要素[3]
    甲钴胺注射液能够很好的传递神经组织,借助甲基转换反应加快核酸、脂质、蛋白质代谢,有利于合成神经元轴索蛋白质与髓鞘脂质卵磷脂。前列腺素E1属于血管扩张剂,具有很多种生物活性,可以使血小板膜内腺苷环化酶得到激活,从而提高血小板环磷酸腺苷含量,能够抑制释放血栓素A2,加强扩张血管,防止聚集血小板,最终对微循环进行有效改善。前列地尔微球制剂可在脂微球中封入前列腺素E1,通过对脂微球载体性的利用,靶向性的将药物聚集在病变部位并发挥作用,降低在肺部的失活率,促使代谢延迟,维持长期有效性,最重要的是能够减少药物刺激血管[4-5]
    观察本次研究不难发现,观察组采取联合甲钴胺与前列地尔的治疗法,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神经症状与体征评分,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与此同时,安全性比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于临床方面。  

综上所述,对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而言,采取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法的疗效理想,安全性很高,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周华. 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 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183-184,196.

[2]赵钻华,彭志峰,甘万华,等. 甲钴胺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在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1):155-157.

[3]王晓敏,沈利兰,何柏林,等. 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和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3):1700-1703.

[4]秦晓丹,屈丹. 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和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0):50-52,56.

[5]张鑫,李洪臣,金银淑.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评价[J]. 糖尿病新世界,2018,21(4):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