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理论更新与技术研发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口腔正畸理论更新与技术研发的几点思考

谭晓明

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276023,

摘要理念更新与技术创新是现代口腔正畸学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驱动力。作者及其团队经过近30年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在诸多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以面形作为评判入口,形成了“突面”“凹面”与偏颌畸形中国特色诊断分类体系,总结下颌形态在突、凹、偏、直各类面形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在颌骨生长型预判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含颌位因素错畸形重要概念,归纳出下颌骨后退、前徙及偏斜对形成突、凹、偏畸形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颌位重建概念,通过矫形手段实现下颌前导、后推、侧移及顺旋等颌位纠正,通过颌位重建达到咬合对接;提出了病理性错畸形重要概念

关键词:口腔正畸理论更新技术

引言

牙槽骨缺损在正畸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未经正畸治疗的双颌前突患者存在牙槽骨开窗与开裂的比例高达94%,后牙反患者存在骨开窗骨开裂的比例高达61.6%。个别牙长期缺失、唇腭裂等原因也会造成牙槽骨缺损。牙槽骨缺损会增大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骨开窗、骨开裂、牙龈退缩、牙齿松动等并发症风险。因此,正确评估患者牙槽骨情况,合理设计牙槽骨增量方案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降低正畸治疗难度具有重要意义。

1口腔正畸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转变,对外观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进而增加了正畸矫正人数,同时,对脸型改善的医疗需求越来越多,例如氟斑牙、牙齿缺损、牙齿重叠患者。口腔正畸指的是在矫正装置的辅助下,对面部牙齿和骨骼等进行调整,确保面部肌肉和神经更加协调,临床治疗期间,这些操作均离不开矫治器,通过生物力改变牙槽骨和牙齿所处位置,最后达到矫治的目标。口腔正畸为口腔科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矫正牙齿,解除畸形及错牙,尽可能的保证口颌系统的美观,确保其稳定性。

2探索中国特色分类的临床意义

①注重面型作为考察入口。将面型作为诊断起始考察对象及治疗终极目标,揭示出面型与牙列结构及TMD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骨源性突面畸形与髁突吸收等TMD高易感性关系,总结出“突吸退”(突面畸形-髁突吸收-下颌后退)、“突吸偏”(突面畸形-髁突不对称吸收-下颌偏斜)等重要临床现象。②解释磨牙关系发生机制。人类上下磨牙的天然关系是中性尖窝关系,这有利于达到咬合最大接触、调节咬合与关节平衡、稳定下颌正中关系、减少牙磨耗。因某些生理、病理及习惯因素导致的下颌骨偏离,可使磨牙偏离中性关系,最常见的是下颌骨后退导致的磨牙远中关系及后续发生的深覆、深覆盖及深Spee曲线(三深咬合现象)。③提供分类治疗方案建议。诊断分类确定后,必须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案。以突面畸形为例,牙槽性、骨源性没有颌位因素,可通过减数、非减数方式以常规固定或隐形技术进行矫治,而颌位性、混合Ⅰ、混合Ⅱ型含颌位因素,可通过下颌前导等颌位重建矫形技术进行治疗。④给出矫形治疗机制。比如,治疗方案所建议的颌位重建都辅以作用机制的诠释。以下颌前导矫形技术为例,在矢状向,下颌前导产生的肌力通过锁结装置转移到上颌,使上颌整体后移;在垂直向,前牙区咬合打开,后牙区如Spee曲线深而呈较大开,可应用SGTB矫形装置,后牙区如Spee曲线浅而呈较小开,则可应用Herbst或SGHB矫形装置;在水平向,通过骨缝效应或后牙去代偿进行上颌宽度拓展;在TMJ,诱发髁突改建及新骨形成,最后通过颌位重建达到咬合对接。

3口腔正畸理论更新与技术研发

3.13D打印技术

在数字化与精准治疗的大背景下,“3D数字化口腔正畸”结合计算机辅助三维诊断、个性化设计及数字化成型技术具有精准、效果自然、矫正时间短等优势。3D打印模型则可实现牙列数字化的可靠复制,构建模型更加坚固,避免了传统石膏模型可能存在的临床技术错误、印模变形、模型材料收缩等问题。利用医学成像软件打印颌骨的3D模型,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生长分析,有助于正畸医生充分了解颌骨的生长模式,验证生长理论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可直接或间接制作唇侧或舌侧托槽及隐形矫治器,其托槽可在术前数字化设计模拟,实现虚拟设计模型,降低生产成本,缩短模型修改时间。3D扫描可获得患者面部解剖结构和精确牙弓形态,通过数字化技术设计牙齿移动和表面托槽,使用3D打印导板引导正畸托槽精确定位,可加快正畸操作过程,同时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种植钉的植入往往依靠医师的临床经验及对影像信息的参考,而3D打印种植支抗导板是通过CBCT图像进行骨组织重建及骨量精确分析,设计制作出个性化的植入导板,实现对植入部位、深度和方向的精确把控,同时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矫形器可用于治疗错颌畸形,也可以通过使用口腔内扫描仪和3D打印机进行制造。用于增强这些器具的纳米填料,如二氧化硅和羟基磷灰石,在SLA期间不会与树脂结合。鉴于此,HAp的表面用甲基丙烯酸酯进行功能性修饰,可以增强纳米填料与聚合物基质的粘附力。

3.2无托槽隐形正畸

透明牙套是数字化技术在口正畸临床应用的集中体现,也是开发新型材料移动牙的典范,更是对传统有形固定矫治装置的透明化变革。膜片对牙列的整体包裹以及对个体牙面的严密紧贴,赋予该技术超越传统固定装置的优势,加上患者对矫治器美观化的要求,这些因素决定了透明牙套技术已成为正畸临床治疗学的重要组成,是现代正畸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透明牙套的数字化设计与系列化更换,正畸治疗的核心机制与临床程序已融合在各个牙套中,临床操作与疗效发挥较为可控,这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同时,由于透明牙套矫治无论从生物力学、材料科学、数字化模拟、后台设计等各个角度,都有别于经典固定矫治临床程序,所以对正畸或全科医师的基础理论功底及生物力学理念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3.3牙周加速成骨正畸

牙周加速成骨正畸(PAOO)通常用于患者唇颊侧和/或舌腭侧多个牙位的骨增量。由于PAOO可以产生加速和骨增量的效应,其适应证包括:1)需要牙槽骨增量的病例,如骨开窗、骨开裂;2)缩短正畸疗程;3)提高稳定性,减少复发;4)增加严重错畸形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5)埋伏牙(如尖牙)的快速拉出;6)扩弓及改善牙槽骨形态。此外,在开展PAOO前还应评估患者牙周硬组织条件,除常规牙周手术禁忌证外,患有未控制的牙周炎或严重上皮附着丧失的患者通常不能行PAOO。适当的正畸介入时机是保证PAOO取得满意效果的必要条件。RAP在骨皮质切开术后数天开始,1~2月达到峰值,并维持4个月左右,此后逐渐消失。为充分利用RAP、PAOO术后2周内甚至术后即刻就应开始正畸加力。

结束语

随着数字化成像技术、虚拟设计、新型生物材料的普及与改进,将口腔正畸理论更新与技术研发应用新阶段推进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刘静.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技术治疗先天性缺牙对牙齿美观度的改善作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121-122.

[2]潘永初,李丹丹,孙雯,王华,张卫兵,严斌.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正畸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展望[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248-250.

[3]冯格,黄兰.增强现实技术在口腔正畸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2):1772-1773.

[4]李将.不同正畸术对牙周炎正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1):106+110.

[5]厉松,苏茹甘.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J].口腔疾病防治,2019,27(0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