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手术和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开胸手术和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杜星志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30名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以便进行研究。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15名患者接受了传统的开胸手术,而另外15名患者接受了微创心脏手术,比较这两组患者在手术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开胸组相比,微创组在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胸液引流量和切口长度方面都表现出更好的结果,这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微创心脏手术在多个指标上表现更优越,创伤更小,术后生存质量也更高。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开胸手术;微创心脏手术;临床效果

心脏疾病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学中的一大挑战,而先天性心脏病是其中一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心脏疾病类型,在患者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治疗既包括保守治疗也包括外科手术干预。在外科手术干预方面,开胸手术和微创心脏手术一直以来都是两种主要的治疗方式,它们各自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和限制。本研究旨在探讨开胸手术和微创心脏手术这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手术干预一直以来都是外科心脏病学领域的焦点之一,因为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产生显著影响[1]。因此,希望通过对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分析,从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胸液引流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生存质量评估等多个角度,全面评估这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势,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明智的治疗选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来自我们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30例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开胸手术,观察组采取微创心脏手术。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8名,女性患者7名,平均年龄为(36.35±3.21)岁。在这组患者中,房间隔缺损占6例,室间隔缺损9例。而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9名,女性患者有6名,平均年龄为(38.42±4.36)岁。其中,房间隔缺损占7例,室间隔缺损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开胸手术,在手术准备阶段,采取了标准的消毒措施,切口选取在胸骨的正中位,然后进行常规的皮肤切开和皮下组织切割,这一步骤完成后,暴露出了胸骨,并继续切开胸骨上方的肌肉,以便进一步操作[2]。胸骨后壁的处理也采用了标准的游离程序,同时在纵向劈开胸骨后进行止血操作。随后,建立体外循环支持系统,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循环稳定。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了相应的个体化治疗。

观察组采取微创心脏手术,首先进行全麻下的双腔气管插管,患者被安置于平仰卧位,右侧胸部被抬高了30度,静脉通道通过右颈静脉和右股动静脉插管,以建立体外循环。在胸腔镜下进行手术时,在右侧腋前线的第4肋间做了一个长约3-4厘米的切口,随后在右腋中线的第3肋间做了第二个大约1厘米长的切口,并在右腋前线的第5肋间做了一个长约1厘米的第三切口,用作胸腔镜的入口。部分手术器械通过这些切口被置入,接下来切开心包并将其悬吊,同时阻断了上下腔静脉[3]。升主动脉则使用4-0prolene线缝合并装置罐注荷包,插入灌注针。在心脏停跳后,开始进行心内操作。这个过程需要高度专业的外科技术和团队协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胸液引流量及切口长度,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对比。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运用()表示连续性变量,使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而使用(n,%)表示分类变量,应用2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在统计结果中,当P值小于0.05时,表明观察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胸液引流量及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表(± s,分)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

体外循环时间

胸液引流量

切口长度

观察组

15

42.25+5.37

63.37+10.47

71.37+16.47

3.38+1.52

对照组

15

103.37+16.48

72.16+15.49

105.36+26.35

17.71+2.94

t

-

13.6571

1.8208

4.2364

16.7689

P

-

0.0000

0.0406

0.0002

0.0000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异常,通常在出生时即存在,涉及到心脏的结构、功能或血流方面的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常需要外科手术干预以改善其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开胸手术和微创心脏手术一直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开胸手术作为传统的外科干预方式,已经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但通常需要通过大型胸骨切口暴露心脏,建立体外循环,然后进行心脏修复

[4]。尽管开胸手术在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例中依然是必要的,但它伴随着较长的康复期、明显的创伤和术后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与此相比,微创心脏手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治疗方式,微创手术使用小型切口和胸腔镜技术,以更轻松的方式访问心脏,而无需完全切开胸骨,小型切口减少了胸骨和胸壁的损伤,有助于更快地康复和减少术后疼痛。

综上所述,微创心脏手术在减小创伤、缩短康复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更为温和和有效的治疗选择,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保存,张成鑫,葛圣林等.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经验探讨[J].安徽医学,2022,43(09):1007-1011.

[2]罗洪波,蒋振威,张文斌.胸骨下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11):53-56.

[3]赵佯雪,赵萍萍,刘瑞.开胸及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比较[J].云南医药,2022,43(03):29-30.

[4]林丽肖,陈淑淑,陈思思.先天性心脏病低龄患儿围手术期营养风险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2):2229-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