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管理分析

梁超

131127199111300011

摘要环境监测管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环境监测管理的分析和改进变得更加迫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直积极推进环境治理,强调可持续发展,将环境监测管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管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管理

引言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而环境监测管理则是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通过环境监测管理,我们可以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分析至关重要。

1环境监测的概述

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行观测、测量和分析,以评估和监测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的过程。环境监测的目的是获取准确、全面、可靠的环境数据,帮助了解和评估环境的状况与趋势,为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提供数据支持,评估环境治理效果,预测环境变化趋势,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环境与资源。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声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其中,空气质量监测主要关注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因素;水质监测重点关注水体的水质状况和污染物含量;土壤环境监测主要针对土壤质量和有害物质的检测;声环境监测关注环境噪声水平;生物监测则是通过对生物体进行观察和实验,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同时,环境监测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网络和站点,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提供有关环境质量变化和趋势的信息。

2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2.1监测覆盖不足

由于资源限制和监测技术限制,环境监测网络覆盖范围有限。一些偏远地区或者特定类型的污染物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监测和评估,导致了监测结果的不全面和准确性的降低。

2.2数据质量问题

环境监测中的数据质量问题也是一个挑战。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不及时可能导致数据的误差或者不准确。此外,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操作的失误,影响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

2.3监测方法和指标的局限性

现有的环境监测方法和指标往往针对性较强,无法全面评估所有的环境问题和影响因素。特定环境问题的监测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

2.4数据共享和信息发布不畅

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信息发布仍存在不畅的问题。监测数据的可访问性和透明度有待提高,公众参与的渠道和方式仍然有限,从而制约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参与度。

3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

政府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监测站点,覆盖范围包括城市、农村、工业区、生态保护区等不同地区和环境类型。通过科学规划,确保监测站点布局合理。考虑到地理因素、污染源分布和环境敏感区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监测站点,以实现全面的监测覆盖。采购和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以及智能监测设备等高新技术,增强监测能力。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采取维护、校准、修复等措施,及时解决设备故障,确保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确保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2提升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

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不断更新和升级监测设备。特别是在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领域,引入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检测仪器和装置。加大投入,鼓励本土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环境监测设备的研发工作。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本土监测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国内环境需求。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监测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操作。通过远程监控、自动化采集和分析等手段,提高监测效率和精确度。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和校准机制,确保监测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加强设备日常维护,定期进行校正和检验,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通过培训机构、专业课程等方式,增强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3.3完善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

加大对环境监测方法的研发投入,推动创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开展科研合作等方式,开发适应性强、高效准确的监测方法,以满足不同环境问题的监测需求。对现有的监测方法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准确度和可靠性。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等手段,统一监测方法的操作流程和要求,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依据科学研究和国内外经验,制定或修订环境监测指标标准。确保监测指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代表性,能真实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加强对新兴污染物的监测研究,确保及时掌握新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关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及时修订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以适应环境保护的新挑战。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强对监测方法和指标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共享,引导各地区和行业组织按照规范执行环境监测工作。

3.4强化数据共享和信息发布

建设集中管理、统一规范的环境监测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整合、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提供便捷的数据共享服务。积极推动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换,促进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数据共享。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机制,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监测。制定统一标准和规范,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一的编码和格式要求。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方便数据的共享和交流使用。鼓励政府机构和监测机构主动向社会公开环境监测数据,提供数据查询和下载服务。同时,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基于开放数据进行环境分析研究和应用开发。加强环境监测结果和评估报告的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向社会公开监测数据和报告结果。通过建立信息发布渠道、网站和APP等方式,方便公众查询和获取环境监测信息。

结束语

环境监测管理分析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核心,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准确、公正、透明的原则。我们要推动环境监测技术和手段的创新与发展,加强监测数据的精确度和时效性,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提升环境监测管理水平,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与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吕金晶.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6):58+61.

[2]周秋芳.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0,32(05):179+181.

[3]尹凡.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0,32(02):187+189.

[4]孙玉红.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34):36-37.

[5]李文俊,王慧铭,李建.分析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