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护理方案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心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心理行为护理方案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心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李娜

新乡市中心医院  介入治疗科  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行为护理方案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心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3年5月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 60 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心理行为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心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SDS 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尊重感、满足感、安全感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行为护理方案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以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行为护理;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心理状态

脑动脉瘤为临床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变,也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首要因素。多数瘤体较小,未发生破裂时临床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生破裂极易导致患者大量出血而亡,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1]。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该疾病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多,介入治疗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为探讨心理行为护理方案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心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 60 例脑动脉瘤患者做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3年5月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 60 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6~74岁,平均(34.55±1.67)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6~75岁,平均(34.56±1.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动脉瘤诊断标准,均经CT及MRI、全脑血管造影定位确诊,采用介入治疗;②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其他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原发性或者继发性痴呆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进行用药指导。

研究组采用心理行为干预护理:

①心理干预措施:为每位患者创建有关的心理护理档案系统,开展心理测试活动,准确评价每位患者的心理情况与特征,编制完善的计划内容。一般情况下,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受到病情的影响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和情绪,此期间护理人员就应做好一系列的病情解释工作,为其提供心理性暗示,给予一定安慰和鼓励,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转变自己的角色[2]。此时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已经成功治疗的案例,可增强患者自信心,提升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护理人员还需和家属之间相互合作,为家属讲解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与护理,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在稳定患者情绪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治疗态度,预防出现心理方面的不足和缺陷。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治疗之前应为患者全面讲解疾病知识和信息,发放与介入治疗有关的资料,引导每位患者对治疗内容、形式、预后等形成深入准确的理解,提升治疗自信心。在介入治疗过程中,要做好手术前的心理疏导,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一定的关心和鼓励。介入治疗后观察患者情绪、心理情况,如果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则必须要有针对性、差异性的开展疏导工作,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和不正确的心理问题。

②行为干预措施: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手术后的预后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容易诱发行为方面的问题。为预防行为的偏差,应经常开展座谈会活动,在其中分享预后的经验和信息,营造较为温馨、舒适度高的环境氛围,维持环境的安静性,也可以在其中适当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及患者喜欢的视频,形成缓解不良情绪的作用。行为干预期间还需引导患者学习头部肌肉放松的方式,逐渐进行面部、颈部、背部肌肉放松等,每天练习时间20min,有助于实现行为干预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心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心理舒适度主要包括尊重感、满足感及安全感;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3 个级别。总满意度 =满意度+基本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 SPSS23.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患者 SAS、SDS 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 SAS、SDS 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 1。

表 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

56.35±4.72

45.81±3.64

58.42±6.75

43.69±4.25

研究组

30

57.21±5.06

38.42±3.19

58.69±6.83

37.53±4.18

t值

0.681

8.363

0.154

5.660

p值

0.499

0.000

0.878

0.000

2.2  比较两组心理舒适度

研究组患者尊重感、满足感及安全感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2。

表 2  两组心理舒适度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尊重感

满足满

安全感

对照组

30

20(66.67)

22(73.33)

24(80.00)

研究组

30

27(90.00)

28(93.33)

29(96.67)

x2

4.812

4.320

4.043

p值

0.037

0.044

0.048

2.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总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 0.05,见表 3。

表 3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30

13

9

8

22(73.33)

研究组

30

21

7

2

28(93.33)

x2

4.320

p值

0.044

3讨论

脑动脉瘤主要是在先天性畸形因素、动脉硬化因素、感染因素的影响下所诱发的脑动脉壁囊性扩张,目前在临床中主要使用脑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诊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常采用介入治疗的手段。但是,多数患者尚未形成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在介入治疗的阶段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

本研究对心理行为干预护理方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护理人员为每例患者建立档案,分析患者的心理情况与情绪状况,然后开展疏导活动,讲解介入治疗的优势,提供成功治疗的案例,使得患者在形成正确疾病认知、介入治疗观念的同时,减轻不良心理及情绪,规避因为心理和情绪问题引发的治疗依从性不足现象。与此同时,通过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其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3-4]心理行为护理还能改善行为习惯,提升生活质量,纠正不正确的行为,尤其是采用肌肉放松方式,除了能够缓解患者情绪,还能规避不良的行为因素。

本研究中,护理后,研究组 SAS、SDS 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尊重感、满足感、安全感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由此说明,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行为护理方案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以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怡,顾彩萍 . 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J]. 医疗装备,2017,30(09):180-181.

[2]闫淑静.心理行为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2):96-99.

[3]黄博婷.心理行为干预护理模式在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6):63-64.

[4]赵艳艳.心理护理对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 [J]. 中国民康医学,2017,29(0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