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美育化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立德树人 美育化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究

那木吉拉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实验小学  017300

摘要:伴随时代发展进步,小学美术教学逐渐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从而为学生个人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创造优良发展空间。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必须革新传统教育理念和授课模式,以多元化、多样化发挥小学美术课堂优势,通过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并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基础上,营造轻松愉悦的高效课堂氛围,最终实现德育教育和小学美术的高效融合。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加以探索。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渗透;策略

前言:美术虽然是一门艺术课程,承担学生人文情感、审美能力等培养责任,但是其中不乏包含许多有关于德育教育素材,挖掘灌输后能够对学生德育素质培养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在当前核心素养和教育素质等政策要求下,为实现立德树人、美育化人教育目标,则必须立足学科特征,巧妙将德育要素渗透于教学工作中。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美术想要实现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便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育理念与授课模式,为学生传授美术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同时,将其中德育素材发挥作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为全面提升提供优良保障。

一、小学美术中渗透德育教育原则

小学美术教学中加以德育渗透工作是如今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使两个层面教育系统相互融合渗透,从而实现学生两方面共同提升促进。基于此情况,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从整体角度出发,通过完善、优化以往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对美术教学活动加以系统性革新。对此,教师必须遵循三条原则。

其一,合理选取德育渗透时机。应该在现阶段学生道德品质形成阶段加以德育渗透工作,并尽可能淡化德育渗透痕迹,潜移默化中达到效果。换言之,渗透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个人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使德育教育自然发生,而不是刻意强加,否则将无法保证德育的渗透性落实。

其二,关注德育内涵。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应遵循美术教育规律,将美术课堂作为渗透工作的优良载体,根据美术形式、内容、创作方法等方面适当开展德育指导[1]

其三,坚持褒贬结合原则。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遵循客观事实,对学生肯定之处加以鼓励,对于错误之处也不能立马否定,而是综合了解原因后帮助其形成正确认识,才能高效引导改正,充分保证教育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顺利开展。

二、小学美术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要素

小学美术教材编纂工作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通过相关工作者结合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综合能力等方面的针对性设计。以美术色彩、形式、线条形状等加以全方位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除此之外,山水画、中国画、卡通画等相关展示素材中,都具备不可忽视的德育教育要素,小学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多种美术活动时,可以将素材中德育内容充分挖掘并科学利用,从而达到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的作用,并对学生起到思想道德方面的德育教育效果。

例如,教师讲授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水墨游戏》课程时,便可以首先带领学生了解中国水墨来源和发展历程,并对水墨文字书写和水墨画等应用方面做出进一步介绍。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水墨在我国从古至今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中国独特文化瑰宝。随后以实际绘画体验水墨带来的造型构建和图像展示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真实水墨图画,使其近距离感受水墨蕴含的文化魅力,从而激发对水墨兴趣和热情,进而能够以自主性、自发性钻研探索此中国文化形式。

由此可见,深度挖掘小学美术教材中的中国传统元素,能够强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钻研之情,进而在逐渐深入探索中培养国家意识和建立文化自信,对个人德育将起到良好激发和促进效果,充分实现小学美术教学和德育教育工作之间的充分融合[2]

(二)在动脑与动手结合美术活动中培养劳动美德

小学美术教材中不乏很多主题性美术活动,此时便需要学生将动脑与动手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有效培养美术学习中的基本技能要求,同时也是美术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劳动教育与美术实践活动加以融合,能够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树立劳动意识和劳动美德,能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对此,便需要教师将热爱劳动精神作为教学任务渗透于课程活动中,根据授课为基础与德育教育充分结合起来,从而将德育充分融入到美术活动中,以此提升学生美术能力和德育水平的共同提升。

例如,教师讲授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美术小记者》课程时,便给予学生充足的课程活动开展空间。首先根据活动要求,使学生带上相机与话筒对其他人开展采访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模式开展,并在各小组交流中选择不同群体加以采访,如其中一组选择采访学校保安,那么其他小组便应该避免选择相同职业群体,如此在最后分享探讨中便能使学生感受不同职业方面的工作品德。当采访结束后,小组成员针对结果制作板报,由于提前准备采访问题,所以对采访者已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能够了解其在工作岗位上付出的努力,从而与之产生情感共鸣,深刻感受到劳动品德含义和重要性,对学生能够起到强大德育教育作用,为个人情感建立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艺术家个人经历加以思想情感建立

由于现阶段学生尚未形成健全独立思维方式和个人行为,所以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从而对自身起到积极或消极作用。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紧紧抓住现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可以通过介绍艺术家个人经历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古今中外很多美术艺术家不乏经历坎坷挫折,但是从来没有放弃对美术艺术的追求所在,他们作品中,往往包含积极进取人生态度和乐观不屈的高尚情怀。小学美术教师通过深度挖掘艺术家个人经历并向学生讲授,能够引导其了解艺术家的同时,近距离感受个人品质与精神魅力,有助于树立向这些艺术家看齐、学习的情感,最终高效实现自身向上精神的激发和调动,有效完成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促进学生自身德育水平[3]

例如,教师结合授课内容为学生介绍到我国现代著名绘画大师徐悲鸿,其虽然出生于家庭穷困的农村环境中,但是自从对美术展现出兴趣和热爱之情后,便从没有放弃对美术艺术的追求。跟随父亲学习中国花鸟画、人物画,随后又独自前往上海,刻苦努力学习后终于进入震旦大学学习美术。徐悲鸿一生中不仅创作《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具有强烈人格精神的作品,他还将坚持不懈、刻苦求学精神传递给学生。教师将此为学生介绍讲解,从而激发其内心同样奋斗、坚持素养,能够以积极饱满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高效实现德育教育工作核心培养与塑造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美术能够成为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优良载体,要求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重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强化德育渗透工作。对此,教师便应该充分将学生放置于主体地位之上,发挥自身组织者、引领者身份,强化自身言传身教功能,从个人认知、情感渗透、行为鼓舞等多方面建立学生综合道德素养。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成长更为全面及完善,能够树立正确德育观念与意识,实现对其将来发展奠定夯实基础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婷.育德于美,美中育人——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智力,2023(05):123-126.

[2]苏亚南.德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智力,2023(03):115-118.

[3]李翘.探究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科幻画报,2021(01):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