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多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多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莫凤燕1 杨艳 2汪继翠 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云南省昆明市邮编:650200

摘要:目的:探究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1月—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225行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患者年龄、性别、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导管位置、运动刺激、SAS评分、SDS评分与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导管位置及运动刺激是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关键影响因素(P<0.05)。结论: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导管位置及运动刺激是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当给与针对性护理干预。

关键词: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机械性静脉炎;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不需要扩皮,不需要局麻,更符合多数患者的血流状况[1]。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是当前临床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但其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静脉炎症的发病率在18.00%-26.70%之间,是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静脉炎可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严重时可造成二次感染[2]。近年来,由于医疗科技的发展,护理工作者已开始关注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中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其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3年1月—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225行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76例和对照组(未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49例。

1.2 问卷调查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精神状态。

1.3 诊断及评分标准

(1)机械性静脉炎:依照《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的诊断标准,以患者导管置入造成血管损伤,相关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硬结等,或静脉呈条

索状隆起评估是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

(2)SAS与SDS评分标准:量表共20题,分数为80分,即分数越高则患者精神状态越差,反之则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25例患者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得出:患者年龄、性别、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导管位置、运动刺激、SAS评分、SDS评分与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呈正相关(P<0.05)。详见表1。

表1 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单因素分析

因素

观察组(n=76)

对照组(n=149)

X²/t

P

性别

21

67

6.350

0.011

55

82

年龄

<60岁

29

85

7.184

0.007

≥60岁

47

64

穿刺次数

1次

15

56

7.422

0.006

>1次

61

93

置管时间

<1个月

24

69

4.503

0.033

≥1个月

52

80

导管置入方法

改良Seldinger技术

43

78

0.362

0.547

盲穿

33

71

导管尖端异位

41

67

1.626

0.202

35

82

导管位置

肘上

21

77

10.124

0.001

肘下

55

72

导管堵塞

39

67

0.814

0.366

37

82

高血压

30

39

2.186

0.340

46

110

糖尿病

21

23

2.758

0.389

55

126

运动刺激

41

47

10.607

0.001

35

102

SAS评分

≤59分

22

54

1.197

0.273

>59分

54

95

SDS评分

≤62分

28

59

0.161

0.688

>62分

48

90

2.2 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导管位置及运动刺激是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关键影响因素(P<0.05)。详见表2。

表2 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多因素分析

因素

β值

SE值

Word值

P值

OR值

95%CI

穿刺次数

1次

1.356

0.623

3.884

0.035

1.000

4.225

1.018-17.166

>1次

置管时间

<1个月

1.165

0.406

5.163

0.012

1.000

3.131

1.166-8.818

≥1个月

导管位置

肘上

1.786

0.386

13.458

0.000

1.000

6.555

2.416-16.546

肘下

运动刺激

0.127

0.117

4.057

0.033

1.000

1.158

1.006-1.488

3 讨论

3.1 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因素

前期通过对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患者的性别、年龄、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导管位置、高血压、糖尿病、运动刺激、SAS评分和 SDS评分等与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其主要因素为:①在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时,导管会与静脉内的一些物质发生反应,引起静脉内的刺激性反应;②手术时所选用的导管尺寸和材质与管腔匹配不充分,且有间隙,对管腔有损害;③由于术者的技术水平不高,手术过程不规范,患者本身的因素,不能一次将导管插入正确位置,导致多次穿刺对患者的动脉产生损害[3];④由于上、中、下两个肘部静脉通常直径较大,且与上腔静脉较接近,所需的导管较短,故插管部位对术后并发症有较大的影响。在此项调查中,虽然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精神状态与静脉炎的发病相关,但并非其风险因子。总之,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出现。

3.2 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3.2.1 置管前护理措施

在留置导管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血管状况,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导管,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其中,硅胶材料的微孔径导管具有非常柔软、高弹性和亲水性等优点,所以对血管壁和周边组织的伤害都很低。与聚乙烯型管道相比,细孔导管对血管的刺激更少,出现的静脉炎几率也更低,安全性更高。在选用正确的导管时,还要注意正确的穿针位置。有资料显示,经手部上方静脉置管可以防止手术后的静脉炎。故在手术中应优先选用上臂静脉,但应尽量避开已用药处理的静脉,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3.2.2 提高置管人员操作技巧及操作规范

在穿刺时,要注意双手的卫生,并带上消毒手套,按规定做好穿刺前的消毒工作。插管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对血管内膜造成伤害。在进管过程中,进管速率要适当,保持在0.3-0.6 cm之间。插管后,将一段导管在体外作S型定位。导管与上肢保持垂直,可以减轻上肢弯曲和伸展时的肌肉张力,使上肢的脱管和异位大大减少[4]。插管后24小时内,要注意不要做太多的运动,比如握拳、肘关节运动等。

3.2.3 置管术后预防护理措施

术后24小时内,除做一些简单的握拳和肘部活动外,可给予湿热敷和中药外敷。自置管结束后第二天开始,可以给患者的有关部位做三个月的湿热敷,这样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减轻血管的应激反应。也有研究表明,在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术后4小时,用75%红花溶液浸湿纱布,对患者进行局部湿敷。也可以在穿刺点上方4 cm到肩膀关节的位置使用七叶皂甙凝胶,然后进行轻柔的推拿,因为七叶皂甙具有抗炎、抗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功效,所以可以通过局部使用来降低自主渗透压、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达到防止静脉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玉红,简黎,张农惠等.PICC置管术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多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3,30(01):102-106.

[2]欧梅珍,谢凤姣,周芳芳等.经不同静脉穿刺入路PICC对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06):1034-1037.

[3]段小凤. 预防早产儿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循证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20,57(3):278-287.

[4]王敬. 肿瘤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D].青岛大学,2019,25(10):2276-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