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恩龙

身份证号:220581198010043673

摘要:随着汽车行业由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转型,由机械化向“新四化”演进,软件+算力将逐渐成为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软件升级赋予汽车自主学习、自我进化的能力,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正在来临。在这种背景下,研发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搭建数字化孪生、模拟仿真、高性能计算等数字化平台,正在成为车企的数字化转型必修课。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要提高中国汽车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尽快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度自主创新,人才是发展的关键。造就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汽车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随着汽车产业升级转型,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需要大量人才,对车辆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对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人才培养过程融合不够,产教融合和校企深度合作育人不够的问题。

1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车辆工程专业成为重要的新工科专业,迫切要求人才培养体系要适应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对照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我校作为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原有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如下问题:1.专业课程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契合度不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工程实践能力缺少检验机制,学生解决车辆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不强。2.校企合作不深入,不能充分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高水平综合工程实践平台。3.传统课程体系修订周期较长,导致不能紧跟行业技术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不容易跨学科组建创新团队。针对上述问题,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积极研究合理解决方案,对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

2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2.1推动专业建设,校内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获省级教改项目5项,发表论文16篇,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分别获批省级、校级精品课程,2017年获批辽宁省“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8年车辆工程新能源车辆方向获批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同类学校车辆工程专业,对其他汽车类专业、工科类专业的教学也具有较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如校内先后成立了辽宁维森信息技术股份公司支持的大学生机器人创新团队,锦州宝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支持的艺术、土木专业大学生设计创新团队。

2.2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开展混合式教学

常规的课堂教学多采用被动授课、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课堂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仅仅依靠常规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随着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得到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新常态”,混合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和网络资源的优势,实现对线下课堂的拓展、深化和迁移,从而弥补常规课堂教学的不足。此外,混合式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灵活、及时和持续性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环节分步实施,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课前,教师可在线上发布学习任务,如学习目标与要求,或根据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背景引入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课中以线下教学为主,教师课堂讲授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课后,教师可在线上发布章节练习题、思考题、作业及拓展知识等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并将了解内容作为线上共享资源让学生自学。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发现,第一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科学家焦耳、克劳修斯、卡诺的生平及对热力学的贡献等,教师可将这些内容作为拓展内容录制相关视频,并通过线上发送给学生自学。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3教学内容的重构

课程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密切联系汽车产业发展需求。针对汽车构造、汽车理论等车辆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组织课程团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构,保证这些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能体现最新的车辆技术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比如在汽车构造课程中,强化了发动机可变技术、汽油缸内直喷、废气净化装置、无极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汽车驱动防滑系统、汽车行驶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等技术内容,同时,为适应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发展趋势,增加了车载网络、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技术内容,并对过时、陈旧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同时,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让专业课程也充分发挥其德育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习工程技术的同时,对人文、法律、环保等其他知识有综合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们既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又融入国家的大发展、大战略,为我国未来的汽车工业建设贡献力量。

2.4加强校企合作

随着汽车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对应的教学资源明显不足,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协同育人。为了强化校企合作成效,我校创新了车辆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让企业深度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第一,完善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对校企合作有明确的总体规划、详细的细节设计和规范的考核制度,成立校企合作实施小组,对合作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督促和检查,让合作真正落到实处。第二,企业参与制订和修订学生的培养方案,能够站在行业角度提出培养方案中的不足,结合人才需求对课程体系、课程大纲等提出专业意见,并确保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能真正有效实施。第三,学校与企业共建课程,将企业的先进技术、企业所需要的关键技能等融入课程中,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加入课程教学团队中,解决教学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的弊端。第四,将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员纳入本科生的导师库,同校内导师一起作为本科生的学业导师、毕业论文指导导师,有效弥补高校教师很多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所带来的弊端。第五,鼓励教师进入企业交流学习,积极参与横向课题研究,与企业共同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结语

软件定义汽车,场景决定体验,数字创造价值。转型时代下,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汽车人才发展也面临新要求、新挑战,企业必须积极应对,做好公司人才的加速转型和培养,扩大企业“人才池”才能最终实现战略转型。

参考文献

[1]沈云慈.基于政校企合作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0(9):37-42.

[2]席曦,谢梅花.“政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管理探研[J].黑河学院学报,2017(5):56-57.

[3]张彦.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基于区域教育联动发展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