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耕地保护工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耕地保护工作探究

雷菁花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川分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75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虽说我们国家机械化水平较高,但是,耕地的利用率仍然较低,因此,我们应当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高耕地的利用率,以期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耕地保护的挑战,并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提出可行的措施,以期解决当前耕地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推动耕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耕地保护工作;绿色发展

引言: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和“两山论”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和修复耕地的生态资源。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积极推进耕地生态保护,是当前我国耕地管理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当前耕地状况的复杂性,仍存在许多挑战和困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结合生态文明的理念,探索出更加科学、可持续的耕地生态保护模式。

一、耕地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中,两个重要的观点可用于诠释和执行耕地保护的任务和它所面临的挑战。首先,就传统观念的理解方面来说,鉴于我国众多的人口,随之带来的是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因此,对于我国社会的总体发展进程而言,保证稳定的粮食产量和质量安全成为推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在现行的国情下,传统的保护理念依旧主导着决策,这种思维在耕地保护工作中更偏重于保证粮食的安全生产和土地的数量管理。从整体规划的角度来看,最关键的目标是确保有效维护耕地的数量和基础农田的覆盖面,同时满足大众对粮食的需求,耕地的数量变成了当前的主要衡量标准。然而,实际上,粮食的安全性更能反映出耕地保护的价值。另外,就传统耕地保护观念来说,为了更多地关注耕地资源的多重功能性,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加强耕地保护的推行力度,能有助于提高其生态价值,如开展耕地的水源保护等工作。其次,存在于耕地保护策略和生态保护间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视点。《土地管理法》旨在维护耕地的均衡分布,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挑战,例如农田质量的恶化、优质土地的滥用,以及耕地的潜在流失,这些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耕地的利用,也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1]

二、目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耕地污染风险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大幅下降

近年来,农田耕地的规模和质量问题备受关注,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目前我们国家的土壤环境已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很难去弥补,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例如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等,并需要采用合理的措施来进行修复。并且,土壤修复不同于其他,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国家目前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判断主要是以一些特定的标准为基准,再加上人工干预判断等,并且主要重点是在判断土壤中污染物或者重金属含量。一旦土壤中的重金属超出标准限制,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不利影响。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农田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为未来的农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土壤条件。

(二)生态建设需求与当前耕地保护矛盾突出

虽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仍然较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森林覆盖率和河流覆盖率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尽管在实施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充分考虑到耕地资源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过度消耗耕地资源,使得耕地保护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平衡,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生态承载力面临挑战,亟需发展可持续农业

经过有效的整合和开发,我们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粮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了对粮食的更大需求,这种矛盾日益突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若无法有效应对,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2]

三、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耕地生态保护

(一)健全生态空间规划实施管理机制

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协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了能够更加高效且科学的达成这个目的,且减轻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在发展过程中的压力,相关人员可以采取空间规划措施,这样可以更加科学且规范的推动生态建设的整体发展,并且可以对各个区域进行有效的规划。例如,可以在环路绿带或者是生态缓冲带等这些区域进行。在做到保护耕地的前提下,能够有目的性、有预判性的执行生态建设。要做到这些不简单,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管理措施,并且需要加大对耕地保护的监管力度。

(二)强化农用地保护和弹性利用管理

鉴于目前的城市农田展现的发展情况,非耕地类型的农田,如森林、果园等,显现出递降趋势。数据显示,非耕地的减少主要由城市建筑地、恢复后的耕地,或者变为闲置地等原因造成,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恢复的耕地,其次是城市建设用地,而闲置地的比例约为1%。总的来讲,非耕地的减少会对环保工作带来某种程度的挑战。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对恢复的耕地的策略进行调整,从维护农田数量转向提升农田质量,并严厉控制重耕。对那些闲置土地,应适当开发,作为后备资源。在整个复垦开发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论证是必要的。另一方面,科学地调整农田内部结构能增强农田的复用率,尽可能的发挥其功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共享。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在农田结构的调节过程中,可以采取轮耕休耕、产业调节等措施,建设生态农业,实现空间和功能的协同发展。

(三)完善土地耕作质量的实时监控与评定体系

在现阶段,农田保护和农田土质度量等多层任务是由多个行政管理机构执行。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土壤环境的修复、污染状况与土壤质量的研究,而农业机构主要研究农田的肥力;自然资源部门掌管农业土地的级别设定及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等任务。这些步骤从不同的角度和环节促进了农田保护工作的进行,提升了农田质量到一定的水平。但在农田保护的技术和体制方面,有待于协作来实现全面管理目标。首当其冲的任务是,需要进一步强化农田质量综合评价的技术标准的研究,也就是,在评价农田质量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包括土壤污染,土壤物理属性,农地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因素,为农田的质量检测给出科学的评判。另外,农田质量检测和评价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因此在有条件、有支持时候对这方面进行提升[3]

四、结语

即使社会经济的积极发展大力推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进程,带动了空前的农业进步,但也带来了一些与耕地资源相关的问题。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绿色发展策略,推进生态文明和耕地保护的合作和协调发展,我们需要强化耕地保护研究和实践,以生态保护为重心来完成实践,从而让耕地保护工作起到效果并提高其效率,加强生态文明和耕地保护的联动,为有序推进生态文明中的耕地保护工作奠定基础,进而让我们国家的耕地保护工作更为流畅,使得耕地的利用率能够更高。

参考文献

[1]吴克宁.试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耕地保护——基于土壤安全和生态系统服务视角[J].土地科学动态,2020,(1):9-11.

[2]王雄,秦良,罗前程.生态文明背景下内蒙古耕地保护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18(4):5.

[3]周利秋,郑楷千.我国耕地生态保护政策之演进研究——以生态文明为视角[J].知与行,20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