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熊津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摘要]阐述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对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应以传统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为基础,有效结合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互联网+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综合体系,以解决传统再生资源回收方式带来的问题,提高再生资源回收效率的新体系建构。

[关键词] 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    体系建设

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背景

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有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行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仍然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商务部、财政部等多部委先后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旨在完善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网络,即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的“三位一体”,提高再生资源回收效率,促进再生资源大规模利用,使得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快速蓬勃发展。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意义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是保证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利国利民的一项公益事业,不仅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再生资源行业的健康发展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近年来,再生资源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得到国家和政府高度关注,一系列的规划和行业标准相继出台。

三、再生资源相关概念与总体思路

(一)再生资源基本概念

(1)再生资源

根据国家6部委2007年5月1日联合发布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或部分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2)城市矿产

所谓“城市矿产”是指在城市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塑料包装物和生活垃圾等)中可回收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玻璃、有机固废等资源。

(3)静脉产业园

以建立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园称为静脉产业园,通过静脉产业把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资源—产品—废弃物”,改造为闭环经济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实现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变废为宝、以及循环利用。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总体思路

(1)再生资源产业链理念

再生资源回收、再生资源加工处理、再生资源再利用是再生资源产业链主要三个环节。

(2)建设原则

全域布局、环境优先。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以城带乡,全面推开的规划,以有助于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率、有助于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改善城乡面貌为出发点,推动再生资源的资源化利用。

(3)总体目标

完善制度和政策供给,加大模式和机制的创新,逐步建成管理精细、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经营规范、回收率较高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4)发展战略

加快完善优先发展再生资源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明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定位,确定发展方向。支持和引导城市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再生资源回收现状

(1)再生资源来源现状

目前,再生资源按照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类:一类是生活类,该类再生资源中又细分为两种,居民再生资源和大型商场、超市、企业中产生的再生资源;二类是建筑类;三类是工业类。

(2)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因行业政策性强,涉及的部门较多,缺乏统一的规划。如公安局主要负责管理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发改委主要负责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以及研究新的发展政策;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经营登记管理和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局负责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对回收网点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审批和监督。

(二)再生资源回收现状存在问题

(1)市场秩序较乱、行业监管不到位

回收成本高,因回收环节过多,废品从居民手中到最终用户要经过多次转卖。监管不到位,有些回收企业无照经营,擅自收购报废汽车,扰乱了报废汽车市场秩序,留下安全隐患。

(2)低效垃圾分类严重影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主要原因是居民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认识不够,热情不高,有效分类比例不高、不精细。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得不到有序开展与公众参与意识的薄弱密不可分。

(3)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不合理,行业发展散乱化。

回收站点分布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网点设置不均衡、分布随意;二是少数处于城镇居民区附近,还是以城乡结合处为主;三是多数在城中村、自然村、以及急待改造的旧村区域。

五、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构建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互联网+回收利用”综合体系主要包括“互联网+”运作体系、配套设施布局体系、保障要素支撑体系三个部分,其中“互联网+”运作体系包括:互联网平台搭建和互联网交易环节组织;配套设施布局体系包括:回收站点、中转站、分拣中心(集散市场)、加工利用基地(静脉产业园);保障要素支撑体系包括: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作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以此三个部分的有机结合,最终构建“2+4+2”运作模式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互联网+回收利用”综合体系。

(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互联网+”运作体系建设

(1)互联网平台搭建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互联网+”平台包括再生资源信息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物流服务平台和再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其具体运作机制如下图所示。

(2)互联网交易环节组织

互联网交易环节主要包括信息查询和发布环节、生成报价环节、线下物流环节、交易反馈环节四个环节。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配套设施布局体系建设

(1)回收站点布局

回收站点的设立要符合相关政策规定,不影响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排污设施完善,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根据街道办、乡镇地域面积大小、社区人口分布情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2)回收中转站布局

回收中转站的设立要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应与已建及新建的公共卫生间、垃圾转运站统筹考虑、整体布局,从而节约投资、便于集中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分拣中心(集散市场)布局

新建分拣中心(集散市场)原则上在交通便利、位于市域中心位置的地区选址,或考虑己有再生资源集散场所选址,原则上不得在城市建成区及建成区外200米范围内,市区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两侧200米范围内,并符合规划、城建、环保等有关部门规定。

(4)加工利用基地(静脉产业园)布局

根据政府相关规划及文件要求,规划应以国家级产业园和省级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建设一批循环产业示范园区,依托静脉产业园区,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

(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保障要素支撑体系建设

(1)监督管理机制

社会公众监督和政府管理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互联网+”模式构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从而导致社会公众的监督和政府的管理无法有效开展。

(2)技术支撑体系

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利用”模式的良好运转需要经过多方协同合作,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都需要参与其中,以保证技术服务体系能够与时俱进。

①制定技术支撑体系标准

针对管理的主要环节,应考虑在管理的过程中对标准化的需求,加快制定

“互联网+ 回收利用”技术支撑体系标准。主要有回收站点布局规划、分拣再加工技术标准、回收人员职业培训技术标准、环保无害化处理等相关信息技术标准,为顺利开展“互联网+ 回收利用”标准化建设有效提供技术依据和规范。

②加强产学研用的结合

产学研用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对经济发展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有效提高技术创新模式。产学研用的合作还可以培养、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提升科技创新的人才储备。

③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

面对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发展现状,应牢固树立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确立人才工程是企业第一工程的核心地位,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注重加强培养形式的多元化,造就合理的人才队伍,为行业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六、结语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有利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持续性和协调性。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城市发展与资源枯竭长期以来形成的问题,又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维持了社会治安,再生资源市场体系的完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居环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郗永勤,张大涛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8.12

2、郭学益,田庆华,刘咏,闫红杰等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研究应用进展[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7

3、张瑞涛郑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问题研究[D]2020

4、蒙劲光,张信春对设区市再生资源回收政策的若干思考[J].绿色科技,2020.12

5、王军论报废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J]资源再生,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