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及对策简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及对策简述

赵童

重庆市水利港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0002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能源的供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系列的技术管理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

1、施工进度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往往庞大,施工周期也常常跨越数年甚至更久。因此,对施工进度的有效管理成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如果施工进度出现延误,将不仅增加工程投资,还可能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延误整个区域的发展进程。

2、施工质量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问题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运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质量管理。质量问题的存在可能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甚至在后期增加维修成本,影响工程的整体效益。

3、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水利水电工程在其规模庞大的建设过程中,往往涉及大面积的土地开发和水域改造。然而,这些工程活动常常引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对生态平衡构成潜在威胁。

4、人员技能与培训

水利水电工程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各类专业人员的协同合作,包括工程师、技术工人等。然而,如果人员的技能和培训水平存在不足,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5、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复杂的基础设施项目,常常面临着自然灾害、施工事故等风险。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策

1、施工进度管理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往往规模庞大,施工周期较长。合理的施工进度管理可以使工程按时完成,避免延误造成的投资浪费和社会效益下降。通过细致的计划和进度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进度偏差,保持工程进度的稳定。

在工程开始前,必须制定详尽的施工进度计划,计划应该合理分解任务,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有助于实现任务的有序推进,并确保整个工程的整体进度掌控。引入现代项目管理工具,现代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PERT/CPM等,能够将复杂的施工进度以图表形式直观呈现,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更好地监控和分析进度情况,这些工具还能帮助识别关键路径,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施工效率。设定“缓冲期”,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时,应该合理考虑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例如恶劣天气、技术问题等,为了应对这些不可预测的情况,可以在计划中预留一定的“缓冲期”,以确保即使在意外情况下,工程进度仍能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往往涉及多个施工单位、供应商和监理方,为了确保各方之间的紧密协调,应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及时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助于避免误解和冲突,从而促进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

2、施工质量管控措施

施工质量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核心,影响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长期运行效果。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制定严格的施工标准、规范和流程,确保工程各项工作符合质量要求,防止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和后续维护成本的增加。

在工程施工前,应明确制定质量管理标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项工作都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这些标准涵盖了从材料选用到施工工艺的方方面面,为工程质量的保障奠定基础。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团队,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定期进行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问题在初期得到解决,防止问题扩大影响整个工程。利用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材料试验等手段,对关键部位和关键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这些技术能够深入分析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早发现隐藏的质量隐患。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控制质量风险至关重要,要确保每个施工阶段都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措施。这包括质量文件的建立、验收标准的设定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等。

3、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涉及土地开发、水域改造等大规模工程活动,容易引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制定环保方案,采用生态恢复技术,严格控制施工排放,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实现工程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在工程设计的早期阶段,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影响评价,以深入了解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该评价应该考虑水土保持、水质保护、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环保方案。为了确保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应采用生态恢复技术来修复受影响的区域,例如,对受损湿地进行保护和修复,进行植被恢复等措施,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多样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限制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通过采用污染防治设备、改进施工工艺等手段,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工程施工阶段,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水土流失,通过建立护坡、设置防护网等方式,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质量和水体清洁,维护生态平衡。在工程施工时,应建立定期的环保监测机制,对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持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评估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4、加强人员技能与培训

工程施工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参与,其技能水平和培训情况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技术管理可以通过培训机制、技术交流等手段,提升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确保工程人员具备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为确保施工人员具备所需的专业技能,应建立完善的人员招聘和培训机制,通过招聘合适的人才,并针对其技能水平进行培训,使其逐步适应工程的实际需要。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具有重要意义,引入新技术、新理念,使工程队伍能够与时俱进,提升施工水平,此外,注重年轻人才的培养,使其能够在工程领域中获得更多成长机会。技术是工程的核心,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可以促进人员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学习,有助于推广先进施工技术、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促进团队合作与创新。水利水电工程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如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环境保护等,因此,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促进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工程决策和实施,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5、加强风险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面临各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技术风险等。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在工程规划阶段,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充分的识别和分析,包括自然灾害、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通过全面的风险评估,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针对各类风险,必须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风险情景下的应急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人员疏散、设备保障、资源调配等,旨在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行动。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实际可行性,应定期进行风险演练,通过模拟各类风险情景,检验应急响应机制的有效性,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和水平,有助于人员熟悉应急流程,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风险和环境可能随时间变化,应急预案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和更新,定期回顾和评估应急预案,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运用技术手段、管理方法和人员培训等措施,以应对各种挑战,只有在科学有效的管理下,水利水电工程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施工和长期稳定的运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研究. 张坤.低碳世界,2022

[2]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李辉光.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