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者采血中针对性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健康体检者采血中针对性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高倩倩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门诊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心理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取血环节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1月至12月间,挑选我中心健康检查且提取血样的120例受试者进行研究。他们被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且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上具备相似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获得针对性心理护理。进一步比较了两组间的心理反应和相关不良事件。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差异达到了统计显著性(P <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6.67%)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为进行健康体检血液采集的人员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显著增进其心理健康状况,从而降低采血过程的潜在负面效应。

关键词:健康检查;抽血;心理支持

引言

在医学检验中,血液采集步骤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考虑到血液采集为侵入性操作,部分受检者可能会经历心理上的疼痛与焦虑感,进一步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甚至可能出现如晕厥和意识丧失等不良反应,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采血质量产生负面影响[1]。本文旨在探讨特别心理照护在健康体检者的血液采集中的应用及其效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针对2022年1月至12月在我中心体检的120名采血者进行筛选。纳入条件为:1) 提供完善的个人信息记录;2) 持有正常的参考文献。而患有精神疾病、传染病或拒不参与本研究的被试则被排除。为保证基线数据如性别和年龄的均衡与可比性,我院将参与者分为两大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人。对照组包括38名男性及22名女性,其年龄范围为30-76岁,平均年龄是45.67±5.19岁。而观察组则由27名男性及33名女性组成,其年龄跨度为29-75岁,平均年龄达46.77±5.45岁。两组间的整体采血指标相当,其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策略:体检前,我院为参与者提供了标准化的护理,并详细解释了抽血相关的操作流程。要求体检者维持适当的体位,并对任何异常反应迅速干预。

观察组策略:基于对照组的措施,得到了针对性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环境调适:体检等待区配备了整齐的座椅、饮水设备,并增设绿植,营造舒适的环境。此外,提供了贵重物品的安全存放处,确保医生的个人物品得到妥善管理。温度和湿度被严格控制,确保等待区的秩序。此外,还提供了清晰的抽血流程说明以及优化了时间表,旨在简化抽血流程。改善体检者对于环境的心理舒适度。(2)健康普及:在显眼位置放置了关于疾病预防及止血措施的教育资料,并为医生提供了有关的健康教育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等待时间,改善体检者的认知情况。(3)心理支持:医疗团队对参与者,特别是儿童,进行了心理评估和准备。通过沟通评估其情绪状态,采用深呼吸等技巧来缓解紧张或焦虑,并确保在整个过程中尊重和保护其隐私。(4)细节关注提升:在抽血前询问参与者饮食情况,预备温毛巾和热水,防止不适症状。优化工作时间以减少等待,并安装设备确保及时、准确地通知参与者。

1.3 观察指标

(1) 心理状况评估: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ME患者进行心理状况的检测。得分增加意味着焦虑与抑郁程度的上升。(2) 频繁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昏、感到恶心、冷汗过多、明显的血压降低(下降20毫米汞柱或更多)以及心跳过速。

1.4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我院选用了SPSS 21.0统计软件。对于数值型数据,我院将其转化为百分比(%)。而在组间比例的对照中,我院选取了χ2检验作为方法。另外,测量数据被表示为“平均值 ± 标准差”,并在组间对平均值进行了t检验的比对。只有当P值小于0.05时,我院认为这种差异在统计上是有意义的。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在SAS和SDS的评分上并未展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两组中的患者在SAS与SDS的评分都出现了显著的下滑,此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0.05)。相关数据可参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60

52.67±5.21

40.34±5.12

53.15±5.74

40.14±5.71

对照组

60

52.12±5.19

45.25±5.02

53.07±5.41

46.19±5.27

t

0.5793

5.3041

0.0786

6.0311

P

0.5635

0.0000

0.9375

0.0000

2.2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经过对比分析,我院发现在观察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是具有意义的(P < 0.05),具体数据请参见表2。

表 2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组数

例数

头晕

恶心

冷汗

低血压

心慌

总发生率

观察组

60

1(1.67)

1(1.67)

1(1.67)

1(1.67)

0(0.00)

4(6.67)

对照组

60

3(5.00)

2(3.33)

2(3.33)

3(5.00)

3(5.00)

13(21.67)

χ2

63.5294

P

0.0000

3讨论

在疾控中心进行血液检测的患者中,诸如头昏、血压降低等不良症状常有报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受检者的心理状况紧密关联[2]。掌握患者在抽血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对于其后续的护理十分关键[3]

经本次研究分析,观察组经特定心理护理措施后,其SAS与SDS得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同时不良事件率亦有所减少。这显示了经特定心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临床医生的抑郁与焦虑症状,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此改变的原因归结于为医生提供更为舒适的体验环境,助其认识到自身心理状况,进而建立积极的护患交往,降低身体不适和护患纠纷的发生概率。

经综合评估,对健康体检人群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手段,能显著缓解受检者的情绪障碍。此外,优化他们的情感状态也有助于降低血液检测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陈虹.心理护理干预对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09):183-185+189.

[2]兰红娟.健康体检者采血中针对性心理护理的作用[J].现代养生,2023,23(06):447-449.

[3]李荔.采血护士在无偿献血招募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J].名医,2022(24):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