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分期阶段护理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压力性损伤分期阶段护理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苏玲

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观察压力性损伤分期阶段护理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42例压力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分期阶段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1例:分期阶段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舒适感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均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压力性损伤患者分期阶段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躯体舒适感,促进疾病愈合,减少平均治疗费用。

【关键词】分期阶段护理压力性损伤护理效果

压力性损伤为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疾病,患者长时间卧床可对骨突出区域皮肤造成压力,局部持续受压可影响局部血液正常循环,导致氧气供应减少,从而造成局部软组织坏死,破坏皮肤完整性的同时,诱发开放性溃疡,患者局部伴有剧烈疼痛感,严重降低患者舒适感。压力性损伤分期阶段护理基于压力性损伤分期,目前,压力性损伤共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同分期患者临床症状存在明显差异,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遵照医嘱实施护理干预,忽视不同分期阶段患者个体差异[2]。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42例分别行常规护理以及分期阶段护理压力性损伤患者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21例分期阶段护理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54岁~80岁、平均年龄(68.68±1.42)岁。压力性损伤分期:Ⅰ期8例、Ⅱ期6例、Ⅲ期5例、Ⅳ期2例。对照组21例常规护理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58岁~82岁、平均年龄(68.76±1.45)岁。压力性损伤分期:Ⅰ期9例、Ⅱ期7例、Ⅲ期4例、Ⅳ期1例。两组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压力性损伤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损伤,确诊压力性损伤的同时对其进行分期。(2)患者均自愿接受专科治疗且本次研究满足医院伦理会研究要求。排除标准:(1)排除近六个月非首次压力性皮肤损伤入院接受专科诊疗患者。(2)排除罹患全身皮肤、血管病变患者。(3)排除十分抗拒相关护理措施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谨遵医嘱每隔1h至2h协助患者翻身,并观察患者皮损情况,施以局部按摩改善局部血运,皮损局部粘贴褥疮贴,并为患者提供气垫床或水床。

1.3.2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分期阶段护理,(1)Ⅰ期患者皮损部位粘贴褥疮贴,在定期翻身的同时,应确保床单洁净、干燥,床面平整。(2)Ⅱ期患者在保护皮肤的同时,应结合皮损部位水泡大小实施不同护理,若水泡直径在0.5cm以内,禁止患者及其家属抓挠局部,适当保护以避免水泡破裂,若水泡直径超过0.5cm,谨遵无菌原则应用注射器抽取水泡内液体,而后局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3)Ⅲ期患者应先用碘伏对皮损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生理盐水以冲洗创面,若创面颜色鲜艳则使用藻酸盐类敷料,若创面有黄色腐肉、渗液,则局部涂抹水凝胶、粘贴银敷料。(4)Ⅳ期患者先行清创术以清除坏死组织,而后遵照医嘱给予抗炎药物,使用可填塞高吸收性敷料。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适感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等临床指标,舒适状况量表(GCQ)总分在0-120分,评分越高则舒适感越高。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检验,“(%)”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舒适感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舒适感较于护理前显著提升且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x±s、n]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实验组

21

81.42±5.44

102.43±5.41

14.517

<0.05

对照组

21

81.46±5.41

95.35±5.39

15.198

<0.05

t值

1.846

14.293

-

-

P值

>0.05

<0.05

-

-

2.2临床指标

实验组患者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   [x±s、n]

组别

n

平均住院时间(d)

平均治疗费用(¥)

实验组

21

8.87±1.43

8548.69±154.79

对照组

21

12.76±1.41

12520.64±155.75

t值

11.782

10.285

P值

<0.05

<0.05

3讨论

皮肤软组织对于压力、剪切力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是同时受到皮肤微环境以及疾病因素影响,疾病致患者长期卧床,长时间卧床可致使局部皮皮肤在压力与剪切力的作用下形成溃疡,破坏皮肤微环境,患者局部伴有疼痛、不适感的同时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诊疗费用[3]。压力性损伤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实施体位管理以及伤口皮肤护理,定期翻身,并在维持伤口皮肤洁净、干燥的过程中谨遵无菌原则,但是不同压力性损伤患者疾病分期不同,实施常规护理难以满足所有患者需求。压力性损伤分期阶段护理中,护理人员结合压力性损伤分期,针对不同分期患者开展不同护理措施,Ⅰ期患者通过定期翻身、按摩、粘贴褥疮贴等方式以防止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加剧,Ⅱ期患者结合其水泡直径以分别实施不同护理,直径小于0.5cm的水泡应加强局部皮肤保护,使其自行吸收,直径超过0.5cm的水泡应及时吸出、排除泡液,Ⅲ期与Ⅳ期患者清除坏死组织,并使用特定敷料以维持伤口湿度,促进伤口愈合

[4]。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舒适感高,住院时间短、平均治疗费用比对照组低。

综上所述,压力性损伤患者分期阶段护理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晓花,张凌峰,陈月梅,等. 压力性损伤分期阶段护理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62-65.

[2] 谢光云,薛新敏. 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院内压力性损伤的效果[J]. 贵州医药,2022,46(6):976-977.

[3] 李燕. 预防CCU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分析[J]. 婚育与健康,2022,28(15):95-97.

[4] 石娉婷,卢慧敏,胡小生. 压力性损伤小组管理模式对临床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8):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