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眩晕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 2

科普眩晕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1李妮璟     2柳新  

1.北京市顺义区木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市  顺义区101314

2.北京市中医院顺义医院                北京市   顺义区101399

引起眩晕病的原因主要有情志、饮食、体虚、年老、跌打损伤等,可见于外感或内伤疾病,其基本病机是风火痰瘀等病邪侵扰清窍或闭阻脑脉或正虚脑失所养,中医治疗原则是补虚解实,调节阴阳,中医辨证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方法。眩晕病已成为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一大阻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中医辨证及治疗眩晕病。

一 什么是眩晕病

眩晕病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缓解物体旋转或摇动,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无意识障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中医对眩晕的定义可分为眩和晕两方面,眩通常指目眩,是指视物不清、眼花,晕通常指头晕,会出现视物旋转、天旋地转,或头昏沉、晃动、摇摆不定、行走不稳等,当两者同时出现时,可称作眩晕。

二 眩晕病的症状

中医认为眩晕反复发作,首先见于肝阳上亢引起,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此肝风内动,肝阳上扰,从而导致清窍受扰,发生眩晕、耳鸣等症状。

此外,中医还认为,无痰不作眩,痰蒙清窍也会引起眩晕、头部昏闷等症状,症状轻者闭眼如坐舟车之状,发作时间较短,平卧闭目片刻即可缓解症状,症状严重者有张目即觉天旋地转的感觉,不能站立,胸中上泛,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甚至摔倒、昏厥等症状。

三 眩晕病的中医辨证

眩晕病在中医分型中有六个分型,风火上扰型、肝阳上亢型、脉涩血亏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两虚型、瘀血内阻型,具体如下:

(一)风火上扰型。多因平素阳盛火旺,虚阳上亢或常有恼怒郁懑,气郁化火,耗伤肝阴,以致风阳内动,风火上扰,患者有头晕胀痛、烦躁易怒、面赤耳鸣、失眠、多梦、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状。

(二)肝阳上亢型。主要是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气火上扰等有关,可出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色发红,性格急躁,容易发怒,出现心悸、健忘,睡眠质量差,经常做梦,腰膝酸酸软,口干、眼干,查体时可看到舌尖边红、脉搏细数等表现。

(三)脉涩血亏型。常见于脑动脉硬化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沉、眩晕、心悸、气短、健忘等,主要是由于涩脉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还可导致乏力、胸闷、四肢麻木等。

(四)肝肾阴虚型。与久病失调、情志内伤有关,耗伤肝肾之阴,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导致,常有头晕目眩、耳鸣、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腰酸背痛、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

(五)气血两虚型。多由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所致,有头晕目眩、劳累易发、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心悸、睡眠差、多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状。

(六)瘀血内阻型。由于肝气郁结导致气机不畅,可能会出现瘀血内阻,多有眩晕、头痛、心悸、失眠、耳鸣耳聋、面唇紫暗、多舌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涩等表现。

四 眩晕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风火上扰型。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天麻钩藤、桅子、黄芩、石决明、川牛膝、杜仲、夜交藤、夏枯草、龙胆草,天麻钩藤野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等作用,是肝风上扰证的首选方剂,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之功效,方切病机,效果颇佳,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态。

(二)肝阳上亢型。肝阳上亢型的患者可遵医嘱合理使用龙胆泻肝丸、镇肝熄风汤等药物进行治疗。龙胆泻肝丸有清热解毒、利胆通便、抗炎止痛等功效,龙胆、黄连等中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由内热引起的口干舌燥、口臭、便秘等,对于胆囊储存和排泄胆汁有刺激作用,改善消化不良和便秘,龙胆泻肝丸还有镇静安神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镇肝熄风汤由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元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组成,有镇肝熄风的功效,适于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之病情较轻者,表现为上盛下虚、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中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甚至眩晕颠扑、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等。此外,也可通过食疗辅助,如睡前吃些碳水化合物,对患者症状会有一定的缓解,在睡眠时要保持屋里安静,避免噪音环境,治疗期间要多注意休息,避免病情加重。

(三)脉涩血亏型。脉涩血亏型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参归脾丸、加味逍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人参归脾丸属于复方中成药,多由人参、当归、黄芪、白术、枣仁、远志等中药混合熬制而成,其性温补,味甘辛,主入心、脾、胃经,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心脾亏虚所引起的心悸、失眠等不适,以及涩脉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改善患者头晕、头沉、眩晕、心悸、气短、健忘、乏力等症状。

(四)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患者在治疗上一般是滋补肝肾之阴,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成药,药性平和,主要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组成,有滋补肝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由于肝肾阴虚所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

(五)气血两虚型。气血两虚型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当归补血丸、气血双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当归补血丸主要由当归、黄芪等中药组成,具有滋阴养血、补血活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两虚、贫血引起的不适症状。气血双补丸是比较常见的中成药,由黄芪、何首乌、白芍等组成,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用来治疗血亏所造成的全身乏力、头晕头疼、心慌发汗等症状。

(六)瘀血内阻型。瘀血内阻型患者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血府逐瘀丸、通窍活血汤等药物进行治疗。血府逐瘀丸由柴胡、当归、地黄、红花、桃仁、甘草、牛膝、桔梗等中药材组成,能够起到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还能够调理人体气机,通常用于治疗瘀血内阻所引起的头晕、头痛、痛经、关节疼痛症状,同时对治疗失眠多梦以及急躁易怒、心悸等症状也有一定的作用。通窍活血汤主要由主要由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甘草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舒展经络、止痛的功效,是治疗血瘀阻络引起的头痛、眩晕、手脚麻木等症状的常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