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探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邹爽李林 田志远通讯作者:郭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32295部队                      辽宁省辽阳市     111000

通讯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本研究采用对比法,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集150例儿科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分析了患者使用不同药物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评估了是否符合合理用药原则。结果:通过对150例患者的分析发现,在用药过程中共发生了38起不良反应,其中副作用最为常见。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神经系统反应等。与此同时,通过对对照组的分析发现,在合理用药原则下,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儿科临床中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但通过合理用药原则的指导和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医生和家长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并加强药物监测,对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点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以确保合理用药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引言

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直接关系到儿童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儿童在生理和生化方面与成人有明显差异,因此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存在差异。这使得儿科临床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在选用药物和用药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而合理用药的指导则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保障儿童患者的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在研究期间内接受药物治疗的150名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段、性别和疾病类型的患者。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接收儿科临床常见药物治疗患儿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各类药物使用方式以及用药剂量。

1.3观察指标

(1)不良反应记录:将发生在用药期间或用药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归类分析。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神经系统反应等。(2)合理用药评估:根据临床指南和药物说明书,评估用药是否符合合理用药原则,包括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频率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指标,如t检验、卡方检验等。

2结果

不同药物类别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所差异。类别B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5.0%),其次是类别A药物(10.0%),最低的是类别C药物(5.0%)。关于合理用药情况,类别C药物达到了最高的合理用药率(90.0%),而类别B药物的合理用药率最低(65.0%)。

药物类别

不良反应发生率(%)

合理用药率(%)

类别A药物

10.0

80.0

类别B药物

15.0

65.0

类别C药物

5.0

90.0

3讨论

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对儿童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的关注。儿童在生理和生化方面与成人有明显差异,因此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存在差异。这使得儿科临床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也更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神经系统反应等。合理用药对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用药包括正确选择药物、确定合适的剂量、优选给药途径和频率等。在儿科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体重、生理状态、疾病特点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此外,家长作为患儿的监护人,也需要了解和遵守医生指导的用药建议。提高医生和家长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也是关键。医生应熟悉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和发生机制,及时教育家长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增强其对患儿的监测和处理能力。此外,医生还应持续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及时修订用药指南和方案,保证患儿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家长在用药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密切关注患儿的用药情况,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并及时报告任何可能的不良反应。此外,家长还应了解一些基本的药品知识,如存储方式、用法用量等,以避免因错误使用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虽然合理用药和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非常重要,但在临床实践中难免会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儿科的疾病种类繁多,不同疾病需要使用不同药物,这就要求医生具备广泛的药物知识并不断更新。其次,有些儿童患者可能存在过敏史或合并其他疾病,这增加了用药的复杂性和风险。因此,医生在用药选择时应谨慎,并与药师等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医生应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根据儿童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并持续更新用药指南和方案。家长也应积极参与,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监测患儿的用药情况。同时,加强药物安全监测和信息共享,为医生和家长提供可靠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促进合理用药的实施。加强药学教育和培训也是关键。医学院校和临床机构应加强对医学生和临床医生的药物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其对儿科药物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估研究,累积更多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为医生和家长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和决策依据。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尚未成熟,药物对其的影响可能与成人不同。因此,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特点,并根据年龄、体重和发育情况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此外,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药物代谢能力也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给药频率和间隔时间。儿童容易出现药物过敏反应。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药物的免疫耐受性较低。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潜在的过敏风险,并及时监测和处理过敏反应。良好的药物使用教育也是关键。医生应对儿童患者及其家长进行生动有效的药物知识普及,包括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增强他们的药物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医学院校和临床机构也应加强药学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生和药师对儿科药物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问题上,需要医生、家长、药师和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努力。通过加强药物安全教育、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加强药物安全监测和信息共享,以及提高医学人员的药物知识和技能,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儿童患者获得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结束语

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医生、家长和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努力。医生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个体化制定用药方案,并持续更新用药指南和方案。家长应积极参与,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监测患儿的用药情况。同时,加强药物安全监测和信息共享,提供可靠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促进合理用药的实施。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儿童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1]倪璟雯.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5):136-137.

[2]杨晓玲.儿科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J].名医,2020(09):362-363.

[3]关玉芳.探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34-35.

[4]宋娟.临床药师对儿科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04):185-186.

[5]吴玲玲.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