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自我效能感及高风险行为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自我效能感及高风险行为的影响研究

高莉茨

四川省第二退役军人医院临床心理科   四川成都  611230

摘要:目的:研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期间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的价值。方法: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遵医行为率更高;研究组经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更高;研究组高风险行为率更低,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期间,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提升遵医行为率与自我效能感,其对于患者高风险行为的规避具有积极价值。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行为矫正;亲情护理;遵医行为率;自我效能感

作为临床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类疾病,精神分裂症对于患者精神状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与危害。在日常生活中,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思维混乱、幻觉、情绪极度激动、焦虑抑郁以及暴力倾向增加等问题,继而不利于患者自身安全的保障,同时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1]。为了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实现病情的控制与改善,医护人员对于患者护理干预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其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多元化发展[2]。本文针对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期间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的价值开展了研究,现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4~64岁,平均(42.15±2.14)岁;研究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5~62岁,平均(42.23±2.25)岁;差异无统计价值(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做好药物发放并说明使用方法。②监测患者病情并对患者日常行为进行管理。③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

1.2.2 研究组  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行为矫正: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了解精神分裂症及日常生活要点,帮助以期引导其严格遵医嘱调整自身行为并服用相关药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监督患者按时起床并进行洗脸刷牙等日常活动。与此同时,应鼓励患者进行互相监督,以便对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行合理矫正。在此期间,对于表现好的患者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引导患者实现对于行为矫正积极性的培养。②亲情护理:医护人员应在护理期间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患者家属尽量多抽时间陪伴患者,从而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于家人的关心和呵护,这一点对于患者康复信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日常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由患者家属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对其展开鼓励,其可以进一步帮助患者实现对于相关工作参与度的持续提升,对于患者自我效能感的优化与不当行为的规范具有积极意义。

1.3 观察标准

1.3.1 患者遵医行为率  依据患者表现分为优秀(自觉遵医用药并规范自身言行)、良好(在医护人员在督促下可以遵医用药并规范自身言行)以及较差(对于医护人员言行的督促存在异议)。

1.3.2 患者自我效能感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好。

1.3.3 患者高风险行为率  包括毁物、伤人、自伤以及自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数据,以P<0.05,证明差异存在统计价值。

2 结果

2.1 患者遵医行为率对比

研究组遵医行为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患者遵医行为率

组别

n

优秀

良好

较差

优良率(%)

研究组

43

24

17

2

95.35

对照组

43

16

19

8

81.40

χ2

-

-

-

-

4.074

P

-

-

-

-

0.044

2.2 患者自我效能感对比

研究组经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 患者GSES评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3

19.60±1.50

30.45±2.01

对照组

43

19.58±1.45

23.14±1.99

t

-

0.063

16.947

P

-

0.950

0.000

2.3 患者高风险行为率对比

研究组高风险行为率更低(P<0.05)。见表3。

表3 患者高风险行为率

组别

n

毁物

伤人

自伤

自杀

高风险行为(%)

研究组

43

1

1

1

0

6.98

对照组

43

4

4

5

1

32.56

χ2

-

-

-

-

-

8.871

P

-

-

-

-

-

0.003

3 讨论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由于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精神分裂症问题在我国临床过程中的发病率有所提升,其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埋下了极大的隐患[3]。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实现对于高风险行为的合理规范,医护工作者应在护理期间及时开展行为矫正工作,从而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自身行为的充分认知,引导其认识到这些行为会对自身和他人造成的危害,从而确保患者可以进一步实现对于言行的有效控制

[4]。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应积极引导患者家属实现对于护理工作的有效配合,通过亲情这一纽带帮助患者合理实现对于紧张情绪的消除与缓解,这一点对于患者心理负担的减轻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可以引导患者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进一步树立起良好的康复信心,其为患者预后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的应用,患者遵医行为率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其自我效能感有所增强,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高风险行为率有所降低。

综上,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可以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实现对于自身病情的控制,其对于患者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蔡涛,李玉华,张奕. 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自我效能感及高风险行为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3,34(6):868-871.

[2] 冒海瀛,周争轶,杨建军. 行为矫正联合哌罗匹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泌乳素水平、体重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刊,2022,24(2):152-155.

[3] 王文文,郭玺,常桂花,等. 齐拉西酮联合行为矫正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22):170-173.

[4] 李晏萱,张影,杨静. 亲情护理结合自我松弛音乐疗法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9):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