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方法诊断糖尿病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方法诊断糖尿病的价值分析

郭丹宇

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方法诊断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10-2022.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110例患者经糖尿病金标准确诊糖尿病98例,生化检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检验(P<0.05)。结论:生化检验和常规检验诊断糖尿病均具有一定的作用,相较于常规检验,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常规检验;生化检验;诊断价值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高发的慢性终身性病症,具有发病隐匿、病程长等特点,容易被忽视。早期阶段及时诊断,提高糖尿病检出率,能够为临床治疗有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1]。目前临床诊断糖尿病的方法主要采用常规检验、生化检验等。常规检验作为常用方法,虽然费用较低,但是检验准确性和灵敏度较低,且检验耗时较长。相关研究显示,生化检验具有效率高、准确性高、出具结果快等优势,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对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方法诊断糖尿病的价值进行进一步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10-2022.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男、女例数分别为65例和45例,年龄区间43-75岁,平均(56.83±4.26)岁。

纳入标准:(1)患者均伴有程度不一的“三多一少”症状;(2)无明确糖尿病史;(3)入院前两周未服用影响血糖药物;(4)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代谢异常或肝肾功能异常;(2)近期服用影响血糖药物;(3)严重精神、意识障碍,难以有效配合;(4)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方法

常规检验。采集患者清晨中段尿,5ml,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并采用葡萄糖辅氧化酶法检测患者血糖水平,结果为阳性可判定为糖尿病。

生化检验。生化检验前嘱咐患者空腹8h,采集患者清晨空腹无抗凝血及EDTA抗凝血,抗凝血采用葡萄糖液体试剂及氧化酶法进行检测;EDTA抗凝血采用糖化血红蛋白试剂进行检测,仪器采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30%,判定为糖尿病。

其他指标。总胆固醇采用CHOD-PAP法进行检测;三酰甘油采用GPO-PAP法进行检测;高密度脂蛋白采用直接法-过氧化氢酶清除法进行检测;低密度脂蛋白采用直接法-表面活性剂清除法进行检测。糖耐受检查1d,嘱咐患者禁食和停药,检查时给予患者75g葡萄糖口服,2h后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将《糖尿病诊断标准》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诊断效果,具体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1.4 统计学处理

对不同组患者数据进行比较,使用SPSS22软件,通过T检验法,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法,检验计数资料,当不同组数据P值小于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1. 结果

110例患者经糖尿病金标准确诊糖尿病98例,生化检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检验(P<0.05)。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常规检验结果

临床诊断

合计

阳性

阴性

常规检验

阳性

64

7

71

阴性

34

5

39

合计

98

12

110

表2 生化检验结果

临床诊断

合计

阳性

阴性

生化检验

阳性

90

2

92

阴性

8

10

18

合计

98

12

110

表3 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价值对比 [n(%)]

检验方式

例数

准确性

灵敏度

特异度

常规检验

110

62.73(69/110)

65.31(64/98)

41.67(5/12)

生化检验

110

90.91(100/110)

91.84(90/98)

83.33(10/12)

x2

24.530

20.485

4.444

P

<0.05

<0.05

<0.05

  1. 讨论

近年来,受到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明显提高。患者发病后伴有“三多一少”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且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还可能导致多器官损伤,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组、眼部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的发生不但和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抵抗相关,且与人们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的重点在于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病情发展及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加强对血糖水平的控制是改善患者病情的重点。因此,尽早确诊疾病十分必要。

目前临床对糖尿病的诊断主要采用常规检验、生化检验等方法。常规检验主要指尿液检验,虽然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诊断准确性较低。并且尿液检验的操作相对复杂、检验耗时较长,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因此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随着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生化检验逐渐得到糖尿病诊断的应用,主要对患者血脂、血糖等生理指标进行检验,评估患者病情,能够保障临床诊断的针对性。并且生化检验具备操作便捷、准确性高、稳定性强及精密性好等优势,因此在临床应用广泛

[4]。但是需要注意,生化检验如果只是依据单一检验指标,通常无法准确、全面评价患者病情,因此具体检验时还需要选择多项生化指标,通过对各指标的分析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本次研究显示,生化检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检验(P<0.05)。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和常规检验诊断糖尿病均具有一定的作用,相较于常规检验,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常辈辈,林乐韦华,方团育,等. 新诊断1、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J]. 山东医药,2022,62(31):55-57.

[2] 黄富强,王月珠,苏凤英. 生化检验、常规尿液检验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2,25(24):68-71.

[3] 姚桂兰. 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7):1050-1053.

[4] 刘春杰. 糖尿病诊断中常规尿检验和生化检验的效果及检出率评价[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