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茵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曾勇 宋倩  王芳琼(通讯作者)

四川省合江县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 目的:观察茵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茵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9/20),高于对照组的80% (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LT、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茵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

[关键词]肝功能不全;湿热蕴结型;茵陈小柴胡汤

肝功能不全指的是某些病因造成肝细胞严重损害,肝脏形态结构遭到破坏,并使肝脏的分泌、合成、代谢、解毒、免疫等功能出现严重的障碍[1]。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化学药品中毒、免疫功能异常、胆道阻塞、血液循环障碍、肿瘤等。在治疗上,根据症状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病毒、保肝、退黄等治疗方法。而泸州合江地区,地处两江交汇之地,气温湿热,肝功能不全患者病机多为湿热蕴结,其病因病机乃为湿热蕴结中焦,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土壅木郁所致。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证的主方,被誉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也是“和法”的代表,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功效。茵陈小柴胡汤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加减化裁,在治疗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的疗效确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住院患者中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平均(51.3±2.2)岁;治疗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平均(49.7±2.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两组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ALT和(或)AST大于正常检测值上线,且排除肝硬化、梗阻性黄疸、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①中医辩证标准。参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慢性肝炎肝胆湿热证的辨证标准制定:主症:胁肋胀痛,舌苔黄腻。次症:纳呆呕恶,厌油,尿黄,身目发黄[2]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依从性好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脑血管、肾脏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者;备孕期或妊娠期女性。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保肝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西医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小柴胡汤(茵陈15g、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5g、法半夏10g、麸炒白术12g、郁金15g、丹参15g、炙甘草3g)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50ml温服。1个疗程为1周。1个疗程后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ALT、AST及中医症候的变化。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症候积分。根据各症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4个级别,主症(胁肋胀痛,舌苔黄腻)分别计0、2、4、6分,次症(纳呆呕恶,厌油,尿黄,身目发黄)分别计0、1、2、3分,积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②肝功能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水平。

   3.2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控制:疗效指数≥90%;显效: 70% ≤ 疗效指数<90%;有效:30% ≤ 疗效指数 <70%;无效:疗效指数<30%。疗效指 数=(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 Z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对照组

20

11.50±3.87

8.05±2.74

观察组

20

11.90±2.73

5.75±1.4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 (19/20),高于对照组的8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控制

(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20

2

4

10

4

80

观察组

20

6

9

1

1

9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MP25P75)]

组别

例数

时间

ALT(U/L)

AST(U/L)

对照组

20

治疗前

249.00

(107.25,463.00)

187.50(85.50,594.75)

治疗后

161.00

(115.25,277.50)

86.50

(60.75,153.50)

观察组

20

治疗前

489.00

(225.25,869.25)

275.50(106.50,599.00)

治疗后

113.00

(79.50,147.00)△▲

52.00

(45.50,85.7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与饮食等多方面因素都发生了变化,肝功能不全患者越来越多,肝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治疗以病因治疗、保肝降酶、退黄等为主。中医可归类为“肝着”、“胁痛”等范畴。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经典方之一,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慢性肝病的治疗,疗效显著。曹璐敏等[3]以柴胡二陈汤(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20例,结果显示: 柴胡二陈汤可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血脂水平以及体质指数,且效果优于水飞蓟宾治疗组。张珊珊等[4]以小柴胡汤治疗肝胆湿热型酒精性肝病患43例,发现其在改善肝功能指标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牟东成[5]等研究发现,加味小柴胡汤能够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而发挥抗 肝纤维化作用。马桂芹[6]使用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乙肝患者,发现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水平。现代医学证明茵陈具有抗炎、保肝等作用,包括保护肝细胞膜完整性及良好的通透性、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7]。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柴胡皂苷具有提高免疫力、保肝、抗炎及退热等作用[8]。黄芩的黄酮类成分具有保护肝功能、减少肝损害、调节免疫及抗炎等多重作用[9]。且目前已有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小柴胡汤在防治肝病方面具有护肝、抗炎、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抑制脂肪生成等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茵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可降低中医症候评分,改善肝功能,促进肝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可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FAN X,WANG J,XIE L,et al. A new animal model for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induced liver injury in rats and its potential mechanisms[J]. Toxi Res,2015,4(4):1085-1097.

[2]李秀惠,杨华升,李丰衣,等.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10):1839-1846.

[3]曹璐敏,王鹏程,张晓惠.柴胡二陈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4):62-64.

[4]张珊珊,赵唯贤.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型酒精性肝病的效果观察.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4):159-160.

[5]牟东成,王昌成,张弼,等.加味小柴胡汤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细胞增殖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中国医药导刊, 2017,19(8):800-803.

[6]马桂芹.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8):135-136.

[7]刘玉萍,邱小玉,刘烨,马国.茵陈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50(09):2235-2241.

[8]颜美玲,杨柳,侯阿娇,等.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8,35(5):103-109.

[9]姚雪,吴国真,赵宏伟,等.黄芩中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7):21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