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下志同道合的声乐审美观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3

不同视角下志同道合的声乐审美观点

池韶乾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

本文从尹兆旭、屈歌、孔德成三位专家在不同视角下对声乐的探讨。首先是尹老师提出意识行为控制声音的理念和音色选择和语言语势的问题,认知和效果对应关系问题,把人看作是一种工具,强调意识决定行为的辩证思想,歌唱行为不稳定导致声音的不稳定的因果关系。其次是屈歌老师对嗓音生理解剖知识进行详细阐述。人体的构造、嗓音发声系统、嗓音发声的生理基础、嗓音发声的生理调控等一系列声音的认知,歌唱实践中更好的控制发声的位置和共鸣,对实际舞台表演的音色处理和情感表达上有很大的提高。最后,是孔德成教授提出声乐要教学相长,唱歌得舒服,声乐技巧要服务于作品,把声乐当作是听觉艺术,注意歌唱时所表达的内容,还要思考如何更好的演唱感动别人产生共鸣,整体性歌唱概念和气代声的理念,建议声乐要每天坚持练习,不断夯实基础,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关键词:声乐;认知;嗓音生理解剖;整体性歌唱;


在河北师范大学2023年3月到6月的学科问题研究,由胡老师和韩院长两位老师主导,本学期请了许多声乐、音乐史、宋元小调曲牌、智能音乐、音乐教育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本人是声乐专业,所以重点学习尹兆旭、屈歌、孔德成三位专家在不同视角下对声乐的讲座。

首先,从尹兆旭讲座里听到意识行为控制声音的理念,尹老师先从他在上海音乐学院里如何学习音乐的经历讲述了一遍,在学院里认识了许多的优秀的老师,各位老师们都是非常敬业并且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他告诉我们是跟斯义桂大师进行学习的,还认识了沈湘、周小燕等声乐教育家等,并教会我们要有爱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去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强调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认知决定音乐情感、歌曲的处理方式。

尹老师提出了音色选择和语言语势的问题。提出人的触觉和听觉是怎么来的?尹老师打个比方说:人在睡着的时候这两种感觉是消失的状态,那么我们唱歌能一直靠感觉吗?很明显是不可靠的,因为每一天的感觉都不一样,唱歌不能靠感觉来唱。尹老师总结出人的力量和思想意识赋予生命价值。这句话的意思是人需要经常锻炼身体素质要强壮,这是为了更好的调动身体机能;思想意识是人的思想观念和想法要有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保证方向不偏,训练更出效果;生命价值是两者的结合后人自身实现的自我价值,通过自己的实践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态度和情绪。

尹老师又说起歌唱就是用人这个工具来唱出来的效果,也就是把人当作工具来使用,提到我们在歌唱之前了解自己这个工具多少?第一,认知问题,对于自己歌唱的方法和状态能了解多少,怎么能找到对的音色;第二,把无知变为有知,对于无知就是对歌唱没有认识、没有概念转变成有认识有概念;第三,把无能变为有能,对于唱歌的能力没有达到练习的量,要强化自己的基本练习从而转变为有能。人作为工具应该怎么使用,比如某一件物品,都有详细的说明书,怎么拼接安装等步骤,那么人作为一件工具的话,也是如此,我们应该知道自身怎么使力、用气、张嘴的开度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音色。那话又说回来了每天人的状态都是要归零的,归零就像使用过的工具要放回原位一样,而归零只呈现生命的体征,并无任何的反映,人也就是放松、松懈的状态。

尹老师对于音量的控制和音色的选择使用问题的探讨,尹老师说音量要有大有小,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对于音色的选择,做出了五种示范:第一种是压喉头、听着比较累,声音不是很好听,做出来的声音;第二种是太靠前,声音太尖,刺耳烦躁,夹着声音,放不出来音量,听着声音太扁,不圆润;第三种是太靠后,声音太厚重,声音被吃进去一样,含在里面唱歌一样,听觉感觉还可以,但不易长时间歌唱;第四种是在眉心位置歌唱,腔体饱满、位置靠前,声音浑厚有力,有较强的穿透力,音色丝滑自然,连贯流畅,也是尹老师认可比较好的音色选择;第五种是在鼻子位置唱歌,鼻音过重,缺少哼鸣的高位置,咬字不清楚,唱歌比较紧,不适合大作品的演唱。

最后,尹老师总结出认知也就是(特定的意识行为)和效果对应关系问题,即正确的意识对应好的音色效果,当你的行为发生改变,你的感觉也会发生改变的观点。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念意行声”,尹老师强调意识决定行为的辩证思想,触觉和听觉都来自于行为,声音不稳定就是因为自身歌唱行为不稳定所导致的因果关系,表明身体是可变的,又总是归零的一种状态,并且建议我们每天坚持练习强化自身的意识和行为,勤奋上进不断感悟,自律自省歌唱习惯,认为反应和意识行为达到就可以带动身体更好的歌唱,我们人的驱动靠的是意志,歌唱是一种能量释放的过程,不断进化突破自我的认知境界的过程,我们只有思想转变过来,行为跟着意识进行活动,我们的歌唱状态才会更加稳固,歌唱水平才会得到明显提升。

其次,是屈歌老师对嗓音生理解剖知识进行详细阐述。他抛出一个问题嗓音生理解剖对我们歌唱有什么作用?屈老师先讲清楚了歌唱中里包括音乐、语言、生理解剖、声学、心理、美学、表演等等,这句话就说明歌唱中包括了生理解剖,那生理解剖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帮助,我们需要怎样去学习呢?之后屈老师把这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大致的列了出来。

  1. 嗓音发声系统简介

嗓音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都知道声音是有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嗓音也是通过声带振动而产生的,声带本身不会振动,需借助外力才能产生振动,这个外力就是肺部呼吸的气流,气流冲击声带经过口鼻唇协同作用下发出的嗓音。

由此能看出嗓音产生需要三方面相互协作:

动力系统—充沛的气流

发声系统—健康的声带

共鸣系统—完整的共鸣腔

  1. 嗓音发声的生理基础
  1. 呼吸生理;

1)肋间肌。分为两层肋间外肌吸气和肋间内肌呼气。

93cc3af46f624498caedb8727bc0153

2)横膈肌。俗称为横膈膜,在肺的下端。膈肌在放松状态穹顶会向上隆起,当膈肌收缩,隆起的穹顶逐渐变平,向下运动。

88d8d4d8178f4b9a03c6a02db7e830f

3)腹肌。腹肌收缩会压迫我们的消化器官向上运动,更积极的把气息送到声带直至口腔。

2457bc60018cb9e25832dba70d06ecf

  1. 声带运动;

1)声带位置。声带位于喉腔中部,由声带肌、声带韧带和黏膜三部分组成,左右对称。

2)运动原理。声带的运动是靠喉内肌的控制来完成的

    3)喉口运动。不管民族美声,都是要求喉口要打开的

  1. 声道共鸣;

    1)共鸣系统。产生共鸣的腔体主要分为喉室、喉咽、口咽和鼻咽,以及鼻腔、口腔、胸腔等,但对于共鸣而言,这些腔体中最为重要的是咽腔。

    2)开喉歌唱。平时生活中哭泣和大口吸气,才能正确的用到咽喉唱歌。嘴型的开合程度可以这样来做把两个指头捏起来,放在牙齿之间,上下牙能要到指甲盖的后端,后边上下打压部分用手指隔着腮帮子能塞进一个指头,这时口腔的开度发“a”母音是基本合适的。

  1. 调音器官

    1)构音器官。指构成声音的器官,通俗来讲就是“唇、齿、舌、牙、喉。”从语音发出的角度上来讲,由这些器官发出的声音成为“五音”

2)唇音。例如“mo、po”这些是靠双唇紧闭,气流冲破唇的阻碍而发出的声音,脚“唇音”还有通过牙齿、齿尖和嘴唇协同发出的声音叫“唇齿音。”

3)舌音

①舌尖音,例如:“zhi、zi”,除了辅音之外,在发音后所延续元音,就是舌尖音。

②舌面音,例如:“j、q、x”,指要靠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鄂前部而发出声音。

③舌根音,例如:“ge、ke”,指要靠舌根上提与软鄂形成阻塞而发出声音。

4)齿牙音,特指的是两颗大门牙和旁边紧邻的两颗牙,构成的四颗门牙的位置,主要发音部位在大牙的部位,所以被称为“牙音”。

5)喉音,日常言语的发音过程中,比如“a”母音时,起音有阻塞的动作,但在歌唱中避免阻塞现象,喉部应当扩张方式发音。

  1. 嗓音发声的生理调控
  1. 发声姿态保持;姿态分为看的见、身体的外在形态和看不见、身体内在形态,内外形态保持统一,同时要用打开的状态去歌唱,并且要维持住。
  2. 呼吸调整;肋骨的扩张保持,腹腔在呼气时腹部肌肉会产生对抗的力量,要适度的控制富强的收缩力度。
  3. 音高调控;首先是哼鸣练习,它是获得声音高位置的核心,哼鸣是指声带振动的气流,单纯通过鼻腔呼出时发出的声音。哼鸣的要点是声带只是振动,不是挤压声音,不要刻意给力,练习几次喉发现哼鸣中带有金属音,这就是练习正确出来的结果。随后我们可以在哼鸣的位置上逐渐带入元音练习。哭泣和打哈欠在发音的过程更能贴近高音区的假声,我们之后可以留意下每次在哭泣打哈欠找高位置的状态,以此反复练习,高音区的效果会更加平稳。
  4. 共鸣调控;大致从音色的明暗程度,在歌唱中主歌部分都是比较抒情暗淡柔和的共鸣腔体会弱一些,那在副歌部分其实就有很明显的对比,音色的更加明亮浑厚有力,共鸣腔体也随之发生改变,比较光明阳光雄伟壮观一些。

E.咬字吐字调控;我们要有意识地选择元音来练习。比如:你容易出现舌根后缩、压喉的动作,建议多练习“i”母音,因为发“i”时舌头是整体上提而靠近硬腭,这样舌头根部对喉的压力会减小。之后再练习“ei”母音,可以算是更好的过渡,因为“ei”是复合元音,在之后练习“u”母音,是因为“ei”和“u”舌头在口腔的位置基本一样,只不过“ei”是展唇,“u”是圆唇。

4.嗓音生理解剖知识在歌唱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这次深入的学习屈歌老师的嗓音生理解剖知识,让我们全方面的了解人体的构造、嗓音发声系统、嗓音发声的生理基础、嗓音发声的生理调控等一系列声音的认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自己的人体器官之间的配合,就像尹老师说的一样,人比作一个工具的话,那身体的哪些部件应该怎样使用,我们是要清楚的。在歌唱实践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些发声的位置和共鸣等等这些的控制,也能更好的去调控和强化练习的地方在哪块,对我实际舞台表演的音色处理和情感表达上有很大的提高。

最后,是孔德成歌唱家在漫谈声乐的讲座,他提出声乐是要教学相长的,我们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的,因为我们只是听老师讲授的知识或者技巧,有些内容不是很好的理解把握,但是当我们自己教学生的时候也就会发现有些问题孩子们也是不好理解学习的,因为这个技巧或者问题当时自己是怎么练习解决的,再加上理论基础知识更好的给学生讲授清楚,自己才能掌握的更加牢靠。

给我们建议自己唱歌首先得舒服,声乐技巧是要服务于作品中的,不对的声音必有其动作,那么不对的动作导致于不对的声音,二者相互依靠并存,动作的稍有调整导致了声音的变化。确立了我们唱歌不要总是认为是感觉艺术,这样学习起来会很费劲,肯定的告诉我们要把声乐当作是听觉艺术,学起来才会更有效果。

孔老师问我们歌唱时自己表达的是什么?要思考怎么能更好的演唱、感动别人、更加的合理舒服。就从这个问题我进行以下思考,我认为歌唱时自己表达的是情感表现,比如真诚、热情、朴实、善良等等。那说到怎么演唱,我认为自己要了解作品的内容,作曲家的想法和创作意图之后再进行二度创作的演唱过程。提到怎么感动别人,我觉得得有一定的声乐技巧和水平,最重要的是歌唱的声音中有内涵和灵魂,提到技巧那肯定要求自己唱歌的一个持久力,平时要多唱多听多感受,那么歌唱的声音有内涵和灵魂,就是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历加入到歌曲中,把相似的感情经历或者荆棘坎坷的挫折和成长融入进作品中,再加上自己的对某一乐句的长音延长、改变节奏型等做出一些特殊的感情表达。那提到怎么唱歌舒服的问题,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唱歌舒服的状态,那再音乐中要自己和别人都感受最舒服的是音质在喜怒哀乐的语气上,语气的改变后就能更好的让人接受,别人听着也就舒服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平时与人交往时的语气也有很多的语调和语势在里面,我们要注意这个说话的方式,也是为了更好的与人沟通,建议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跟人交往更加融洽。所以这个语气在歌唱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孔老师提到国外17世纪出现了那么多的歌唱家,到19世纪就仅仅出现了那么几位,这是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孔老师直接告诉我们那是因为17世纪的歌唱家没有那么的名词概念,就是说以前的唱歌更加抽象化,没有什么更好的名词来形容,所以基本上就是模仿、跟着做、实践中去感受,而现在所谓的共鸣、腔体、气息、哼鸣、高音位置等等这些,都是在19世纪之后歌唱家们为了能更好说明这种歌唱现象或者歌唱状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导致的现象就是很多人更难理解和做到更为标准的声音,所以孔老师建议我们整体性的歌唱,也就是所有方法融合在一块的歌唱。

孔老师还提到唱歌的时候不要紧张和害怕,因为紧张、害怕的时候神经是紧张的、抽搐的、不正常的、身体机能也调动不起来,唱歌可是一定要开心、放松、享受的去唱歌。说到舒服的歌唱,气远力主要指的是气息的控制要均衡,高低音的演唱是气代声的过程,每次唱歌的时候不要硬怼硬上。孔老师特别提到了民族歌曲主要是在字头的咬字上,唱歌时候喉咙是要放松的,并且给我们说明了高音是由频率决定的,音质由材料和泛音决定,音色里的浑厚是暗淡,尖锐的是明亮,头腔共鸣也是一种音响,让人听着有共鸣,其实我们自身唱歌是没有共鸣的这一新的观点认识。他还提及到自己每天排练歌剧时的经历,每天都要唱一天的歌,天天都是这个歌唱状态不停的巩固,孔老师建议我们每天最少要唱三个小时,不断地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变。

孔老师的讲座总结如下,从内容、语气、情感方面最后提高到自身的感悟,提出整体性歌唱概念,认为声音是一种音响学,唱歌最美的声音是连贯,气代声的歌唱,并且把歌唱当作人文的文化,要提高自身声音传播的广度,建立于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创新,最后将我们民族特有地文化底蕴绽放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通过三位声乐老师的讲座,总结出思想认知行为地转变能改变歌唱的声音,音色的选择和调控至关重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发声的基本原理,整体性歌唱思维、坚持练习、勤奋好学的拼搏精神,音乐是人文的修养,声乐是文化的传承,因此,我们新青年将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带有历史的责任和使命的担当,今后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信息:池韶乾,男(1996.8.9—),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声乐演唱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栗水清苑

邮编: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