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在初产妇产后初期乳胀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艾灸在初产妇产后初期乳胀护理中的应用

祁小兰

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    邮编405400

摘要:目的艾灸在初产妇产后初期乳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产后乳胀的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6例采用艾灸疏通乳腺管处理;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热敷按摩方法,观察两组乳房胀痛消失时间及24h乳汁排出量情况。结果,实验组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24h乳汁排出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灸护理产后乳房胀痛效果明显优于热敷按摩疏通乳腺管传统方法。

关键词:艾灸;初产妇产后初;乳胀护理;应用

引言

产妇在分娩期因乳腺管堵塞容易形成乳汁淤积硬结导致乳房胀痛,而乳房胀痛作为产后重要的应激源不仅会打击产妇母乳喂养的积极性,还会引起急性乳腺炎,甚至会造成产后抑郁,引起了产科医师的高度关注。为减少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为母婴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本院开展了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0月在常德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并发乳胀的产妇50例,产妇孕周≥36周,产妇年龄21岁~31岁,无产科并发症,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8分以上,吸吮能力正常,无母乳喂养禁忌证,均已进行母乳喂养姿势指导。时间选择产后3d或4d。将5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对照组24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常规组。产后,常规协助新生儿与母体接触并指导产妇完成首次母乳喂养;教予产妇在喂养时使新生儿口腔尽量含住乳头和乳晕,以缓解疼痛,并在喂养前清洗乳房;对产妇产后饮食提供合理化建议,嘱家属为产妇准备木瓜、猪脚汤、鱼肉等富含营养成分的食物,加快乳汁分泌,确保乳汁分泌量可满足新生儿哺乳需求。(2)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产前。在孕妇产检时,对孕妇乳头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及时纠正平坦、凹陷乳头;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指导孕妇进行乳房按摩和纠正。纠正手法为以拇指、食指指腹捏住乳头根部,向正前方轻微提拉并作圆周旋转,逆时针和顺时针交替转动3-5次,分别于晚睡前和晨起时各按摩一次;在产检和分娩期进行全面健康教育,告知孕妇在分娩后可能会出现乳房胀痛现象,使其做好心理准备;强调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乳房胀痛的积极作用,提高孕妇护理依从性;强调新生儿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和自身生理特点,说明乳汁中所含营养成分、免疫因子对新生儿生长和发育的益处;消除孕妇不必要的担心如母乳喂养会造成乳房下垂等,坚定其母乳喂养信念;从专业角度讲解母乳喂养刺激子宫收缩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引发大出血的积极作用,鼓励孕妇坚持母乳喂养;说明母乳喂养时乳汁分泌可能引起的乳房胀痛以及新生儿吮吸造成的乳头皲裂疼痛基本在可承受范围内,嘱患者勿过分担忧;嘱孕妇在分娩前和分娩后每日晚睡前,使用温热毛巾湿敷乳房,一方面改善局部血运、缓解疼痛感,一方面维持乳头洁净预防感染。②产后。产后1h,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乳房按摩,以免乳小管堵塞或乳汁淤积而引起乳房胀痛、急性乳腺炎。为避免产妇产生尴尬心理应在按摩室安装布帘,并请出其他人员;按摩时,以润肤油润滑乳房和双手,自两侧腋下起,顺沿胸肋推向乳房圆周,按摩过程中应将着力点放在指腹,且用力均匀以免引起产妇不适;部分产妇因分娩消耗过多体力或会在按摩过程中睡着,护理人员应及时为产妇遮盖盖痰,并调整室内温度以免着凉;单次按摩10-15min,每天可按摩两次。

1.3观察指标

1.3.124h累计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情况采用估计评分法

(1)24h内挤乳量0-30mL算为母乳喂养1次,>30-60mL算为2次,>60-90mL算为3次,>90-120mL算为4次,>120-150mL算为5次,>150-180mL算为6次,>180-210mL算为7次,>210-240mL算为8次。(2)24h内乳量足够评3分,乳量一般评2分,乳量不够评1分,无乳汁者评0分,具体描述如下:24h内母乳喂养8次,且8次以后乳量仍可满足新生儿需要为乳量足够;24h内母乳喂养8次后,如要满足新生儿需要还需增加2次喂乳,每次20mL为乳量一般;24h内需要母乳喂养10次以上且还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需要增加水分为乳量不够;24h内全部喂养配方奶或代乳品者为无乳汁。

1.3.2母乳喂养情况

通过综合护理,统计每天能完全母乳喂养、需添加配方奶或是代乳品配合母乳喂养采取混合喂养和完全采取人工喂养的例数。

1.3.2乳房胀痛

乳房胀痛自觉情况分为乳房硬度及疼痛评分。乳房硬度分为3度,Ⅰ度:触之如嘴唇,为正常或轻度胀痛;Ⅱ度:触之如鼻尖,为中度胀痛;Ⅲ度:触之如额头,为重度胀痛。产妇乳房疼痛采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为轻度(<4分),中度(4~<7分),重度(7-10分)

2结果

表1 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比较

表2 两组产妇24h泌乳量比较

3讨论

产后乳胀常见于初产妇,且发生率高,其产生的乳房胀痛、乳汁淤积等对产后顺利哺乳影响极大。临床上对此已有较多研究探讨,目前主要采用乳房手法按摩、产后理疗仪、中西医结合手法预防产后乳胀的发生并改善产后乳胀症状。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避免乳腺脓肿的发生,本科室将健康宣教、手法按摩、仪器理疗三者结合为综合护理措施作用于产后发生乳胀的产妇,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后,试验组的母乳喂养率和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程度、硬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正确的乳房按摩能帮助改善乳房血液循环,刺激乳头、乳晕、乳腺管,使神经末梢兴奋传入垂体前叶释放催产素,反射性引起泌乳和喷乳,所以乳房按摩对乳汁分泌量的增加有明显影响。产后治疗仪能产生有效作用于人体的电磁波,产生一定强度的磁场,使乳房结缔组织产生运动,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乳房胀痛,预防乳房肿块的产生。该理疗无疼痛感,产妇易于接受。产后及时正确的母乳喂养指导也是预防产后乳胀发生的有效手段。产后通常由于母乳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未能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使得乳房疼痛、肿胀的情况加重,母乳喂养的信心降低。本研究通过住院期间的床旁个体化母乳喂养指导和出院后门诊母乳喂养人员的随访,共同支持产妇及所在家庭坚持母乳喂养。另外在资料数据分析中发现部分在孕期接受过乳房评估及护理知识教育的产妇在产后有较高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因此孕期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将成为今后研究探索的重点。

总之,我们需要按照乳胀产生的原因,对乳胀的出现提高警惕,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办法,坚持预防为先、护理在后的原则。在乳胀发生之后,需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的办法缓解产妇的疼痛,需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避免其产生紧张情绪,在每次哺乳之后,需指导产妇将淤乳排空,避免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应积极宣传母乳喂养,确保婴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红珍,许宝珍,李姁,等.护理干预联合早期低频脉冲刺激对预防产妇产后奶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1(5):36-37

[2]闫素芹.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5(34):41-42

[3]郝桂琴.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后乳房胀痛及促进泌乳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0(18):2481-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