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篇之急性心肌梗死

/ 1

科普篇之急性心肌梗死

万红强

成都东部新区贾家中心卫生院(成都东部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成都  641419

急性心肌梗死,常被形象地称作“心脏的突发灾难”,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严重心脏疾病。在这个现代快节奏的时代,心脏健康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将深入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本质,从其定义、危险因素,到发病机制和关键的诊断与急救方法。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将能更好地了解如何预防、辨识和应对这一心脏疾病,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护航。

1、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1.1 心肌梗死的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被称为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它发生于冠状动脉的一段血管突然发生堵塞,导致心肌(心脏肌肉)某一部分因缺血而死亡的病症。这种情况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理变化,严重时可能威胁生命。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最危险的一种。

1.2 病因

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的阻塞,通常由于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使得血管内膜受损,形成血栓。这个血栓有时会完全堵塞血管,阻止了血液、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心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逐渐死亡,形成心肌梗死区。

1.3 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之一是剧烈而持续的胸痛,通常描述为压迫感、烧灼感或钝痛,可能向左臂、颈部、下颚扩散。此外,患者还可能感到呼吸困难、出冷汗、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往往是突然出现的,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1.4 危险因素

①高血压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会使心脏过度负担,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从而增加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②高血脂(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血栓的风险,进而引发心肌梗死。③糖尿病会损害血管内膜,增加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加速动脉阻塞,因此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心肌梗死。④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2、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心脏血管系统的病理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始于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种逐渐发展的动脉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质沉积物的过程,最终导致血管壁增厚,变得狭窄,甚至斑块破裂。这些病变发生在冠状动脉等主要冠脉中,它们是供应心脏肌肉充足氧气和营养的关键血管。

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时,血液中的血小板会聚集在斑块破口的位置,形成血栓。这个血栓可能迅速长大,完全或部分地堵塞冠状动脉,阻止了血液流向心脏的部分区域。这样,供应心肌的血液、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流动受到阻碍,导致心肌细胞在缺氧的环境下开始受损甚至死亡。随着血流中断,心肌细胞开始进入缺血状态,这意味着它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来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在缺氧的刺激下,心肌细胞的能量产生减少,细胞内的代谢产物积累,导致细胞内外环境的不平衡。细胞膜受损,钙离子在细胞内外流动异常,细胞内的炎症反应也逐渐增强。不断恶化的缺血和炎症反应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凋亡(程序性死亡)和坏死。坏死的心肌细胞释放出细胞内的酶和蛋白质,这些物质进一步损害周围的心肌组织。心肌梗死区域的扩大会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严重时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除了心肌细胞的坏死,心肌梗死还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可以引发继续的组织损伤,并影响心肌修复过程。免疫反应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进一步损害心脏功能。

3、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3.1 症状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剧烈的胸痛,通常持续时间较长。这种胸痛往往被描述为压迫感、烧灼感、钝痛或紧缩感,位于胸骨后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疼痛可能向左臂、颈部、下颚以及背部放射,这种现象称为放射痛。

3.2 心电图

心电图(ECG)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工具。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下,ECG 可能会显示出特殊的改变,其中最突出的是 ST 段的抬高。ST 段是心电图波形中的一个部分,正常情况下是平坦的。然而,在心肌梗死时,受损的心肌区域导致 ST 段抬高,这是心肌缺血和损伤的一个明显标志。

3.3 血液标志物

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医生还会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生物标志物来获得更多信息。其中,肌钙蛋白(Troponin)是最常用的标志物之一。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坏死,这会释放出肌钙蛋白等物质进入血液。通过测量肌钙蛋白的水平,医生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

4、急救措施

①呼叫急救:一旦怀疑有人可能正在经历心肌梗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急救人员症状和情况,专业医疗人员会迅速赶到现场,提供专业的急救。②让患者休息:让患者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体力活动。让患者坐下或半躺着,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③ 给予阿司匹林:如果没有对阿司匹林过敏史,可以考虑给患者嚼服一片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小板的聚集,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④监测症状:注意患者的症状,如果症状恶化,例如呼吸困难、失去意识等,随时准备开始心肺复苏。⑤提供氧气:如果有氧气供应装置,可以给予患者吸氧,以帮助缓解心肌缺血和缓解症状。⑥开始心肺复苏(CPR): 如果患者心跳停止,没有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包括以下步骤:胸外按压:双手交叉放置在胸骨下方,按照适当的频率和深度进行胸外按压。保持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并确保每次按压至少压下5厘米。人工呼吸:每完成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用合适的口罩或面罩,给予足够的气体量。